王月萍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為學生選取有意思、有意義、有意蘊的“意趣”英語閱讀材料,運用科學的閱讀策略指導學生閱讀,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有效評價,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關鍵詞:“意趣”閱讀;閱讀策略;閱讀評價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學生補充閱讀材料,指導學生進行課內外自主閱讀,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筆者就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進行有意思、有意義、有意蘊的“意趣”英語閱讀談幾點策略。
一、閱讀材料的選擇
1.要與所學教材話題相配套
初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始階段。我們一定要選取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有意思”的閱讀話題。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涉及友誼、健康、運動、校園生活、藝術、美食、科技、戲劇等諸多內容。學生學習完單元話題之后,我們可以借助相配套的教材、繪本、報紙、網絡等資源,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增強閱讀量,對于單元話題后面的文化常識和文化意識進行深度挖掘和整合,讓學生循著一棵大樹去尋找一片森林。
2.要與學生學段和學情相配套
中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但是在文本選擇上還存在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不同層級的學生選取難易程度適中的文章或者書籍。為了提高閱讀效率,也要注意閱讀頁面的設計。如書的開本、每行的長度、內文的字號等,也要考慮周全,以免因為閱讀材料選取不當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閱讀興趣。
3.閱讀內容的趣味性與熟知度
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相關背景越熟悉,閱讀效率越高,他們對閱讀內容也就越有興趣,其閱讀持續度越長。因此,在選文時,盡量選擇學生熟知且感興趣的、具有意蘊的內容,以提高閱讀效果。盡量選取配有大量插圖、直觀生動的、闡述性的故事材料,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4.詞匯量的科學掌控
生詞是閱讀的障礙,學生閱讀時,如遇到大量生詞,閱讀進度與效果會明顯受到影響。如筆者為學生補充的美國學校現代閱讀教材(basic readers)從入門級到第6級,作者精心設計每冊的詞匯量、句式、段落結構與內容。如入門級詞匯量只有220個詞(正文中用斜體標出),第6級則有600多個詞,并對難詞加以注釋,減少閱讀障礙。
二、閱讀策略的實施
1.閱讀時間的選擇
英語課堂時間較為緊迫,沒有大量的時間補充閱讀材料,教師可以每周留出一整節課的時間作為閱讀課,也可以預留閱讀任務到課后,讓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也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閱讀材料進行閱讀。
2.科學的閱讀訓練原理
閱讀方式可以分為朗讀和默讀,在朗讀(Oral Reading)訓練中,眼球的運動總是先于朗讀發出的聲音。朗讀能力強的學生,其“眼球—發聲跨度”更大。因此,閱讀時要訓練學生擴大這一跨度,讓他們朗讀時眼球能更大范圍地提前移動,將更多閱讀內容納入“視覺閾”。此外,“默讀”(Silent Reading)訓練,是閱讀訓練的最終目的。學會了高效默讀術,學生便掌握了獲取知識的一大利器。
3.不要依賴于中文
外語學習要遵循其規律,講究方法。選取一些科學設計生詞數量、閱讀內容也為學生所熟悉,并配有生動的插圖的閱讀材料。學生完全不必在閱讀時做中英轉化的工作。在閱讀原版讀物時,不僅可以從學習素材,還可以從語言學習規律及方法等方面入手,按照以英語為母語的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閱讀方法的指導
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做好指導,在閱讀前,學生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閱讀目的和閱讀任務,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閱讀題材、標題、圖畫、作者、難度星級、生詞數。在閱讀中應用跳讀、詳讀和略讀策略;在讀后要認真完成作業,定期對在閱讀中獲得的具體知識和閱讀能力進行檢測。
5.閱讀作業的設置
閱讀雖然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作業,但是沒有任務的閱讀不能很好地反饋學生的閱讀情況。還是以筆者為學生補充的美國學校現代閱讀教材(basic readers)第三冊為例。該冊由46篇充滿了趣味性的故事構成,筆者為學生設計了簡單易操作但卻必須經過認真思考才能完成的作業。作業由5部分組成:The title of the story(故事的標題);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I Iearned(我從故事中學到的新單詞和短語);I can use some simple sentences to retell the story(我能用簡單的句子復述該故事);The lesson I learned from the story(我從故事中學到的道理);I can draw a mind map of this story(我能用思維導圖畫出該故事)。
6.盡量使用詞典與網絡等學習工具
學會利用工具書與網絡技術獲取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疑問,這對當今學生來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學會“覓食”,而不等待“喂食”。老師應該強化學生的“覓食”能力,不再一味灌輸。
三、閱讀效果的評價
1.過程性評價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以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參與度、作業按時按量的完成情況為評價的維度,教師要制訂量表,持續記錄跟蹤學生的閱讀情況,對學生進行閱讀過程的評價。
2.終結性評價
教師可以采取定期可視化的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檢測,適時調整閱讀策略和方法,讓學生的“意趣”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以便讓閱讀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插上翅膀。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學會選取有意思、有意義、有意蘊的“意趣”閱讀材料,再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的量化,使學生持續、有體系、有梯度地閱讀,使“意趣”閱讀成為英語教學的助推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