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芳
摘要:學生都是愛美的,每個學生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并且對美好的事物都有著直觀的感受。作為一名初中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當順應學生的學習要求,在課堂上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初中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也是增強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對于提升學生的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有很大作用和影響。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運用多渠道、多手段的模式,起到增強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方法
我們身邊的事物處處都充滿著美,教育教學工作中,美育的途徑也十分廣闊,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方法靈活多樣。在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可以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美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可以在課外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聯系自然和生活實際進行美術學習。我國初中美術課程教學當下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想要強化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就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從而獲得發現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而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培養審美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形成審美意識。
一、創設情境教學,增強學生審美感知力
情境教學模式是當下比較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模式,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美術與音樂之間是有著緊密的藝術聯系的,所以,在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時教師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既可以幫助學生舒緩情緒,還可以通過營造良好氛圍而幫助學生提升審美想象力。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學習,自然而然就能夠提高對美的感受力,學生對美的感受力是入門學習美術的鑰匙,對美的感受力也是培養審美能力的基礎,如果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缺少對美術作品敏銳的感受能力,就會在鑒賞美術作品時不專注、不深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審美能力體現出較強的差異性,如果教師能夠恰當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養,那么就能夠有效的喚醒學生沉睡的潛力。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夠讓美術課堂更加具備感染力。學生在充滿活力的美術課堂中,就能夠時刻保持著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講述有關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手法,然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藝術作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美術課堂的學習中,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提高審美能力。如貝多芬的《致愛麗絲》,據悉當時貝多芬愛上了他的一位女學生,從而產生了靈感創作了這首鋼琴曲送給了那位女學生。直至現在,這首鋼琴曲也是家喻戶曉的世界名作[1]。在美術創作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閉目感受這首優美、溫柔的鋼琴曲,學生先接受音樂的感染和熏陶,然后在自己的腦海中創設情境,最后再進行美術創作。這種方式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大的美術創作靈感,有利于學生的藝術情操培養。
二、美術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審美創造力
在開展初中美術教學實踐活動課時,教師應當充分將美術創作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美術知識,以形象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例如,在開展素描繪畫時,教師可以不使用傳統意義上的石膏靜物,可以用生活中的事物替換石膏靜物,例如一個蘋果、一根香蕉、一串萄葡等。而為了增強學生對于色彩的感知力和敏感性,教師可以強化學生對于色彩的敏感度,通過讓學生對于事物的分析和觀察,從而更真切地感受色彩的魅力。例如,學習“春天的顏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踏春,切身感受春天的顏色,學生通過觀察各種顏色的搭配,不僅提升了對于色彩的掌握,同時也提升了審美的創造力。
三、美術欣賞教學,提升學生審美理解力
美術欣賞教學對于學生來講是很重要的,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將抽象的美術知識更直觀的展示給學生。教師可以定期開展美術欣賞課,通過欣賞世界經典作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2]。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對名作進行模仿,來提升學生創造美的能力,例如,教師可選擇達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讓學生進行美術欣賞。教師通過對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的創作意圖、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作品的顏色基調進行介紹,從而讓學生對于整幅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記憶,隨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于該畫進行仿畫,從而加強學生對于美的理解和創造能力。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師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美術的本質和內在,從而增強學生發現美、認識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168-169.
[2]胡建軍.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途徑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