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明云 崔子明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成長,農業改革和發展得到了高度重視。農作物種子作為農業經濟的根基,其管理、發展、改變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以分析現階段我國農作物種子發展與管理的基本現實情況為基礎,通過對事實基礎的思考研究,綜合其實施狀態,提出與其相關的可實施性解決措施。同時,為推廣種子農業的管理與提升,提供科學性、可操性的方式方法與深度思考。
關鍵詞:農業推廣;種子管理;現狀;措施
農業經濟是我國的基礎經濟發展模式,是根基經濟。農業發展與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與增長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農業的勞作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由于我國是人口大國,其種子的管理是重中之重。種子的管理與提升需要科學性、緊密性、生態性的方法與結構,只有種子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夠穩固我國農業經濟的前進。種子質量與數量的提升,也是保障國民生活的基礎性保障。因此,我們需要用科學化、專業化的眼光去不斷審視農業推廣角度下的種子管理現狀,從中分析優勢,找出劣勢。與之相輔相成的是需要我們在此基礎上,充分結合多種有效性模式去更新解決措施以及思考角度。
1? 農業推廣種子管理基本現狀
1.1? 具備基礎性管理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自法》實施后,全國事業性質企業管理的種子站統一轉型為不再有經營行為的純事業性質的種子站,種于供應形式由國有專營的“四化一供"轉變為市場化經營形式,種子站職能由管理加經營轉變為新品種試驗示范、種子檢驗、市場管理,服務于現代種業和農業發展[1]。因此,現階段我國擁有基礎性種子管理服務機構,尤其將設置重點放于鄉鎮縣基礎性地區,能夠保證種子推廣的基礎性服務,能夠著眼于種子新品建構、種子推廣間轉變、職能職責的監督以及結構化管理等方面的服務內容。
1.2? 基層專業技術性人才短缺
根據全國的調查數據說明,尤其是在鄉鎮縣等地區的農業推廣種子管理服務中,針對于專業技術性人才所占比例是總工作人員中的15%左右,其中高級和中級技術性人員少之又少[2]。相對而言,尤其是偏遠種植地區,專業技術性人員更是匱乏。專業技術人才是發展農業以及種子推廣管理事業的精華部分,沒有專業性的技術指導,種子管理存在沒有頭緒、事倍功半、停滯不前的現狀。長時間這樣的現狀重復,不僅僅導致地區性農業發展進入困境,同時也削弱地區勞作農民的耕作信心,從而使地區間經濟發展差異不斷增大,從而給人們生活造成巨大壓力。基層專業技術人員的短缺是一項最為根本的現狀情況及問題,也是需要緊迫解決和緩解的現狀問題。
1.3? 基礎性環節漏失
1.3.1? 銷售人員專業能力不強
整個種子推廣管理服務工作中,銷售人員的能力是中堅力量,如果銷售人員的專業能力不強或沒有經歷專業培訓就上崗工作,會導致整個工作環節前后不協調,漏洞較多,后果嚴重。據調查顯示,我國種子推廣管理工作中銷售人員普遍存在:專業能力不強、沒有專業知識、缺少系統性循環培訓、思想意識不堅定等多方面問題。主要凸顯問題其一銷售人員缺乏專業能力,較多銷售人員都沒有系統學習理論知識以及實操檢查,存在對種子的了解、功能等內容理解不足的問題。其二部分銷售人員在工作中思想意識動搖,存在抽取利潤,獲得私利等問題。尤其是在偏遠地區,由于銷售人員抽取利潤,所購買及銷售種子出現問題,導致務農人員承擔損失,大大降低了收獲數量。
1.3.2? 銷售環節缺少嚴謹性
種子推廣管理工作中銷售環節是直接與務農種植者銜接的部分,因此每一步的銷售環節都有自己的使命。然而,在普遍種子的銷售環節中沒有較完善的銷售環節嚴謹把控措施,缺少可以監管和把控的直屬部門與體制,這就導致出現銷售環節的漏洞,從而出現所購買的種子不符合宣傳效果;沒有因地制宜的選取所適合栽種的種子,使農民所收獲產量大大降低,損失較大等問題。
2? 農業推廣種子管理的解決措施
2.1? 儲備基層專業技術人才
專業技術是農業發展的奠基,基層專業技師人才的培養與儲備是提升農業發展的主導力量,也是加速我國農業經濟與改革的必備力量。針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我們更需要強調的是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儲備。與農業大學結對培養,利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給其他技術人才或工作者進行系統化培訓與指導。這個環節強調并不是專業技術人員一刀切的指導,而是需要技術人員與基層工作者雙向結合,互相借鑒對方建議,綜合提升工作人員專業技術能力,達到雙向提升,大量儲備專業技術人員。其次,給予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培訓,需要國家及政府大力支持,提供大量可提技能的學習機會,真正做到“走出去,引進來”的效果。
2.2? 強化銷售和服務機制
2.2.1? 加強銷售人員理論知識
運用現代科技增強銷售人員的理論知識學習,可以開展專業人士講座、網絡學習等課程,從根本上提升種子管理工作的理論知識學習。同時,可設置理論學習班進行循環學習課程,分工明確,以一人帶一班,一班帶一所的模式進行教學與學習。
2.2.2? 提升服務人員素質
對于整體服務人員,尤其是位于基層地區更需要加強服務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服務人員的精神面貌代表著整個種子管理推廣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點,因此,與政府或相關機構合作,建立完整培訓機制或制度,選擇相關專業培訓人員對其進行培訓和技術指導,提升其思想意識,加強素質服務,能夠保證銷售服務人員工作的效率性。
2.2.3? 完善監督機制
針對銷售環節出現的漏洞,應該建立相關的監督管理機制,擁有針對性強、專業化的管理部門,能夠讓務農者有地可找,有地可問。同時,設立相關部門能夠起到完善銷售環節的整體性、有效性、真實性的效果。同時,監督機制需要擁有完善的追蹤方式,通過循環追蹤、短期追蹤、相互追蹤等模式去監督銷售人員與務農人員之間的協作,以達到產業量的提升,保障種子管理銷售的完整性和發展性[3]。
2.3? 重點關注配套售后工作
種子推廣管理工作并不是簡單的銷售工作,所以售后服務工作更是為之重要。因此要重視種子管理服務的售后保障工作,相關部門可以指派專業的技術人員對種子的生長情況進行分析,并免費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幫助農民解決種植過程中以及種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這個環節,第一,應該與當地政府合作,加強政府與人民的緊密聯系,運用政府提供的保障性資源。第二,重點設置售后服務部門。選拔優異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通過人帶人的模式建立模塊化服務。
2.4? 打開信息化交互技術
如今是網絡化大數據時代,我們更不能只停留在以前的模式,更需要跟緊時代的腳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了解種子管理相關信息。尤其是在種子培育的科技研發部分,更需要運用高科技手段,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一,投入資金購買先進技術工具。國家與地方政府以及當地的種子公司合作,強強聯手,購買先進的種子研發工具與機器。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配套完善的可行性技術設備,能夠提升種子的研發技術。其二,融合信息化科技于基層中。將與農民耕種的相關信息化技術教授給務農者,讓他們能夠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提升對種子的辨別、識別能力。引導他們更科學化地選擇種子,從而促進種子管理與銷售的力度,兩者交互結合,互相提升。其三,現如今更新速度很快,需要通過信息化管理提升農民與銷售者、生產者的法律意識,增強種子推廣管理與服務的法制性。
3? 結語
現階段的農業經濟的多元化飛速發展更加促使種子推廣管理工作的全方位跟進發展,同時需要增強種子推廣管理工作地域性、特點性、區域性的重點工作。種子推廣管理工作與基層地區發展、國家經濟發展、國民經濟等方面緊密相關,只有將種子推廣和管理工作做到位,不斷提升種子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才能夠保障農業經濟的持續性發展,才能夠提升農業經濟的透明化和發展效率。種子推廣管理工作是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必須重視和完善其工作的深度和高度。
參考文獻
[1] 李正林.探究農業推廣中種子管理服務工作[J].農家參謀,2018(23):14.
[2] 曹暄.農業推廣中種子管理服務現狀、問題與解決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29):96.
[3] 張媛媛.農業推廣中種子管理服務現狀、問題、解決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