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章,劉后文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物理與工程技術學院,貴州 興義 562400)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傳統的教學課程考核方式需要進行有效的改革方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尤其是疫情帶來的多方面的影響,更是加快了課程改革的步伐[1]。對傳統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保證學生的學習緊跟時代步伐,增強學習核心競爭力,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結合課程建設與改革,推進課程考核方式改革,促進結果考核向過程考核、知識考核向能力考核、單一考核向多方式考核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核內容和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批判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推動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推動高校教學改革的發展。《機械設計基礎》作為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2],是學生后期深入學習《汽車構造》、《發動機原理》等核心課程的必備知識,實施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機械制造是現代化建設的基礎產業之一,從常規工具到精密儀器,從小型農業機器到大型礦山設備,都屬于機械制造業的范疇[3]。中國是一個機械制造業大國,但是嚴格意義上講距離制造業強國還有一定的差距。《機械設計基礎》是在普通工科高等院校近汽車類相關專業中必不可少的專業基礎和主干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機械設計與制造、創新創業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機械設計基礎》這門課程教學現狀如下:
《機械設計基礎》這么課程總共包含十八個章節,內容較多;此外,該課程還涉及到工程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等方面的知識,覆蓋面廣。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本校上該門課程的學生的預習效果較差,分析其原因,除了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足有關之外,還與學生缺乏有效的預習資源和學習平臺有關。因此利用雨課堂平臺提前發布預習資源,能夠在線查看學生預習進度、預習掌握情況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預習效果,促進了課堂知識的吸收。
通過調查研究還發現,學生在本門課程的課堂上與老師互動交流不足,缺乏主動思考和創新思維能力,這與教育現代化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教學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的教與學的活動過程,缺乏了師生互動的課堂是沒有生機活力的課堂,不僅使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得不到鍛煉,老師也很難及時掌握課堂上學生的接收效果。因此,利用雨課堂平臺的隨機點名和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方式相結合,將學生的課堂互動成績計入最終的成績,大大提升了師生互動的頻率,增加了課堂活力,也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表達交流能力。
大學教育更多的應該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但通常學生在課后很少做到及時回顧所學知識,到了期末再來臨陣磨槍的學生比比皆是,這樣很難達到知識真正內化于心的效果。利用雨課堂在線布置課后章節小測,能夠準確地掌握學生的答題情況的完整過程,做到了簡化紙質作業的同時,還能夠快速準確地分析出學生答題情況,從而形成教學反饋,實時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當前,大多數地方高校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和健全,考核方式偏于機械,即課程的最終考核成績仍然是以期末考試為主(期末考試占比為70%,平時成績占比為30%)。通過這樣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體現出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掌握情況,考查的點也過于單一,過程考核性不足,缺乏合理性。
本門課程以學校2018級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班級為依托,實行“N+1+1”的課程考核方式,平時成績占比為40%,由平時作業(占比為20%)、課堂表現(占比為10%)和考勤(占比為10%)三部分組成,特色考試占比為20%,期末考試占比為40%。通過增加平時成績和特色考試,將多元化和過程性考核融入整個考查過程,更加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今后走向更高的平臺打下堅實基礎。
N是多種形式的過程考核,包括課堂筆記、課堂提問、討論、出勤情況、單元或階段測試、實踐實驗考核、期中考試、平時測驗、作業等。本門課程的過程考核形式包括平時課后作業、課堂表現和考勤三部分組成;“1+1”中的第一個“1”是課程期末考試;第二個“1”是結合專業和課程特點的特色考試。通過施行“N+1+1模式”的過程性考核,注重因材施教和學生個性培養,把結果考核向過程考核轉移,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知識引導和能力提升。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往日的正常教學環境,為保證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5]的目標,本門課程基于雨課堂平臺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通過雨課堂平臺建立線上班級提前發布相關學習資料讓學生提前預習、在線教學保證學生聽課質量、課堂隨機提問記錄學生課堂表現成績、互動答疑促進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在線課堂測驗檢測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等環節,切實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探索出一種應對疫情的教學模式,通過最終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和學生的聽課反饋,證明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較好。
課程目標達成度是工程教育教學認證的重要一環,是改進教學活動、優化教學管理的重要方式[6]。通過各類考核方式權重系數和各類考核方式實際平均成績進行加權平均,最后得到本門課程的目標達成度,為檢測教學改革效果提供一定指導意義。
通過圖1可知各類考核方式權重Mk分別為課堂表現占比為10%,平時作業占比為20%,考勤占比為10%,期末考試占比為40%,特色考試占比為20%。通過圖2可知實施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后各類考核方式平均成績分別為課堂表現成績為81分,平時作業平均分為85分,考勤平均分為98分,期末考試平均分為82分,特色考試平均分為83分。

圖1 各類考核方式權重Mk分配

圖2 各類考核方式實際平均成績Sk匯總
通過將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匯總后,將Mk與Sk加權平均,得到總的課程目標達成度:

式中,F為課程目標達成度,Mk為各類考核方式權重,Sk為各類考核方式實際平均成績。根據評價依據,F>60,說明本門課程總目標達成。
教學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在完成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之后,需要聽到真實的學生的心聲和教學反饋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教書水平的提高。本門課程在學期末結束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主要調查目的是收集學生對本門課程采用課程考核改革方式的實際教學效果和學習收獲,形成教學反饋評價體系,促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圖3 學生反饋評價
本文通過分析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活動中實施“N+1+1”的課程考核改革方式,提出一套注重過程考核的課程考核評價方法。通過分析目標達成度和學習反饋評價信息,證明該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溝通表達和交流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還需將時代發展趨勢、地方經濟發展和教學過程三者有機結合,真正做到使考核成為提升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指揮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