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升, 朱勝杰, 邢雪寧, 杜欽君, 趙艷雷
(山東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山東淄博255000)
對于自動控制系統來說,系統的穩態精度和動態性能指標常常是互相矛盾的[1-2],依據自動控制理論,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設計合適的動態校正裝置,用來改造系統。動態校正的方法較多,對于一個自動控制系統來說,能夠符合要求的校正方案也不是唯一的。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對于帶電力電子變換器的直流閉環調速系統[3-4],傳遞函數階次比較低,一般采用PI調節器[5-8]就能完成系統動態校正的任務。
許多初學習者對于PI調節器的特性理解不夠深入,尤其是在采用Simulink進行自動控制系統建模仿真的時候[9-10],調試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最多的也是PI調節器,甚至得不到正確的仿真波形。通常,利用Matlab/Simulink對PI調節器進行建模有幾種不同的形式[11-12],比較常見的一種是基于PI調節器傳遞函數建立的仿真模型,另一種是帶積分限幅的PI調節器仿真模型,對于這些不同的仿真模型,很少有人去關心其特性,只是根據PI調節器建立相應的系統仿真模型并進行仿真,仿真結果有時候會存在一些問題,卻找不到原因。本文旨在對采用PI調節器傳遞函數仿真模型和帶積分限幅的PI調節器仿真模型進行特性分析與建模仿真,研究其性能上的差異,以便使用者在進行自動控制系統Simulink仿真建模時選擇合適的PI調節器模型及其參數。
依據控制理論的相關知識,比例控制具有控制的快速性,但只能實現系統的有靜差調節;積分控制可以實現系統的無靜差控制,但系統的快速性卻較差,如果要實現系統的穩態精度高,同時又要實現動態響應快,可以把比例和積分兩種控制結合起來[1-2],即采用PI調節器,實現系統的無靜差快速調節[13]。
PI調節器的輸出由比例和積分兩個部分疊加而成,其輸入-輸出的關系可以描述為

式中:Kp為PI調節器的比例放大系數;τ為PI調節器的積分時間常數。
PI調節器的傳遞函數可以表示為[1-2]:

如果令Ti=Kpτ,則PI調節器的傳遞函數也可以表示為

或者

式中,Ti是微分項中的超前時間常數。這里需要注意,Ti和積分時間常數τ的物理意義是不同的。
依據式(3)、(4),可以用Simulink建立兩種不同的PI調節器仿真模型,但是這兩種仿真模型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后文將會展開深入研究。
采用模擬控制時,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常用的PI調節器可以用運算放大器來實現,如圖1所示(采用數字控制時的基本原理類似,本文以模擬控制為主進行分析)。圖中uin和uex分別為PI調節器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在圖1中,由于運算放大器的反相作用,uin和uex的極性是相反的(圖中所示的極性表明調節器的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是反相的)。電阻Rbal為平衡電阻,接在運算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通常其值的大小為運算放大器反相輸入端各電阻的并聯值。依據運算放大器的輸入-輸出關系,可以得到

圖1 PI調節器電路原理圖

式中:Kp=R1/R0;τ=R0C1。
在零初始狀態和方波輸入電壓uin下,PI調節器的輸出電壓uex的時間特性如圖2所示。當t=0時突加輸入電壓uin,由于比例部分的作用,輸出量uex立即響應,馬上跳變為uex(t)=-Kpuin,實現了系統的快速響應;之后uex(t)按照積分規律增長,uex=-[Kpuin+(uin/τ)t],在t=t1時,輸入電壓uin突變為零,uin=0,uex=(uin/τ)t1,PI調節器的積分調節作用使其后級的電力電子變換器輸出穩態電壓,足以克服系統的負載電流壓降[2-4],實現系統的穩態轉速(或者其他變量)無靜差調節。

圖2 PI調節器的輸入-輸出特性
結合圖1,從圖2的特性圖上也可以看出PI作用的物理意義。由于系統處于零初始狀態,突加輸入電壓uin時,對于電容C1來說,由于電容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相當于兩端瞬時短路,此時PI調節器相當于一個單純的反相比例放大器,所以輸出電壓會立即跳變到uex=-Kpuin,保證了系統的快速響應。此后,電容C1被充電,輸出電壓uex開始積分,其數值線性增長。由圖2可見,如果輸入電壓uin一直存在或者輸入電壓uin的值比較大(該值決定了積分的斜率),電容C1就不斷被充電,不斷進行積分,直到輸出電壓uex達到運算放大器的限幅值-uexm為止,此時就稱運算放大器飽和。為保證線性放大作用并保護系統各環節,對具有積分作用的運算放大器設置輸出電壓限幅是非常必要的。在實際的轉速閉環控制系統中,當轉速上升到給定值時,PI調節器的輸入電壓uin=0,此時積分過程也就停止了。對于圖2而言,在PI調節器的調節過程中,如果不考慮運算放大的飽和作用,在t=t1時,輸入電壓uin=0,此時PI調節器失去比例放大作用,因此系統的輸出電壓會有所降落,系統成為積分器維持電容C1上的電壓輸出,亦即積分電壓值輸出uex=-(uin/τ)t1。
如果采用數字控制,可將式(1)或者式(5)的時域方程離散化為差分方程,用數字PI算法實現,但是其物理意義還是一樣的,在此就不再贅述。
由此可見,PI調節器綜合了比例控制和積分控制兩種控制規律的優點,揚長避短,互相補充,可以實現系統的動態快速控制和穩態無靜差控制。在閉環調速控制系統中,負載的擾動會引起輸入偏差電壓Δun的變化,圖3給出了PI調節器的輸入輸出的動態過程,不妨假設閉環調速系統的輸入偏差電壓Δun的波形如圖3所示,采用PI調節器的輸出電壓uc的波形③由兩部分疊加而成,即與輸入偏差電壓Δun成正比的波形①,輸入偏差電壓Δun的積分波形②,由此可見,控制電壓uc既具有快速響應的性能,又足以消除系統的靜差[2],除此之外,PI調節器還是提高系統穩定性的校正裝置,因而PI調節器在調速系統[3-4,14]和其他控制系統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

圖3 閉環系統中PI調節器的輸入和輸出動態調節過程
在自動控制系統中,PI調節器的傳遞函數既可以用Matlab語句表達,也可以用Simulink的傳遞函數模塊和比例模塊、積分模塊表達,使用Simulink模塊不僅方便,而且可以反映調節器的輸出限幅作用,但按照式(3)用Simulink傳遞函數模塊和按照式(4)用比例積分模塊建立的仿真模型的性能和效果是不一樣的,下邊分別進行研究。
依據式(3)用Simulink傳遞函數模塊建立的PI調節器的仿真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PI調節器傳遞函數Simulink仿真模型
模型中用放大模塊Gain和傳遞函數模塊Transfer Fcn組成PI調節器的傳遞函數形式[11-12]。放大模塊Gain的放大倍數為Kp,利用傳遞函數模塊Transfer Fcn來設置PI調節器的積分時間常數,兩個脈沖模塊Pulse Generator和Pulse Generator1經過信號求和模塊Sum產生脈沖寬度可以調整的輸入信號,作為PI調節器的輸入源,以此觀察PI調節器在偏差輸入信號下的動態響應。Saturation模塊用來設置限制PI調節器的輸出電壓幅值,用示波器Scope觀察PI調節器在有、無限幅作用情況下的輸出電壓的波形,并分別與PI調節器的輸入信號進行比較。
系統的仿真參數見表1,選擇ode45算法,仿真時間設為2個周期(6 s),仿真結果如圖5所示。

表1 PI調節器傳遞函數模型的仿真參數
圖5(a)為PI調節器的輸入信號波形,圖5(b)為PI調節器無限幅的輸出波形,圖5(c)為PI調節器經過限幅后的輸出波形,由圖5(a)、(b)可見,在輸入信號脈沖值為“-1 V”的時間段內(t=0~0.6 s),由于比例放大系數Kp=2,因此PI調節器的輸出在t=0時從2 V開始在積分作用下線性增長;在輸入信號脈沖值為“0 V”的時間段內(t=0.6~1.5 s),PI調節器的輸出維持t=0.6 s的輸出值20 V不變;在輸入信號脈沖值為“1 V”的時間段內(t=1.5~2.1 s),由于輸入信號變負,積分器開始反相積分,PI調節器的輸出值開始降低。在t=2.1 s時,輸入信號再次變為0,此時PI調節器輸出維持不變。由圖5(a)、(c)可見,如果PI調節器的輸出增加了限幅環節,那么PI調節器的輸出幅值就會被限制在設定值±10 V之間。

圖5 PI調節器傳遞函數模型的仿真波形
由圖5可知,PI調節器在正或者負的輸入信號作用下,其輸出信號也隨之增加或者減少;當輸入信號變為0 V時,PI調節器能維持前一時刻輸入變為0 V時的輸出值,該輸出電壓值與積分的時間(脈沖寬度)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自動控制系統都是采用PI調節器來消除系統的誤差,在系統輸出產生誤差時,PI調節器能立即產生可消除誤差的控制信號。從圖5所示的輸出波形上也可以看出,在系統存在誤差時,也就是PI調節器存在輸入電壓信號時,PI調節器能夠迅速按照積分規律產生輸出控制信號,在這里,PI調節器的積分時間常數Ti影響輸出控制信號上升或者下降的斜率(積分曲線的斜率),而且能夠在誤差為0(輸入電壓為0)時,保持之前PI調節器的輸出狀態,PI調節器的比例系數Kp抬高了PI調節器的輸出信號值,起著迅速加快調節的作用。
對于圖4所示的Simulink仿真模型而言,PI調節器的輸出信號是隨著積分時間而增長的,積分時間越長,PI調節器的輸出值也就越高,這與實際的PI調節器的工作情況是不相符的。這也是許多研究者建模時所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導致在采用該模型進行建模仿真時,得不出正確的結果。對于實際的PI調節器而言,不論是模擬的PI調節器,還是數字式的PI調節器,都會對積分環節加上幅值限制環節[8-10],使其輸出不能隨時間無限制的增長。從圖5的仿真波形中可以看出,模型中的限幅模塊限制了調節器的輸出,但是在輸出限幅時,調節器的積分作用還在繼續起作用,從而使得系統在出現負偏差信號的時候,限幅輸出信號的下降時間要滯后于負偏差信號。從圖5(b)、(c)可以看出,在t=1.5 s時,無限幅PI調節器的輸出信號值從20 V開始下降,但是有限幅環節的PI調節器輸出信號卻是在t=1.75 s時開始從10 V下降,這也是容易造成自動控制系統超調的原因[15-16]。
帶積分限幅的實用PI調節器仿真模型按照式(4)在Simulink中搭建,式中的積分環節使用Integrator模塊來實現[6],該Integrator模塊可以限制積分輸出的最大值,用Integrator模塊搭建的PI調節器的模型如圖6所示。圖中,可由增益模塊Gain1設置PI調節器的比例放大系數Kp,增益模塊Gain3用來設置PI調節器的積分時間系數Ki(Ki=1/Ti),積分器Integrator模塊的限幅值可以設置成運算放大器的飽和輸出值,在仿真模型中設置成了±15 V,對于其他環節的參數,和前面圖4的參數基本相同,對該模型進行仿真,所得到的帶積分限幅的PI調節器的仿真波形如圖7所示。圖7(a)是PI調節器的輸入電壓仿真波形,圖7(b)是經過比例放大2倍后的運算放大器輸出波形,圖7(c)是積分器Integrator模塊飽和限幅之后的仿真波形,圖7(d)是限幅之后的PI調節器的輸出仿真波形。由圖7(c)、(d)中可見,由于積分器設置了±15 V限幅值,PI調節器設置了±10 V限幅值,PI調節器的輸出限幅值小于積分器的輸出限幅值,因此,輸入電壓信號在1.5 s由0 V變成負值之時,積分調節器的輸出值立即開始從正的限幅值+15 V下降,但對于PI調節器來說,其輸出值卻是在1.6 s的時候開始從正的限幅值+10 V下降,這兩個仿真波形之間存在著0.1 s的時間延時,這相當于由運算放大器組成的帶輸出限幅環節的PI調節器的退飽和延時。如果將積分調節器的限幅值和PI調節器的輸出限幅值都設置成+10 V,那么圖7(c)、(d)的仿真波形將會完全一致,不會存在時間延遲。所以,在數字PI調節器中,為了減小閉環調節系統的退飽和超調量,通常取積分器的限幅值和PI調節器的輸出限幅值相同。

圖6 帶積分限幅的實用PI調節器仿真模型
比較圖5和圖7可知,在輸入脈沖信號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對于帶積分限幅的PI調節器模型和無積分限幅作用的PI調節器傳遞函數模型來說,其輸出是不同的,對系統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對于自動控制系統來說,在進行系統建模的時候,PI調節器采用帶積分限幅的PI調節器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為了使用上的方便,可以將該模型封裝為一個PI控制器子系統,使用的時候直接作為一個分支模塊使用就行了,只需要修改其相應的Kp、Ki、積分限幅值、PI調節器限幅值等幾個參數即可。這樣在將其應用到規模較大的復雜系統時會使得模型變得更加簡潔。

圖7 實用PI調節器模型的仿真波形
采用帶積分限幅的PI調節器模型也可以對PI調節器的輸入-輸出特性進行驗證,調整兩個Pulse脈沖,可以將PI調節器的輸入脈沖信號調整為正的方波電壓信號,如圖8(a)所示,在整個動態調節過程中,設置PI調節器一直處于不飽和狀態,由圖8(c)可見,在0~4 s時間段內,積分器從0開始反相線性積分,到4 s時,輸入脈沖信號變為0,積分器停止積分,并維持在-3.2 V。從圖8(d)可以看出,t=0 s時,PI調節器的輸出就變為4 V,也就是說此時只有比例部分起快速調節作用,隨后PI調節器的輸出反相線性上升,直至t=4 s時,輸出電壓信號達到-7.08 V。t=4 s時,PI調節器的輸入電壓信號變為0 V,對于比例放大部分,已經失去了放大作用,此時PI調節器靠積分器的輸出來維持系統需要的穩態輸出信號,因此,在t=4 s時,PI調節器的輸出信號由-7.08 V升至-3.2 V。從而也驗證了PI調節器在方波輸入電壓信號下的輸入-輸出特性。

圖8 方波電壓輸入信號下PI調節器的輸入輸出特性仿真
PI調節器是自動控制系統設計時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是在建模仿真分析的時候,PI調節器仿真模型構建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自動控制系統的性能,因此建立合理的PI調節的仿真模型至關重要。本文在分析PI調節器的組成及輸入輸出特性的基礎上,研究了其Simulink仿真模型,得出以下結論。
(1)PI調節器可以用式(3)、(4)兩種不同的傳遞函數表示,可以依據這兩個公式分別建立PI調節器的仿真模型。
(2)依據式(3),利用Simulink的傳遞函數模塊建立的PI調節器仿真模型,無積分限幅作用,只能對整個PI調節器的輸出進行限幅,使得系統在出現負偏差信號的時候,限幅輸出信號的下降時間要滯后于負偏差信號,容易導致自動控制系統超調,與實際PI調節器的工作狀態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不建議在構建自動控制系統仿真模型時采用該PI調節器仿真模型。
(3)按照式(4),利用Simulink的比例和積分模塊建立的帶積分限幅的PI調節器仿真模型,與實際PI調節器性能相符,可以靈活的設置積分器和PI調節器的限幅值,能夠有效減小閉環調節系統的退飽和超調量。為了使用上的方便,可以將其封裝為一個子系統進行使用。
(4)利用帶積分限幅的PI調節器仿真模型可以有效的驗證PI調節器在方波輸入信號作用下的輸入輸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