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智慧圖書館漸漸成為學界與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與邏輯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歷程、概念、特征與未來趨勢進行一系列的梳理,以期為圖書館一線工作人員與管理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歷程 特征 未來趨勢 智慧圖書館 發展
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人機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智慧圖書館”被提出并不斷為人們所實踐,且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話題,那么,何為智慧圖書館,智慧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的差異在哪里,學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為了推進圖書管理現代化,自2019年起,國內各大公共圖書館及高校圖書館紛紛制定了智慧圖書館的發展規劃。在這個時間節點,對智慧圖書館在歷程、內容與發展方向上進行全面的認識是極為必要的。
一、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歷程
(一)紙質圖書館到計算機圖書館
紙質圖書館是最原始、也是最基礎的圖書館,在計算機發明之前的很長一個時期內,圖書館主要以紙質圖書所構成,其服務與管理均屬于人與人之間的協同。自20世紀60年代起,以美國為首的圖書館出現了計算機技術介入的圖書館管理與服務。70年代初期起,圖書館機讀目錄MARC 面世,標志著紙質圖書館進入了計算機圖書館時代。在計算機圖書館時代到來之際,諸多新興的技術不斷獲得突破與開發,人們一度開發了聯機編目、館際互借、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與國際聯機檢索等技術。其中,聯機編目最初由美國的俄亥俄州發起,而后擴展到全球,為世界各地圖書館所普遍采用;館際互借則實現了由書目數據共享發展到信息資源共享,在聯機編目的基礎上實現了紙本互借的服務;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則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出現的,由于硬件設備的更新所出現的技術上的革命,圖書館管理系統由小型機到PC服務器而后上升到云計算,進一步推動了圖書館的進步與發展。而國際聯機檢索則是計算機圖書館的高級階段,然而,這種檢索方式的不足之處便是需要通過國際長途電話進行訪問,在互聯網出現后,這種國際檢索方式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二)計算機圖書館到網絡圖書館
網絡圖書館的出現,是互聯網出現以后才發生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球信息化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態勢,而網絡技術的普及也推動了圖書館技術的革新,以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化、數據商的出現以及電子閱讀為表征,網絡圖書館漸漸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首先,大量的網絡化信息資源不斷地產生,同時,還有大量的紙質化資源也不斷地轉化為電子資源,如電子書、電子印刷、電子期刊等一系列的線上作品,不斷地由線下紙質作品轉化而來。其次,隨著電話連線的時代為光纜通信所取代,圖書館的線上作品更多地轉化為現實,傳統的編目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以OCLC都柏林核心集的出現為標志,元數據迅速成為這一時期的重要標識。數據庫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圖書館的所有紙質化資源不斷地轉向信息化資源,書目數據庫也轉向了全球數據庫,進而催生了大量的以電子書、電子期刊為核心的數據供應商,于是,網絡參考資料、電子文獻傳輸迅速成為圖書館服務的主流。另外,電子圖書的大量出現也催生了電子閱讀器的流行,在北上廣等大型城市的公共圖書館均有iPad、Kindle等電子閱讀器的借閱服務,諸多用戶選擇了電子閱讀器進行閱讀,可以說,電子閱讀器的出現為圖書館的應用體系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路徑。
二、智慧圖書館的出現與特征
(一)智慧圖書館的出現
當移動閱讀漸漸成為一種流行,個人計算機與手持閱讀器的時代一度不再,而被手機閱讀所取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時期手機閱讀更加流行與碎片化,大量免費的、新穎的手機數字圖書出現,圖書館的信息化資源重新回歸到了為學術研究服務的老路。而大眾閱讀需要新的媒介與技術融合,則出現了智慧圖書館這一提法。從根源上來看,智慧圖書館的提出,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促成了圖書館由網絡圖書館走向智慧圖書館,使智慧圖書館從一個概念性的構建走向了實踐探索。智慧圖書館一詞發端于美國,為Smart Library,近年來也有不少人使用Intelligent Library,國人將二者均譯成“智慧圖書館”。從實際程度上看,“smart”的意思是聰明,而并非是智能,“intelligent”則更為貼切。隨著人們對智慧圖書館的認知加深,學者提出了“智慧圖書館更多屬于價值觀與技術層面的合體”,換言之,智慧圖書館不僅僅是技術層面上的,更重要的是價值觀上。在學者看來,智慧圖書館的出現對圖書館來說,具有顛覆性的意義。但是,從社會需求來看,圖書館的發展必然是一個不斷革新的過程,智慧圖書館的特征則更加強調“智能化”,而智能則分為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與超人工智能等三個方面,智慧圖書館則尋求“超強人工智能”。
(二)智慧圖書館的特征
智慧圖書館是基于社會需求而產生的,這是一個人所共知的重要事實。簡單、繁重、重復的圖書工作如何改變,則成為圖書館革命的重要動力。其中,電子磁條技術與RFID 技術的普遍應用則使得“智慧圖書館”在發展的過程中,體現出其自身的特征,自助借還、自動傳送、自動清點、智能書庫與無人值守等,這些均是智慧圖書館所體現出來的最大特征。其中,自助借還是讀者最先體驗到的當下圖書館的先進之處。自動借還系統以3M公司開發的電磁條技術為基礎,在圖書館門禁上開發了自助借還的功能,最初應用于美國拉斯維加斯,而后應用于新加坡。隨著GPS 技術的出現,無人駕駛智能書車在程序的引導下,實現了無人服務的狀態下分揀與裝置。這類配置最初興起于歐洲,近年來,為全球各類城市圖書館所普及。與分揀系統相匹配的同時,還出現了以RFID為基礎的智能書架與智能書車。圖書管理員可以根據智能書車的提示,將書準確地上架。自動盤點機器人與智能書架往往是同步進行的。自動盤點機器人通常應用于圖書的輔助排架,當智能書車到達指定位置時,自動盤點機器人則可以借助導航定位、分層分架的定位圖書位置,幫助圖書管理人員清點與排書。另外,智能書庫也是智慧圖書館的一大亮點,智能書庫采用的是堆垛式或多穿式書庫設計,利用RFID 技術、通過智能機械手臂與全自動運送軌道的配合,實現了文獻存取的自動化。
三、智慧圖書館的未來趨勢
(一)智慧平臺的整合將成為智慧圖書館發展的趨勢之一
從紙質圖書館到智慧圖書館的發展過程中,技術催生了圖書館各類系統的革命性發展與變革,分別將知識為主體的不同要素整合到一起。智慧圖書館的出現,其平臺建設的發展將會是智慧圖書館升級與改進的一個核心內容。可以說,無論是紙質圖書館、計算機圖書館,還是智慧圖書館,都是一個越來越閉合的循環系統。智慧圖書館則更加體現為越發優化的閉合與優勢。從作者到出版商、數據商、圖書館到數字資源以及公共服務等增值服務,智慧圖書館都可根據需要裝配出各種應用的開放平臺,從而實現整個圖書的流程過程中不同程度上的智能化。其技術基礎均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從某種程度上講,智慧圖書館目前的形態還是一個生長的過程,雖然有多個智慧元素存在,但是,智慧圖書館的平臺整合必然是可以預見的,Folio、超星智慧圖書館與維普智圖等產品分別從其技術的角度上描繪了智慧圖書館的未來藍圖。從目前可預見的技術來看,智慧平臺將是一個具有多元融合的體系,雖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新開發的平臺必然會是一個知識生產、資源采購、知識服務、知識利用相融合的上下游的系統平臺。從其實踐的角度來看,智慧平臺必然是智慧圖書館的核心與關鍵,其功能主要圍繞著資源融合與資源處理兩大方面。
(二)開放式的智慧服務將是智慧圖書館發展的趨勢之二
從圖書館服務的目標定位來看,圖書館的智慧服務是智慧圖書館的終極目標。從理論上看,實現圖書館服務的智慧化,創造圖書館的價值,提升其智慧效能,在某種程度上,是要依賴于智慧服務體系的良好設計和運行。從實踐意義來講,智慧服務既是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手段,也是智慧圖書館的服務目標,其關鍵在于服務設計,對外表現為一系列智能軟件應用。 具體而言,智慧圖書館服務涉及服務內容、服務框架兩大方面。從國內外智慧圖書館的經驗來看,智慧服務的主要服務內容有智慧檢索、智慧參考咨詢、資源獲取智慧化等,但這一系列服務的實踐基礎在于資源服務。從深層次來看,資源服務是智慧服務的根本,唯有更加快速地整合資源、組織資源與發現資源,才能更加快速高效地利用圖書館,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與服務內容相匹配的是服務框架,這一點對智慧圖書館來說,是智慧圖書館實現的結構性基礎,為了快速響應變化,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吸引行業內外不同組織與個人參與到開發之中來,使得系統更加開放,顯然,智慧服務的開放式框架更為關鍵,若智慧服務軟件支持共享數據、多源開發、快速交付與高度自治的話,對于智慧服務來說,則是極為有利的。顯然,智慧服務能力的提升,從一定程度上說,取決于智慧服務的架構,而架構則包括服務網關、核心應用與開放應用等三大部分。
四、結語
人工智能發展促進智慧圖書館的出現,但就目前的技術與理念而言,可以說當下的智慧圖書館仍處于探索之中,因技術的變化與應用場景千差萬別,智慧圖書館還可以有許多想象空間。簡言之,智慧圖書館就是圖書館的智能化,是一個成長的過程,需要價值與技術的不斷更新,才能獲得更為理想的智慧圖書館。
參考文獻:
[1]趙希波.“人工智能+5G”視域下圖書館泛在化智慧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21,45(02):38-40+44.
[2]程煥文,鐘遠薪.智慧圖書館的三維解析[J/OL].圖書館論壇,{3},{4}{5}:1-12[2021-07-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10330.0931.002.html.
[3]陳海燕.智慧圖書館生態與場景的構建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1,38(08):68-71.
[4]張帥,解雨濛.智慧校園平臺下的高校圖書館智慧化發展探究[J].科技風,2021(08):19-20.
[5]李宇,劉丹丹,郭麗英,張明昊.圖書館VR技術應用現狀及前景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03):63-71+106.
[6]秦殿啟.論智慧圖書館時代情報語言的發展趨勢[J].情報雜志,2021,40(05):100-103+124.
[7]杜楊芳,曹阿成,彭博,王靖宇,劉菊花.虛擬現實技術在智慧圖書館中的應用[J].蘭臺內外,2021(07):63-65.
(作者簡介:馬永峰,本科,赤峰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資料)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