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在經濟發展的促進下,實現了不斷地創新和提升。本文對當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根據新時期的社會形勢,提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管理策略,以期更好地促進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 創新管理 策略
一、引言
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是提升整體國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的主要手段。在當前開展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需要結合新時代的社會形勢,從創新管理的角度進行不斷完善,以更好地發揮出群眾文化工作的作用,促進基層文化事業的不斷進步。
二、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重要價值
(一)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基層群眾文化中含有很多民族文化內容,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民族文化通過群眾文化的形式得到了繼承,實現了弘揚。比如在基層群眾文化中備受歡迎的太極拳、戲曲、燈會等文化活動,都是傳統文化與群眾文化相結合的體現,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有利于社會管理工作的穩定開展
基層群眾的素質水平、文化水平都不相同,在接受社會管理的過程中,思想和行動都不一致。通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能夠更好地拉近管理人員和基層群眾之間的關系,提高群眾的參與度、配合度,能夠更好地實現社會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而在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基層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壓力得到釋放,也有利于社會穩定、和諧。
(三)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基層群眾文化具有大眾參與性的特點。群眾文化中含有群眾的文化思想,在活動組織的過程中,更容易被群眾接受。因此,可以通過組織開展文化活動,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能夠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生產生活,有利于社會經濟生活的健康發展。
三、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現狀
(一)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形式單一
我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時間不長,在具體的活動組織過程中,存在著形式單一的問題。在組織基層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群眾的自主意識不強,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更多的是在社團的組織、單位的組織下參加活動,在內容上、形式上都相對單一,影響著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良好開展。而在群眾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也存在組織不到位等問題,不利于活動的有序進行以及文化活動作用的發揮。
(二)群眾文化工作隊伍薄弱
在當前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比如,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有限,在與基層群眾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能對群眾的專業問題進行準確的解答,也不能對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造成與群眾之間的關系緊張,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另外,管理人員自身的思想素質不高,對政策理解不到位,也不能高水平地推廣,造成群眾對政策的理解不全面,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群眾文化投入的資金不足
在當前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過程中,由于資金保障不足,直接影響著群眾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而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完善,也不利于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性開展,不能有效滿足基層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另外,組織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經費有限,很多文化活動不能正常開展,影響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限制了群眾文化工作的良好開展。
四、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策略
(一)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組織引導作用
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是系統的工程,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組織引導,政策支持。只有在政策的支持下、資金的保障中,才能更好地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發揮出政府引導和文化管理的綜合效果,促進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更健康地發展。首先,要求相關部門要對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進行全面調研,要能夠深入到群眾中,對群眾的意見進行廣泛地吸取,然后將意見進行匯總,在專家的指導中,形成完善的群眾文化工作開展規劃方案,并以此為標準,組織開展具體的群眾文化工作。其次,要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群眾的需求及時調整方案,在形式上不斷創新,內容上不斷豐富,不斷提高文化活動的吸引力,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二)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群眾文化活動的成功組織與開展,與基礎設施的建設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因此,要對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物質基礎進行保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根據群眾的具體需求,結合當地的經濟實力,確定文化建設的方向,進行整體的基礎設施規劃,讓廣大群眾在文化設施的使用中,感受到文化活動的魅力,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參與文化活動。其次,要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進行全面監督,要求專人負責設備的安裝,保證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水平、高質量。最后,要不斷拓寬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渠道,吸收社會力量、民間資金應用到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中,通過綜合性文化活動場所的建設,形成多樣性的文化環境,群眾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文化設施,參與文化活動,滿足群眾不同的文化需求,提高群眾的整體文化素質。
(三)建立高素質的群眾文化工作隊伍
在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過程中,要結合新時期的社會環境,建立高素質的群眾文化工作隊伍,能夠更好地與時代結合,高效率地為群眾提供服務。在工作隊伍創建的過程中,首先,要求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能夠建立新的理解,通過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在工作中廣泛應用新媒體技術,不斷創新工作效率,轉變工作思路、工作理念,使自身的專業水平、業務能力不斷提升。其次,相關文化管理部門要對群眾文化工作隊伍的建設工作制定長期的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培訓工作的開展,將新的文化思想、文化形式進行廣泛的傳播,創造各種有利于學習的環境,讓工作人員不斷學習新的工作方法,增加自我知識積累,能夠在具體的工作中指導開展高水平的文化活動。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加強對優秀文化人才的積極引進,擴充到當前的管理隊伍中,發揮人才的優勢作用,保障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順利開展。
(四)充分利用新媒體創新工作開展模式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優勢,創新管理工作模式。比如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過程中,通過新媒體平臺的應用,將文化信息進行及時的共享,快速實現管理人員和群眾之間的互動交流。還比如,通過新媒體平臺的應用,擴大文化活動的組織渠道,豐富組織形式,讓群眾能夠充分參與到活動中,擴大活動的影響范圍。除此之外,在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借助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將當地的文化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不斷創新管理思路,使用科學手段,對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構建整體文化發展的新局面,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新的動力,不斷轉變工作思路,與時代發展保持緊密關系,體現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活力。
(五)不斷豐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內容
首先,要結合基層群眾的實際生活,組織開展具有娛樂性、大眾性的文化活動。管理人員要深入到群眾中,對群眾的文化需求進行有效的分析,根據不同的地域文化氛圍,組織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更好地滿足當地群眾的文化需求,體現出基層群眾文化內容豐富的效果。其次,要充分認識到群眾是文化活動的主體,管理部門要為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保障和服務,積極組織群眾開展自發性的文化活動,鼓勵群眾以團體、個人的方式開展慶祝活動、主題文化活動,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進行不斷地豐富,更好地展現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力,改善基層群眾精神面貌。最后,要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民間藝術文化活動,在活動中展現民間藝術的魅力。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民族文化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生動素材。比如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組織群眾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習。在豐富文化活動內容的同時,也加深了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例如,在太極拳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過程中,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另外,在利用傳統文化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也更容易被群眾在思想上接受,行動中落實。比如,在“茶藝”的傳統文化傳承中,將茶藝和養生相結合,更符合群眾生活。
五、結語
總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管理,需要結合群眾的實際生活,以服務群眾為宗旨,將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各種社會力量集中開來,結合新的社會形勢下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來豐富活動內容,創新工作模式,創建管理隊伍,促進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不斷完善,更好地適應新環境的要求,發揮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于海波.新形勢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實踐探究[J].戲劇之家,2021(07):195-196.
[2]劉橋.基層政工工作者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J].現代企業,2021(02):96-97.
[3]馬明利.基層文化站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對策建議[J].寧夏農林科技,2020,61(10):61-62.
[4]吳曉燕.如何發揮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的主導作用[J].文化產業,2020(29):153-154.
[5]顏杰.新時代常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初探[J].農家參謀,2020(15):256.
[6]宗萍.基層群文工作的創新路徑與管理探討[J].農家參謀,2020(11):190.
(作者簡介:趙靜琳,女,本科,甘肅省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