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提問教學是指導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借助問題和學生進行交流學習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提問教學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聯系生活,發展科學思維,突出提問點睛之筆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問教學
提問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科學思維能力,發展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優質的提問教學可以成為課堂點睛之筆,可以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問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本文結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圍繞當前提問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路徑。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現狀分析
(一)“隨意”提問
課堂提問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目前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形式非常隨意,單純為了提問而提問,沒有思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在哪些角度上進行提問。如直接以題干中非常明顯的已知條件作為問題的答案,那么學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沒有體現問題的價值。
(二)“設計”提問
部分教師習慣于在備課之時就設計好整堂課所有的問題,并且將問題的答案全部寫出,在課堂上嚴格按照既定的教案內容展開提問,沒有絲毫改變。還有的教師課前會給學生導學案,導學案設計好了課堂上需要回答的問題,讓學生提前找到問題的答案,在課堂上就能夠流暢自如地應對教師的提問[1]。雖然課堂非常活躍,但是教師忽視了學生是一個獨立思考的個體,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不利于學生思維素養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探索
(一) 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提問教學
小學數學研究的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所以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提問,是提問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提問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小學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化問題的意義。
如在講授“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化情境設計問題展開本堂課的教學,新課前教師指著講臺的桌角向學生提問:這是講桌的一……?引導學生回答:這是講桌的一角,隨后緊扣“角”這個字來展開課堂教學。在講完角的概念和構成要素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聯系身邊的事物向學生提問:請同學們課后找一找,我們身邊有哪些設施應用了角,利用手機將這些“角”拍照通過微信的形式發送給老師。[2]基于對角的概念和構成要素的理解,學生課后開始尋找身邊的“角”,很快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桌角、開門時門與墻壁的夾角,以及洗手池上水龍頭的兩根水管之間的夾角”一并通過微信發送給教師。因為這是學生在生活中自己找到的素材,所以對學生來說非常熟悉,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非常高,不僅很快標出了圖中的角,也理解了角是由頂點和兩條直線組成。
基于學生對概念的初步學習,通過提問教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概念情境,將情境納入已有的認識結構中,這是同化的過程。隨后教師回歸生活情境,結合生活情境緊扣本節課主干知識設計問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辨析概念,從而達到深入理解概念的目的。從問題的設計來看,每一個問題都是緊扣概念,圍繞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辨析來進行的,充分發揮了問題的意義。
(二)結合學生興趣設計趣味性問題
提問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彰顯出教師的教學藝術,問題需要設計,但不是在提問前對問題和答案進行精心預設,而是根據小學生的興趣和性格,設計趣味性問題情境,設計能夠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內容,讓問題真正起到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
如在講授“表內乘法”這節課時,需要引導學生學習乘法口訣表,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初次接觸乘法口訣表所聯想到的首要學習方法就是背誦式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學生沒有開動思維,學習過程也很枯燥。為此教師在對小學生興趣愛好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將學生感興趣的手機游戲《我的世界》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觀察學生的反應,教師知道學生對該游戲的熱情非常高。教師展開提問教學:老師近期也接觸了這一款手機游戲,并且所控制的游戲人物在游戲中搭建了一棟房屋,并且花費了3塊磚,如果下一步要搭建兩棟房屋,請大家幫老師算一算要準備多少塊磚?學生回答:需要準備6塊磚,如果搭建三棟房屋呢?搭建四棟房屋呢?以此類推,學生將所需要的磚塊全部寫在草稿本上。教師繼續提問:大家是如何計算出結果的呢?大部分學生告訴教師是通過加法運算來得出結果。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請同學們思考上一節課所學習的2的乘法口訣和多個2相加的加法運算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類比思維分析多個3相加的加法運算,探索出3的乘法口訣。
教師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游戲情境,將數學知識和游戲情境相結合,為問題成為課堂的點睛之筆打下基礎。隨后設計與情境相關的問題,學生在思考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一步步建構對新知識的理解。
提問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最基本方式,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結合當前提問教學的現狀,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關注每一位學生,設計生活化問題情境、趣味性問題情境以及分層提問教學,讓問題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點睛之筆。
參考文獻:
[1]祁曉梅.小學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的策略[J].科技資訊,2020,18(28):78-79,82.
[2]宋家楷.設計結構性問題,打開學生思維閥門[J].教育觀察,2020,9(3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