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英
摘 要:首先對學生自主管理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并加強學校師生間的互動,然后對加強學生自主管理的有效路徑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中學生;自主管理;實踐
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學校園的班級管理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加強學生的自主管理,早已成為我國新課改的重要內容,促進了我國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對中學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班級活動,提升學生的主動性,養成自我管理意識;另一方面要求老師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1]。
一、農村初中學生自主管理的研究
(一)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當前社會,教師開展教學工作要從管理者向指導者方向進行轉變和發展,從而加強學生的自主管理。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既可以使教師以飽滿的情緒、積極的心態去加強班級管理,以欣賞的眼光對待學生;又可以使每位班級成員都能在教師的激勵與引導下,正確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自發努力學習,讓學生在深入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啟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并養成學習的習慣。
(二)加強師生間的互動
為了促進學生自主發展,需要重視如何去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需要推動師生間、生生間的良好互動,也就是雙方通過溝通交流,通過各種形式的互動,彼此之間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班級活動中,教師作為活動的發起人,需要主動去充當溝通橋梁,為學生之間交流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和渠道。一方面教師要與學生共同閱讀優秀人物的傳記或欣賞優秀的文章,鼓勵學生要學習他們的精神,不斷學習和加強自我約束和管理,勇于創新,突破自己,在此過程中既增進了師生間的溝通,又可以使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良師”。另一方面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班級表現情況,科學制訂班級活動計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從中體會到班級活動的樂趣,幫助學生提升班級的參與感,從而增強班級凝聚力。只有依據學生具體情況開展的活動,才可以提升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探究學生自主發展的路徑上又穩穩地邁出一大步。
二、農村初中學生自主管理的實踐研究
(一)積極轉變思想,使學生擁有自主管理意識
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控制與管理,但是在班級自主管理背景下,教師發揮了積極的引導作用,不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約束的積極性,提升中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提升管理效果。首先,班主任要在新課改要求下,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教學管理,首先就是要為學生構建自主管理平臺,幫助學生樹立自我管理意識,確立自我管理目標,建立成熟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中學階段正是學生的生理與心理走向成熟的階段,不同學生間會有較大的差異,作為教師要幫助不同學生找到他們各自的優缺點,尤其是學困生,要積極鼓勵他們建立自信心。班級中,學生要充分發揮自主管理的主動性,在教師的指導下,要妥善處理自己獨立性的要求。其次,班級管理中,還需要教師放下自己的威嚴,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管理,主動參與班級管理,擁有自主管理能力。
(二)開展多項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班級開展的多項活動,班主任要積極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依據自主性加強學生的培養,并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要探尋有利于學生發展與成長的活動切入點,為學生構建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例如,演講活動、辯論比賽、主題班會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利用各項活動,提升學生對自主管理的正確認知,增強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并通過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提升班級凝聚力,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自主管理活動開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學生的思想意識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學生素質教育與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班級活動,具有了責任感,形成了自我管理意識,同時養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為了推動學生的自主管理,教師要深入分析學生的特點,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措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實現自主管理可以使教師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學研究工作中,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促進中學生的健康發展[2]。
參考文獻:
[1]劉鋒景.中職學校學生自主管理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4):244-245.
[2]張強,張文波.初中班級管理中如何形成學生自主管理模式[J].中國教師,2020(S1):189.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蘭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農村初中生自主管理班級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LZ[2020]GH11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