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艷琴
摘 要:美術是培養學生審美觀的主要課程,通過美術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形成高尚的情操。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課程和方式,美術在中學階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念的關鍵時期,因此,美術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美術;審美觀;教學策略
美術課是初中階段的重要素質課程,具備獨特的教學作用,其教學地位是其他科目無法取代的。學生通過在美術課堂中的學習,能夠提高自身的美術專業能力和審美能力。美術欣賞課程作為實現美術教學目標的重要方式,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對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審美意識的黃金階段,在該階段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展開。
一、初中美術課程教學現狀
由于我國的教育教學長期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因此,藝術類的素質課程常常處于被忽視的狀態,再加上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學生、教師和家長三方都不自覺地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應試考試科目上,有些家長甚至認為,畫畫是不學無術的表現。但事實上,廣義的學習不應該只局限于考試科目的學習。畫畫作為一種能力的表現,畫得好說明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比較高,有較好的鑒賞能力,學校和家長不應該限制學生在這方面的發展,扼殺學生的創造力。雖然美術并沒有列入考試大綱之內,但是美術課程對于人們的生活影響甚大,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美術,在各方面都對人們的審美能力提出了要求。美術欣賞課程也不僅僅是對教材中的圖片進行欣賞,更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學會對藝術作品進行賞析,形成良好的審美觀。
二、培養學生審美觀的教學策略
1.了解初中生的審美心理特點
想要保證對學生審美觀培養的有效性,就需要在美術欣賞課程當中依照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來進行教學,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判斷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再一味地進行思想灌輸。過分地將美概念化,反而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中學生進入到青春期,容易出現逆反心理,教師如果簡單地對其進行灌輸教育,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教師要分析初中生的審美心理特點。初中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對抽象形象背后情感的理解能力,如中國繪畫當中的留白、西方繪畫中的黃金分割等,中學生也開始具備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中國的作品,有的喜歡西方的作品,教師可以以此為依據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
2.上好美術欣賞課
欣賞課程首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要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表達比較強烈的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在這一作品中,用色大膽,色彩鮮明,對視覺沖擊感強,能夠很好地表現梵高的繪畫熱情。向日葵作為一種向陽性的植物,會一直跟隨太陽旋轉,就好像寓意著作者梵高對繪畫的熱情一樣,沒有了繪畫,梵高就好像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作品當中鮮艷的顏色也體現著梵高對生活的熱愛,但是由于時代的問題,梵高沒有得到世人的認可,最終在抑郁中走向生命的終結。經典的作品總會引發人們對其進行深入的思考,時間不會磨滅真正藝術的魅力,反而會增加它的厚重感。教師在欣賞這幅作品的過程中,可以對梵高所處的社會背景和家庭背景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當時社會上所流行的繪畫風格以及梵高本人的性格特點,從而更加全面地分析《向日葵》這部作品。在欣賞課程中,要防止出現教師一言堂的局面。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鑒賞時,重點強調學生的學習體驗。一開始學生可能沒有屬于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鑒他人的想法,以此來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念。
3.提高學生的興趣
初中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因此學習的節奏比較緊張,美術作為素質課程,能夠讓學生在繁重的學業當中得以喘息,放松學生緊張的心情。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快樂教育,發揮美術課程獨特的魅力。教師可以在每節課結束之前,對學生的作業進行點評,挖掘學生作業當中的閃光點,對于好的作品,可以在班級中進行展示和表揚,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讓學生多繪畫、少臨摹,進行分層次的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教學的方法,豐富教學方式,采用先進的教學工具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
三、結語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通過有效的欣賞教學讓學生能夠深刻地認知社會、了解人生,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達到美術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白雪.淺述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