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絨絨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可以在數學學習最初就樹立起良好的數學思維意識,為教師的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持續、健康展開提供基礎。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提升都離不開其思維方式,因此愈來愈多的教師開始注培養重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各個步驟,教師一定要依據新課改重視學生自身思維能力養成的要求,在各個教學步驟當中,來構建優質的思維情境,調動學生自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切實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當前,農村小學生思維能力的養成還不是很到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學資源相對薄弱,在這里,我們就如何養成農村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粗淺分析。
一、構建相應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
農村小學生其自身的思維能力依賴性較強,很多都是處在被動思維的狀態之下。所以,教師一定要切實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抓好時機構建相應的情境,將學生自身的情緒引入到和學生學習內容相關聯的情境當中,激發學生探究知識內容的迫切向往,使學生自己積極動腦進行思索,動口去表達,主動去獲取知識內容。學生的思想活動始終是從問題開始發展的。所以,教師一定要依據學生學習的認知前提、思維能力發展的規律,精心進行問題情境的構建,精妙絕倫地設置疑問,在其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欲望的心理之中構建出一種不和諧,切實激發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這一堂課的時候,教師以故事的形式將數學題的內容展示出來。在復習完之前學習過的知識以后,先給學生講這樣的事情:“老師昨天路過操場的時候,在大樹底下站著兩個同學,他們正在爭執一個問題,假設不砍掉這棵樹,使用什么樣的方式才可以知道這棵樹的根部直徑是多少呢。”講完故事以后,及時設問:“同學們,咱們大家一起想一想,應該使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計算出來呢?”。在教師這樣的詢問之后,整個教室當中充滿自主積極思索、主動探究知識的氛圍。如此一來,便是構建問題情境,促成懸念的形式,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自主能動性。
另外,教師還可以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性,構建實際操作的情境,形成樂趣,提升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時常刻意地整合教學內容,經過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試一試、拼一拼等實踐操作活動,引導并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由于農村小學學校的師資、設施等條件所制約,配套的學習工具不足夠,所以讓學生自行制作學習工具,讓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參與動手實際操作之中。例如,在講授《圓錐的體積》這一堂課程的時候,在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指引學生使用硬紙板等物品做成等底等高的一個圓柱體與一個圓錐體容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親自動手參與到實踐中,將圓錐體容器用沙子裝滿,再倒到圓柱體容器中,重復三次以后,再將圓柱體容器裝滿,之后及時讓學生相互討論進行歸納得出實踐規律,繼而推導出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這樣能夠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際操作實踐,給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的學習能力處在主動的狀態,有效激發學生自身的求知欲望,有效帶動學生探究新知識內容的自主積極性。因此,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興致高漲,樂于參與思索活動,能夠切實養成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
二、變換思索的視角,養成學生思維能力的靈活性
農村小學生在數學問題的思索過程中欠缺變通的能力,其思維方向比較單一,所以在教學活動當中,一定要甄選習題內容,還要適時鼓勵學生多多地進行思索,在解答問題的方式上不拘一格,同時還要在多種解答問題的方式中進行對比剖析,盡量使用靈活簡單的方式去剖析和解決問題。其中數學習題中的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就是養成與練習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教師在講解例題或者習題時,一定要重視指引學生多進行思考、擅于思考,一道題可以使用多種方式進行解決,就使用多種方式進行解決答,在習題講解的時候一定要切實做到講一題明一線和做一題知一面。一題多變所說的就是改變同一個問題的條件或者求解目的而使之變成新的題目,再進行求知解答。課堂現實的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給學生思索與探究的機會。例題:某個修路工程隊正在修理一條路,已經修完了300米,還剩下200米沒有修完。老師提出問題:“第一,已經修完的路是還沒有修的路的百分之幾?第二,沒修的路是已經修完的路的百分之幾?第三,已經修好的路比沒有修好的路多出百分之幾呢?第四,沒修的路比已經修好的路少百分之幾?第五,已經修好的路占整條路的百分之多少?第六,沒修好的路占整條路的百分之多少?”引導學生依據教師提出的不同問題列出相應的算式,同時說出數量之間的關聯。經過這樣的練習,不但能強化學生針對雙基的深度理解,還能對學生思維進行多視角、全方位的鍛煉。并且,在解答問題的活動中,以不變應對萬變,在一題多變之中靈活運用思維能力,就會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提升數學問題的計算速度,養成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
農村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緩慢、反應能力并不敏捷。數學問題計算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這一現象在農村小學生當中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在進行學生計算速度的提升練習時,也能養成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敏捷性,做計算速度的練習,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使用心算、搶答、游戲、限時計算和限量競賽等形式進行。例如:求解空心圓柱體的體積的解答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指引學生說出算理,使學生經過公式的相應變形,最終讓學生自行歸納出空心圓柱體體積最為簡便的計算方式,也就是使用“面積乘以高”而得出。此外,還可經過數學活動課程,組織學生做計算速度的訓練,例如,使用天數游戲、猜數游戲等形式進行快速競賽,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與熱情,而且還能養成學生自身思維的敏捷性,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計算速度鍛煉,可切實提升大腦的運轉速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強化學生語言的鍛煉,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農村小學生通常會由于語言表達能力偏低,不能很好地運用語言完整明晰地闡述思維過程,尤其是數學語言方面的匱乏,制約了思維能力的發展,農村小學生一定要強化自身數學語言的鍛煉,針對這一點,教師一定要耐心傾聽學生講述,切實鼓勵學生勇敢地去說,養成學生會說的能力,指引學生能夠說得更好。因此,教師一定要不斷地針對學生進行說的鍛煉,一定要強調學生針對每個算理過程的正確闡述,規范學生自身的語言能力,使學生切實把握基礎的闡述模式,例如使用“首先、然后、最后、之所以、是因為”等類似的句式去闡述,在學習數學應用題的時候,強調學生闡述算理的思路,可以使用“已知、和、可以得出”或者“要求、一定先求出”這樣的句式去闡述。在學習一些相應的規律、結論和計算公式的時候,一定要積極養成學生分析、推理、有序地進行闡述算理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圓柱體體積計算》的過程當中,學生經過實際動手操作以后,教師啟發學生觀看實物圖使用精準簡練的數學語言,具備條理性地有依據地闡述公式的推理過程:將一個圓柱體分割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體的底面積,高也就是圓柱體的高,由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底面積乘以高,因此,圓柱體的體積就是底面積乘以高。在學生進行闡述的鍛煉時,一定要加強復述,讓學生更多去練習闡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使學生完整地闡述得到知識內容的過程,經過逐級練習,學生就會既能說還會思考,經過學生表達能力的養成,達到最終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結? ?語
總而言之,在農村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養成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方式與渠道有很多,只要及時根據教材具體內容,依據農村學生普遍存在的思維特征,給學生自主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去學習提供時機,科學、有效、合理地在多種途徑下進行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全面培養,就可以切實發展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切實有效地增強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品質。
編輯/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