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婷
【摘要】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數字化生活”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主要方式,數字設計得到了國內外設計者的關注,數字人才需求擴大,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在各大院校相繼建立。較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引進緩慢,數字媒體藝術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固然要有自己的步伐與節奏。
【關鍵詞】新型教育學科;課程結構;產學并重;畢業即創業
一、數字媒體藝術在高職院校的發展
維基百科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定義:數字媒體藝術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于設計類專業。定義中將數字媒體專業劃分到本科院校,然而大環境表現出來的趨勢是:高職院校也在積極申請建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數字媒體專業出現雖早,但在國內起步較晚,屬于新型教育學科,在本科院校發展較快,高職院校較為緩慢。本科院校對其教學模式,專業優勢尚在探索中,高職院校則更為艱難。基于高職院校企業化的教學模式,從教學結構、長遠發展來看,高職院校只要發揮其辦學特征,掌握好正確的發展方向,可在數字媒體發展道路上更顯優勢。
二、高職院校如何開展數字媒體藝術教學
高職教育與本科院校不同,它傳遞高等教育,也是中職畢業生進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平臺。近年來,高職院校也在努力搭建“專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這使得不同層次的人群都可以接觸到新型專業,數字媒體藝術教學在高職院校中漸顯優勢。如何開展教學,教學中采取哪些模塊,以及教學后的成果展望都成為本次探討的關鍵,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失衡”卻有效的課程結構
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術探討能力也較弱,數字媒體藝術的教學在真正實施階段有必要權衡理論與實訓的占比。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特征為:①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技能有明確相關要求。②加大實踐課程的比例,實行“現場教學”。③以“社會化”、“市場化”的評價體系為標準。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課程結構是理論與實訓的結合,卻又是理論與實訓的“失衡”教學,這種失衡是對學生如何更好去學,教師如何更好去教的探索。
從1999開始,中國美術學院花了兩年時間籌備一個新專業——多媒體與網頁設計專業,也就是現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前身。華中科技大學于2013起相繼開展數字媒體藝術夏令營活動,從課上學習到課下的工作坊,形成較為成熟的學習、培訓體系。這種理論與實訓的教學模式值得高職院校仿效及探索。2021年5月17日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媒體藝術研究所經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準建設“光影交互服務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本科院校也在逐步走產業化教學的發展模式,這與高職院校本有的實訓式教學不謀而何。高職院校要走的路總結為:課堂上擁抱新技術,學生在未來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社會上,高職院校多提供公司技術支持,溝通學界與業界的聯系,教育與產業的對接。防止內行人申請項目,外行人執行項目這樣不對等的任務安排。
(二)產學并重,研為輔的教學方式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設計,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獨立實驗室,實驗室里配備數字設備,在環境結構上已具備公司企業模式。鼓勵企業走進校園,解決了學生動手難的問題,也提升了企業員工文化涵養。教師教學方式上關注學生學習與產業的結合。高職院校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以學為主,產為輔,最后以研究為提升自我學歷與社會價值的導向。學生學習方式上,采取基礎知識架構為前提的項目制教學,項目經驗為前提的競賽制成長,賽制中學習的企業家精神,成長為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以及國家需要的創業創新型人才。
2017年,吉林動畫學院產業大廈發生學生被“搶光”的現象,源于這所學校首次創建了產業大廈,產業大廈不僅是課堂也成為了學生們自己的小公司。這為高職院校開展“產學”教育提供有力支撐。給予學校實訓與實習的平臺,提供學生知識產業化的孵化基地,打破固有高校上課模式,將項目帶進課堂,將公司實際設計標準帶進課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推翻固有設計思路,將新的理論投入企業,企業新的項目成果再轉化為有效的研究體系,實現產學并重,研為輔的教學結構模式。
(三)鼓勵畢業即創業
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推進,創新創業資源共享平臺更加完善,市場化、專業化眾創空間功能不斷拓展。③基于高職院校畢業生的以“社會化”、“市場化”的評價體系,優秀高職畢業生往往都是實干家。隨著數字媒體藝術在高校競賽渠道的拓展,全國大學生數字媒體科技作品及創意競賽等國家賽事相繼開展。以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例,近幾年來也開通了職教賽道,各大院校每年都會選拔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參加全國總決賽,借由“互聯網+”比賽獲獎的學生不僅成功創業,也在未來的道路上見識深遠。借助于互聯網,“數字媒體藝術+”產業也成為一股巨浪,學院把控好新型專業的發展趨勢,提供學生需要的創客空間,學生及時踏進新型專業的浪潮,自主研發,自主學習,融合交叉,深化并探索“數字媒體藝術+建筑”、“數字媒體藝術+娛樂”、“數字媒體藝術+環保”等等多種空間的創造,時效性的學習與實踐,為成功走向社會或更高學府打下堅實基礎。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 廣東廣州市 ?51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