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紅蓮
【摘要】厭學是中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與城市中學相比,農村中學,尤其是我國這樣的薄弱學校,學生素質較差: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普遍較差,辦學條件較差;教師的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不合理:在教育教學中缺乏耐心、細心和教學經驗,特別是對后進生的"愛"。農村中學的這些特點,一方面是造成學生厭學的部分原因,另一方面也制約著厭學心理防控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普通高中;克服厭學;對策研究
引言: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班級的具體情況來制定教學計劃。尤其是在現在的農村普通高中的教學中,農村目前本就是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各種教育資源相對落后一些。一些高中老師尤其是新上任的一些高中老師,在大城市學習了很多先進的教學方法,但是回到農村高中進行教學時,那里的發展并不會像城市高中一樣迅速。如若教師還是按比較先進的教學模式,則給學生的適應帶來巨大的困難。教師應該根據農村高中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否則學生的厭學情緒將會不斷發展,最終將會導致輟學。
一、農村普通高中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
(一)主觀原因
高中生在經歷了生理和心理的飛速發展階段之后,厭學心理發展差異更為明顯,尤其是在學科基礎上的差異。近年來,隨著高中招生計劃的擴大,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也進入了高中。一些高中老師在課前會問一些問題來測試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有的學生把英語作文全部寫成漢語拼音。可以想見,隨著高中課程難度的增加,這部分學生會逐漸從聽不懂變成學累。現在,進入高中的學生是獨生子女,即使他們大多在農村。這些學生是在父母的照顧下長大的。有些學生害怕受苦,因為他們缺乏毅力。在普通高中課程較多,且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學習的情況下,這部分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再者,一些學生由于初中在農村接觸的教育資源相對落后,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恰當,上課會比較吃力,因而會產生厭學心理。
(二)客觀原因
在教學中,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新的教學方法傳播相對較慢。有些學校中教齡較大的教師教學方法還停留在以往的那個時期不能與時俱進,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厭學的心理。另外家庭因素也是厭學心理產生的一個重要的外在因素。家長給學生不恰當的施加壓力,該階段的徐盛又正處于青春期,自然會產生反抗心理和家長作對。還有一些溺愛孩子的父母放任孩子自由,導致孩子在學習和玩耍上的懶惰。在學校方面,學校的教育方法不恰當,在農村,教育資源的落后,一些教師的不專業和歧視學生,也給學生帶來了極大地壓力,厭學心理自然會產生。
二、做好農村高中教學的重要性和克服厭學心理的必要性
近幾年來農村的高中教育呈現下降的趨勢,盡管農村教育改革現階段在不斷的發展,也沒能遏制住這種趨勢。教學質量下降主要表現為,學生成績的下降、學生輟學率增加、教學條件未能改善等等。在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教育是能改變農村孩子現在狀況的最好的途徑。通過高中走入大學,能讓學生們開闊視野,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現階段,農村高中輟學率高,很多學生因為經濟狀況、成績或者自身原因而放棄學業,走入社會。這對學生的發展來說非常不利。學生在心智未發育成熟,知識儲備不足的條件下就進入了社會,很難在社會中立有一席之地。因此,在高中,幫助學生儲備好專業課知識是很重要的。但是,幫學生克服厭學心理更為重要,是教師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如何解決農村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現狀
(一)因材施教,分類授課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發展呈現出一定的階段性(共性),這是制約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在這種教學體系中,一個教師可以按一定規模教幾十個學生,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同時,不同的學生應該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發展自己的技能,師生在活動總量上的浪費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何防止差生厭學呢?為了減少無效教學活動的時間,現階段的學生人數(如"小班制")應按學位或分組教學(如"分層教學")進行分組。極端教學法是個別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班級規模所產生的效率會大大降低,其中按程度分類或分層教學的班級有"差"或"快慢"的標簽,難以克服,這將產生負面影響。
(二)教導學生樹立理想,啟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偉大的理想為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克服學習疲勞,要用理想教育他們。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機遇,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教育,使他們在思想上進行是非斗爭時,以正確的動機戰勝錯誤的動機,樹立崇高的理想,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教育學生自覺鍛煉自己的意志,讓他們知道學習是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取得成果的。這就好比“逆水行舟,不進不退”的原則。只有不斷地鼓勵,才能最終達到理想的彼岸,用各種形式培養學生的才能。
(三)利用獎懲制度,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減緩厭學心理
在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動機進行其他活動,將其轉化為學習活動。動機的轉移不是抑制或取消其他活動,而是揭示其他活動與學習的關系,從而產生學生的學習需要。可以通過獎勵激發學生學習的外在動機,久而久之,外在動機也會轉化為內在動機,學生的厭學心理最然會消失。
結束語:綜上所述,現階段農村高中的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錯綜復雜,原因極其多樣。在這種大背景下,教師、學校和家長要通過各種措施手段來解決學生的厭學心理。在這一階段,使學生邁向大學的重要轉折點,對學生日后的發展至關重要,教師和學校都應該重視起來。
參考文獻:
[1]趙純海.厭學現象探究[J].渤海大學學組.2006,(2).
(樟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