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芳
【摘要】探疑式教學法的范式研究是在小學數學的多個課例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來并加以運用的,探疑式教學法主要通過課前預習初探尋疑、情境導入問題示疑、自探共探問題探疑、打破思維巧妙質疑以及鞏固提升答疑設疑這五個教學環節和過程中體現而來,整個過程中學生在探究啟發的學習氛圍下探疑解疑,擴大視野,增長知識,深入參與,發散思維。學生參與探究教學的全過程,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趣,能激發學生不斷的求知欲和思維的跳躍式發展,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及數學思想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探尋疑;導入示疑;問題探疑;巧思質疑;答疑設疑
探疑式教學法主要通過課前預習初探尋疑、情境導入問題示疑、自探共探問題探疑、打破思維巧妙質疑以及鞏固提升解惑答疑這五個教學環節和過程中體現而來,整個過程中學生在探究啟發的學習氛圍下探疑解疑,擴大視野,增長知識,深入參與,發散思維。
一、課前預習初探尋疑,將課堂教學內容前置,為解決課堂教學重難點問題做好鋪墊。
在對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烙餅問題》的五次教學觀摩和研討中發現前兩次在課堂中揭示問題,展開探究,組織學生從烙一張餅展開研究到兩張餅、三張餅、四張餅......,本節課的重點在解決三張餅的烙餅方法,從而推論出五張餅要結合兩張餅的烙法和三張餅的方法,從而解決和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但由于學生對本節的知識毫無準備,學生在近10分鐘的時間還在研究兩張餅的烙餅方法,對后續研究三張餅的烙餅方法造成很大的阻力,主要體現在時間緊張、學生的思維轉變從研究兩張餅很難轉換為研究三張餅,因此通過前兩次的試課、集體研討和分析,決定把研究問題前置,通過預習初探烙餅問題:讓學生在預習過程就進入角色,通過自主預習的方式解決一張餅和兩張餅的烙餅方法,在課堂上學生很快進入角色重點解決三張餅的烙餅方法。此方案在后三次試課的過程中進行了試課,初探可以發現,前置問題能使學生很快總結出兩張餅的烙餅方法,在每鍋只能放兩張餅:即烙餅的總時間=餅的張數乘以烙一面的時間,與此同時就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烙三張餅的方法,就能順利在本節課解決重難點。
二、情境引入,導入示疑,以問題為誘因揭示課堂教學內容。
通過課堂教學的情境導入、復習引入、問題設疑等環節,教師有目的地引入生動、具體的場景來示疑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以問題為誘因導入本節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造形象、生動、具體的場景來烘托出問題,以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引導學生探究三張餅的烙餅方法。在研究烙更多張餅需要多少時間的時候,還能像前面這樣一張一張動手烙嗎?顯然不可以,得總結出方法,數學就是用簡便的方法總結出復雜的規律。那么餅的張數和烙餅的時間有什么關系呢?教師步步示疑、步步設疑,使學生在問題的情境激發他們的好奇欲和探索欲,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把凌亂的思維歸類和條理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形成學生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探疑式教學法的第二步通過問題情境導入來示疑:展示疑點,創造情境,揭示問題,展開探究。
三、探疑式教學中從學生各自獨立研究到小組探究再到全班交流,自探共探突破難點排除課堂疑難。
探疑的過程是將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將學生所呈現的多種方案進行優化和篩選,從而得出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加以運用和推廣建模。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可以先獨立思考再集體智慧碰撞,也就是先分散后集中的解決問題,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形成個人觀點,通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將分散的思維集中、碰撞,也就是獨自探索和集體探究的過程,而這種碰撞而來的知識不可能從教師那里吸收現成的。
四、發散思維提出問題巧質疑,打破學生思維定式巧歸納,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
經過課前預習尋疑、問題情境導入示疑、合作探究探疑的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了主動探究和自我發現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產生深層次的疑問,從而對問題就會產生質疑,質疑對思維過程的發展具有定向性或指導性。教學案列《烙餅問題》中在探究總結了烙餅的方法后,學生會思考并適時總結歸納:既然烙餅的次數等于餅的張數,是否可以有一個歸納性的公示來解決此類問題呢?學生大膽質疑并積極思考總結歸納出:烙餅的總時間就等于餅的張數乘以烙一面所學的時間。這時部分學生有了質疑,烙一張餅時,烙餅的時間和烙兩張餅一樣,公示是否適用呢,通過學生質疑,公示排除了烙一張餅的情況,使公示更加完善和精準,學生在質疑過程中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質疑中,學生就會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發散思維空間,形成新的觀念和想法,也就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
五、舉一反三,答疑設疑,課堂鞏固再提升。
課堂教學的過程不是完成新授課的教學任務就結束了,課堂鞏固提升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解惑答疑來進一步鞏固提升。答疑的過程既是鞏固提升又是知識的升華;在答疑設疑的過程中學生將知識舉一反三再運用,使學生的能力提升和方法的提煉,使師生再共同答疑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知識的獲得感。答疑過程中教師所提供的語言指導應該是最精煉的,答疑過程強調對問題情境的認知結構的重組。答疑的過程給教師和學生都提供了共同的創造成功、體驗成功的機會和條件,使教師和學生共享成功的喜悅。
在探疑式課堂教學范式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力求參與課堂的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個人所長,挖掘潛能,施展本領,展示才華。在探疑過程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數學基礎,探疑式教學能給學生各自發揮特長、展示才華的機會。探疑式問題探究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不斷擴大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深入參與,發散思維。學生參與探究教學的全過程,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趣,能激發學生不斷的求知欲和思維的跳躍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成坤《從“高效課堂”看教師導學地位的加強》2011(06).
[2]熒屏情侶盤點《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20191202.
[3]張金凱《打造高效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19(04).
(阿克蘇市第十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