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對高職汽車維修專業教學改革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由于大多數教師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采用的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滿足新時期汽車維修專業學生學習的要求,而且影響了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所以,高職教師必須徹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積極的探索和研究汽車維修專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促進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高職;課程改革;教學實踐
1高職汽車類專業機械制圖教學狀況
1.1教學目標和實際需求不相匹配
高職教育必須按照企業的實際需求,設置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教育教學目標。雖然近年來高職學生就業壓力呈現出不斷增大的發展趨勢,但是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卻并未因此減少。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矛盾,主要是因為企業與學校之間并未建立密切合作的關系,高職院校仍然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最終導致其培養出的學生普遍存在著無法迅速適應企業工作崗位要求且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偏低的問題。
1.2教材內容需要完善
經過深入調查發現,高職院校采用的傳統常規汽車維修機械類教材,不僅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內容較多,與汽車類專業銜接不緊密,而且忽略了實踐操作環節教學的重要性,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雖然高職院校針對常規教學的考核,大多數學生已經可以理清圖樣內容,然而對于機械材料操作等知識卻一竅不通,最終導致其培養出的汽車維修專業學生與汽車制造企業的用人要求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1.3教學方法較為單調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采取的以機械制圖教學為主的教學策略,雖然有助于學生迅速的理解和認識圖樣,但是其中卻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各個領域和行業發展的要求。由于這種教學方法未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在一起,導致學生在固定教學模式下,影響了自身創造力與主觀能動性的提高,挫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另外,傳統的高職院校汽車維修機械制圖課程 教學主要是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并未在課程教學中設置案例分析以及案例課堂討論交流等內容,這種不注重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而且影響了學生對汽車機械知識的領會和認識,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了專業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2、機械制圖實踐課程規劃的有效
2.1合理設置機械制圖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必須嚴格的按照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做好教育目標改革與規劃的相關工作,緊跟市場經濟發展的步伐,合理的進行汽車維修機械制圖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優化,才能在進一步增強專業教材實用性與針對性的前提下,滿足國家教育部門頒布實施的職業教學標準,促進汽車維修專業制圖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實施該專業課程的改革時,應該構建以零件圖教學為主體,融合投影、機件、標注、立體繪圖等圖像項目的聯合教學體系,幫助學生加深對制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專業繪圖思維,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的能力和水平。此外,高職院校嘉應通過開展繪圖理論與實踐操作相互驗證教學活動的方式,調動學生參加機械繪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觀察能力,使學生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為學生后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多元化進行教學實踐評價
通過對新時期汽車維修專業崗位需求的分析發現,各個汽車維修企業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充分重視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性,通過開展學生職業綜合素養與通用能力培訓活動的方式,設置多元化教學評價指標,才能體現出專業課程教學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教師在開展汽車維修專業教學時,則應該將階段性制圖知識與實踐案例有機結合在一起,對學生制圖知識基礎與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全方位考察。詳細記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并以此為基礎設置完整的考察指標,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此外,高職院校汽車維修專業還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平臺、訓練軟件等先進教育教學手段,搭建學生實踐訓練平臺,鼓勵學生針對自己在課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從而達到拓展高職汽車維修專業繼續制圖教學空間的目的。
2.3創新機械制圖的教學技術
首先,機械制圖專業教學課件的合理設置。高職教師應該根據專業教學的特點和要求,合理運用CATIA、SolidWorks等相關工程軟件,構建完善的三維立體化教學模型,然后將動畫制作插入至CAI課件中,將原本抽象的幾何畫法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幫助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的感性認識和理解,拉進學生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學習效果和質量的有效提升。其次,運用3D打印技術向學生展示實物。教師在開展汽車維修專業機械制圖教學的內容時,可以運用3D打印技術將原本復雜抽象的模型轉化為實際物體,直觀形象的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以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知識。再次,利用高職院校現有的綜合實訓室平臺,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機械制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要求學生在參加參加機械零件裝卸操作的過程中,向學生詳細的講解零件的構成以及特性,以便于學生在仔細觀察各個零件的過程中,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最后,合理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將汽車維修專業機械制圖中的各個知識點有機的串聯在一起,充分發揮微課圖文并茂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幾分鐘時間向學生介紹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便于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查詢自己在課堂學習中不理解的知識。
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必須在深入分析汽車維修專業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的前提下,積極的進行機械制圖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通過對制圖教學模式的創新不但拓展了課堂實踐教學的內容,而且促進了教學專業性與實踐性的全面提升,強化了學生汽車維修專業制圖和繪圖的能力,為學生后期的學習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齊煥敏.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探索[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0:248.
[2]王梅.汽車維修專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路徑[J].智庫時代,2019,37:260+263.
[3]韓東霞.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機械制圖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技信息,2005,24:497.
作者簡介:張靜(1986.01-),女,漢族,安徽淮北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機械
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淮北煤電技師學院 安徽 淮北 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