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狀況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感受和評價,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個性發展水平,影響到學校教育的成效和質量。班級是學校開展教育活動,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基本單位,班級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門藝術。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發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及學生主體的能動作用,關愛與管理并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管理;對策
在師生交往過程中,誠實、守信的教師會最先得到學生的尊重。誠信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相處久了,自然而然會在人心中形成標準,留下印象。有的教師在與學生談話的時候,喜歡居高臨下,批判、挖苦學生,覺得這樣就顯得自己高高在上,有威信,殊不知這樣的態度最容易讓學生反感,他們會從心里產生抵觸情緒,覺得教師不尊重他們,沒有把他們的想法、行為當一回事,久而久之,會慢慢疏遠教師,走向極端路線。 在教學中,只有熱情誠懇,處處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把學生當做知心朋友,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使得他們喜歡和教師相處,愿意和你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困惑與煩惱,從而達到交流情感、溝通思想的目的。
例如班級里的一個學生,平時寡言少語,不太愛說話,沒事喜歡在書攤上買一些少男少女都喜歡的雜志。經過細心觀察,我發現該學生雖然平時不太愛說話,可是寫作文的時候卻很有頭腦,有一定的見地和思想。 于是我慢慢接近他,主動找他聊天,有時候似乎是無意中拍拍他的肩膀,給他鼓勵。 慢慢地,該學生不再總是低著頭,而是可以迎著我的目光,并主動和我說話了。我鼓勵他去閱讀一些中國古典名著,因為流傳了幾百年的作品,必然有其流傳的理由,期間的每一章節、每一段落,都會給我們美的享受。我知道他是冒著風險將自己看課外書告訴老師的,因為大多數老師都不希望學生分心,去看課外讀物。 我并沒有批評他,反而鼓勵他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多看課外書,豐富自己的學識。 我欣喜地看到,他的成績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慢慢地上升。
一個班級由學生和教師組成,如果說一個學校好比一個社會,那么班級就好比一個大家庭,班主任則是這個家庭的家長。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家庭,有什么樣的家庭就有什么樣的社會。班主任就像一個根雕大師,一個個學生就是他的創作藍本,根據形態各異的根雕刻出活龍活現的藝術作品。
班主任的愛可以化解師生之間的距離,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教師要用自己的大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除了用真愛去關心學生外,班主任要搞好班級管理工作還要明確目標和嚴格要求學生的健康成長,要讓學生懂得感恩和付出,明白沒有付出哪里有回報。作為班級的一員不能自私自利,要熱心助人營造一種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環境。班主任要和每一位學生進行溝通,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知道他們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更便于我們去管理。班主任還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各種活動,既做組織者,又做普通一員,讓學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更可親,從而拉近教師同學生之間的距離。
班主任也擔任著教學任務,加上班級的日常事務,事情多了,就不能每件都了解得特別清楚,在處理問題時偶爾會帶上一些主觀的感情色彩。如果事實與班主任了解得不一致,而班主任又對該件事情下了結論,那么不僅容易使學生受委屈,而且班主任也將面臨信任危機,長此以往,則會失去“民心”。所以,及時、準確地與學生溝通,能夠較好地把握事情的主動脈,并較好地把事情解決,這是學生樂于見到的,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公正意識。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思想活躍,情緒波動比較大,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憂郁、焦慮和敵對五個方面,而教育方式、性意識、性信息刺激、人際關系、學業壓力和社會支持是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在這個群體中,缺乏耐力、自信心、觀察力、判斷能力,處事情緒化并容易被人誤解,思想不集中,對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等成為了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癥狀。在這個大前提下,教師必須實時關注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并適時給予學生以“技術支持”,而這個艱巨的任務將落在班主任的肩膀上。
老師可以借助班會平臺滲透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初中班主任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利用班會平臺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以便使學生掌握一些調控情緒和心理的方法,并不斷強化他們的法治觀念,使其在生活中學會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從而有效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為學生的良性發展提供助力。如,初中班主任可以根據班會主題引進一些適合該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使他們從中提取各種有效的知識信息,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應用,加強自我疏導;教師也可以展示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法治案例,然后引導他們進行分析和討論,并使其在此期間主動反思個人的言行舉止,有利于進一步強化他們的法治意識,進而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時機合適,初中班主任也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些關于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的專題講座活動,從而使學生掌握更多專業、科學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法律常識,并結合講座中的各種案例進行理解和分析,從而通過對號入座、學習記錄將各種理論內化于心,然后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和實踐,最終實現他們的健全發展,不斷提高管理質量。此時,初中班主任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每次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寫出來,以便促使他們在長期的積累中建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法治素養。
初中階段的班級管理對學生后期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只有班主任做好管理,結合學生的具體心理特點開展工作,學生才能在課堂上學得更有樂趣。班主任要制定適當的班級制度,建立一支有能力的班干部隊伍,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到知識,了解自我,完成提高,實現班級的有效發展。這也是教師改善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念娟娟.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班級文化建設[J].新課程,2021(29):229.
[2]周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溝通技巧的合理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1(18):87-88.
[3]馬廷桂.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探析[J].家長,2021(15):36-37.
作者簡介:
汪舉恩(1989.02-),男,漢族,甘肅省武威市涼州人。中教一級,本科學歷,單位: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中學;研究方向:西藏初中化學教學、西藏初中班主任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