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艷
【摘要】數學學習,練習為要,練習題在小學數學的教育中不僅是主要的教學材料,也是鞏固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新課改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因此練習題的多樣化設計顯得十分必要。學生通過有新意、有層次的練習題來學習,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起到保障學習效果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練習題 多樣化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中的第一階段,對學生的學習生涯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懂得如何學習數學是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練習題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材料和工具手段,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存在一個現象,幾乎所有學生都會買各種形式多樣、名目繁多的練習冊,這是作為教材和作業的練習題存在不足的直接反應。“題海戰術”提前到小學階段,讓我們不禁反思,我們的練習題到底要如何設置,才能滿足家長期待、符合學生發展階段特征呢?
小學數學練習題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嚴格意義上來劃分,其應當包括課前導學練習題,課堂教學練習題以及課后鞏固復習題三種類型,因為每一種類型的功用不同,其在設計上更要靈活、講求多變。
課前導學練習題的設計
課前導學練習題,較于課堂例題、課后鞏固題更為特殊,其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現學習問題、與以往教學知識產生聯系,因此要在難度、內容等多個維度去考慮。
(一)練習題難度不宜過高。從目的上看,導學練習題的目的是激發學習興趣,應該用盡量較低的難度來進行設置,以培養學生信心,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去學習而不是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當然難度也不宜過低,以免學生產生自滿情緒,反而弄巧成拙。
(二)練習題要注意同以往知識的聯系。導學的重點在于過渡,數學學習從來不是孤立的,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更有助于學生搭建數學的“思維大廈”。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是提高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學生在發現關聯的時候,也更樂意去更新自己的舊有的思維方式。
(三)練習題內容要注意有新意。這種新意主要體現在語言上,近年來多所中學因為在設置題目時候使用知名演員等的名字而廣受關注,筆者以為,這種語言創新在小學數學練習題中也可以使用,一改以往練習題語言枯燥乏味的慣例,讓學生能用一種輕松的心態來學習。
利用以上原則,我們以乘法的“列豎式”為例,可以設置導學練習題:
3×8=56;3×16=3×2×8=6×8=48;
通過以上計算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可以將十以上的數字進行分解,轉化成為我們熟悉的十以內的計算,但以下的計算要怎么進行呢?
9×8=72;9×16=?
這時候我們還能將之表示為(9×8)×2=72×2=72+72等于144,那么當我們遇到12×15要如何進行計算呢?調用我們以往學過的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我們可以將之寫成12×10+12×5,可以算出來結果為180,但這個過程已經稍顯復雜,那么我們如何計算17×23這樣子的無規律二位數乘法呢?
經過以上由易到難的步驟,我們既做到了復習以往知識,也通過一步步地提問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同時也建立了同以往個位數乘法、四則混合運算之間的聯系,因此這樣的導學練習題可以說是很成功的。
課堂教學練習題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戰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課堂教學練習題由教學例題和課堂練習題兩部分構成。在課堂中筆者一般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是先講知識點導入,然后讓學生自行做例題(多采用小組討論方式),隨后進行針對性的講解,然后練習鞏固。例題的選擇一定要有代表性,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在選擇例題的時候,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代表性要強之外,還需要運用一些其他原則,如趣味性原則,創新題目語言等,在難度上可以選擇稍有難度的題目,具有一定討論價值,同時還能更好的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最好能選擇一些有“陷阱”的題目,讓學生養成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除了例題之外還有課堂練習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小鞏固”,其目的是初步鞏固教學成果,培養學生自信,同時也是教師進行針對性輔導教學的時間。課堂練習題要兼顧效率和針對性,因此難度不宜過高,題目不宜太過復雜,能基本涵蓋教學內容、與教學內容相關即可,學生需要用效率和正確率去樹立自信心,這才是對整個教學過程最為有效的設計。
課后鞏固復習題
如果說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場,那么課后復習就是練習題的主戰場,數學復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練習題。目前練習題泛濫,這根課后鞏固復習題的設計不合理有著很大關系。不能把握科學的復習原則,那么就只能通過大量的刷題去保障效果,這和我們新課改為學生減負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因此教師需要通過科學的設計來達到最佳的復習效果,才能達到效率最大化。
筆者以為,課后復習鞏固題的設計原則要遵從專門性、全面性、層次性的原則。首先專門性,是指復習鞏固用的練習題內容上要緊貼教學內容,不參雜其他東西,要有針對性;其次,全面性,是指題目要盡可能涵蓋全部的學習內容,要全方位的指導學生回顧課堂,鞏固教學成果;最后,層次性,是指在難度設置上遵從一定的比例,達到鞏固夯實基礎、提高數理思維的目的。筆者一般采用“二三四一”原則,既兩成簡單題、三成簡單基礎題、四成基礎提高題、一成難題,具體依題量和教學內容而定。采用這三個原則,可以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應有的訓練,真正的鞏固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是小學教學的一大重點,練習題缺乏科學性、針對性一度導致教育行業亂象,學生為了追求更有效的教學效果早早開始“題海戰術”,這其實是可以通過小學數學練習題改革而實現的。當下國家整治教培機構,學校本身更要自立自強,提高自己的教學實力,練習題“多變”不失為一條路徑。
【參考文獻】
[1]潘敏.(2020).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嘗試. 課程教學研究(01),13-22. doi:CNKI:SUN:KEJY.0.2020-01-003.
[2]吳成忠 & 張旖旎.(2020).新課程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eds.)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pp.760-763).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
[3]朱莉.(2019).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eds.)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pp.1057-1060).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