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先
一、引言
《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要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資質探究”(中共中央、國務院2019.5)。目前,有關課堂教學設問的研究很多,但是基于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課堂教學設問的研究相對較少,為了幫助教師更好、更準確地、更有深度地設計課堂提問。在此,在分析語篇教學課例基礎上,總結教師課堂的提問方式。
二、基礎理論
思維品質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要素之一,是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18),思維是抽象的,需要借助語言予以表達,思維品質的發展離不開語言的學習。閱讀是學生語言學習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認知特點,根據學生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精心設計、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三、課堂教學提問方式
通過大量的語篇課堂教學課例分析,結合深度語篇教學課堂問題設計研究,總結一下幾種課堂設問方式:啟發式提問、問題鏈提問、預測式提問、推測式提問、評價式提問。
(一)預測式設問
預測式設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若干問題,需要學生通過多模態信息觀察來預測語篇內容和特點,如通過觀察語篇的插圖、標題或者文本中其他信息,去預測文本主題、內容或者語言特點。
【教學案例】在八年級上冊Module4 Unit1He lives the farthest from school的Pre-reading環節,教師設問如下:
T:Look at these pictures .(讓學生從圖片中復習交通方式)I come to school by car ,because I the farthest from school. It is bad for our environment. How about you ?
S:Icome to school by bus/train,because…
通過簡短師生對話或生生對話,可以很快讓學生預測到本節課主要學習內容就是介紹自己和了解對方上學的交通方式以及選擇的原因。引導學生運用舊知識到新知識學習過度,鼓勵學生給出不同答案,積極表達自己猜測,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感知能力,這個過程是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過程。
(二)問題鏈提問
問題鏈提問是指,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或者經驗,針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將要產生或可能產生的困惑,將文本知識轉換成為層次鮮明、具體系統性的一連串教學問題。它的核心是提出一組有中心、有序列、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問題。【教學案例】外研版七年級下冊Module8Story time Unit1 Once upon a time.教師是這樣設計問題鏈:
T:I like to listen to story.How about you?
Ss:I like too.
T:Today Tony is telling a story to Daming.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Lets watch a video,and tell me what is the story about?...
What happened to Goldilocks in the forest?
Why was she lost?
What did she notice in the forest?
Why did she hurried to ?
What did she see?
Which one did she choose?Why?
What do you think of Goldilocks ?
If you were Goldilocks which bowl would you choose?Why?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教師圍繞主題和故事發展順序,設計了一系列問題鏈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理清故事發展順序,幫助學生構建故事框架,為語言輸出環節做充分鋪墊。問題的設計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去解讀文本,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批判性和邏輯性思維。
(三)啟發式提問
啟發式提問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師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認知規律,從學生實際水平、實際生活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一種提問方式。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學生需要獨立思考,他們給出的答案沒有固定化,而體現答案個性化。【教學案例】外研版七年級下冊Module7My past life Unit1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在一節獲得城區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的老師課堂中,該老師結合實際創設情境,設計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T:look at these two pictures.One is about a city.The other is about a village.I was born in a city.I had interesting past life when I was a child.
Q1:How about you?
Q2:What about you past life in the city/village?
這樣設問,能從學生實際出發,能啟發學生思維,發散學生思維,學生也能有話可講,激發學生學英語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推測式提問
推測式提問是指,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需要根據文本的圖片和文字線索,推測接下來事情發生的情節,同時最好給出恰當理由或進行合理分析。【教學案例】外研版七年級下冊Module8Story time Unit1Once upon a time.教師在解讀文本是,根據文本she didnt often go to the forest.So guess what will happen to her?
Ss:She was/go lost.
T :What do you think she would do next?
S:She would call help…She tried her best to look for way to return home…
教師通過類似懸念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猜測接下來將要發生的故事情節,學生給出不同的答案。
T:After she got into the small house ,what would happened?
讓學生猜測Goldilocks在小木屋放生的事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老師巧妙設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知識背景來推測每一階段故事的發展情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達到培養推理性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五)評價式提問
評價式提問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求學生在讀懂文本基礎上,能夠運用自己的認知和道德標準,對文本中的故事情節、角色、某種觀點進行評價或者判斷。在布詹姆的教育目標分類中,“評價”屬于高階思維層級,對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非常重要。這類往往屬于“怎么樣”和“如若”的提問。
【教學案例】在八年級上冊Module8Unit2 I was picking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教師在post-reading環節中,這樣提問:
T:What do you think of Henry?
S:He was so brave/clever/smart..
T:Do you have any best way to dill with the accident?
T:If you are Henry,what should you do?
讓學生對事故中人物和對突發事故處理方式進行思考和評價,此時學生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判斷,已經能給出自己的答案。教師深入挖掘文本價值,給學生提供評價別人以及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培養學生有理有據地進行思考,并善于表達,同時很好的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
四、結語
課標提出,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之一。而問題是落實提升思維品質的是只要依托和始發點。教師要改變以往維知識傳授為本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語篇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只要載體,課堂設問與思維密切相關,語篇解讀過程式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來分析語篇,在這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過程,伴隨著觀察、感知、比較、分析、推斷、評價、構建、創新等心智活動,教師應基于學生的思維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以問導教,以問激學,以問促思,不斷優化課堂上設問,真正實現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發展學生英語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
[2]薛蕾蕾.2020.“基于問題序列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閱讀教學行動研究”(2020年).
[3]高維寶.2020.以問題設計組退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教學實踐和思考.
[4]何開朗.2020.問題導向的深度教學實踐探索.
[5]呂國征.2020.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實踐.
(廣西南寧市江南區那洪中學5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