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暉 周藝
摘要:我們當代高職院校作為新時代發(fā)展的主力軍,要時刻牢記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zhí)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特別是在大學生黨員中要不斷地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不斷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親自感受黨的偉大發(fā)展歷程與堅韌不拔的精神,此次,為慶祝建黨100周年,親身感受中國共產黨建黨的偉大過程,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起源地,革命文化濃厚的浙江,這塊紅色文化寶地,組織黨員學生參加“親享低碳騎征情,傳遞美麗中國夢”活動,使得大學生利用學習紅色文化理論的基礎上在革命重要基地浙江嘉興南湖這條母親湖實地走訪、學習,真正體會到革命的堅定不催和革命人的偉大信念。
關鍵詞:高職院校;親享;低碳;騎行;紅色文化
引言:
根據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特點研究表明,大學生除了一些活潑,靈活,適應能力強,還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往往心里承受能力更弱,做事比較自我,專注力不夠,抗壓力較差等。由于高職院校大學生是當代社會的中堅力量,不但要在學校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課,還要開設一些積極向上,健康,奮進的課外活動課程。潛移默化的去引導學生牢記自己的使命,
多設立一些實踐課程,讓大學生從實踐課程中得到啟發(fā),特別是積極向上,蓬勃的朝氣,對生活與學習的熱愛。平時的理論課程比較單一,也比較乏味,大多數學生并不知道學習思政課要干什么,并不能很好的運用到實踐中,只是一味的學習完后拋諸腦后,沒有任何實際作用,這就需要專業(yè)思政教師在工作中不斷的吸取教學經驗,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課外實踐課與課內必修課思政課緊密的結合起來,舉辦一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一系列活動,要將幾個活動結合起來,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在興趣中教育學生,并且從學生內心深處去感悟到正確的人生價值,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
一、浙江在中國歷史中的重要意義
(一)政治意義
浙江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至關重要的政治地位,隋朝修建了大運河,將太湖流域和洛陽連接起來。太湖流域的糧食被大批征調到北方,從此延續(xù)了1100多年。北宋時期,宋室在杭州建立南宋(1127年-1279年)今天浙江的省會杭州,當時稱做“臨安”,就成為南宋的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臨時首都)。甚至在南宋滅亡以后,馬可波羅還對這里的繁榮與美麗感到驚訝,稱這里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設立11個府、l州、75縣。清朝江浙地區(qū)是官員和紳士的主要來源地。辛亥革命以前,浙江是革命黨活動活躍的地區(qū),浙人章太炎、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等人成立光復會,影響波及長江下游和東南沿海。清末民初時期,浙江因為資本主義萌芽和開埠較早,較早的接觸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影響并且投入到推翻清朝的統治的斗爭中。抗日戰(zhàn)爭期間,浙江是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之一,屬于第三戰(zhàn)區(qū),北部的嘉興、吳興、長興等地是前期淞滬會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之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隨著由浙江義務人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的出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上海、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地的先進分子,以及旅日、旅法華人中的先進分子,相繼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yè)路76號)開幕,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浙江嘉興南湖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南湖也是重要的紅色文化基地,對于浙江來說舉足輕重。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共4個兵團10個軍分兵數路進入浙江作戰(zhàn)。
(二)經濟意義
浙江的杭嘉湖平原從被稱中國最富有的“魚米之鄉(xiāng)”,在糧食方面自給自足,給且還能供應中國其他地區(qū),鄧小平在中國實行經濟改革,給這一地區(qū)的人們帶來機遇,他們將生意做遍了全中國。通過勤奮的工作、積極進取的精神、低工資成本和放眼世界市場的眼光,浙江南部經濟迅速崛起,并涌現出全國私營經濟代表的溫州,全國航運業(yè)巨頭云集的寧波,全球輕紡市場中心紹興及以小商品城著稱的義烏等典型,加上傳統上比較富裕的浙江北部地區(qū)。這個時期的浙江省成為中國最富裕的省份。浙江模式也成為一種發(fā)展典型。
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與不足
(一)自我主觀意識較強,但缺乏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
(二)盲目自信,往往從局部的成功概括為整體的認知成功。
(三)過分崇拜個人主義。
(四)過于依賴書本主義不注重實踐。
(五)自我理想主義思想鮮明。
三、當代大學生黨員對于中國共產黨紅色文化的理解不足
當代大學生黨員具有當代大學生的共性特點,由于他的本質特點對于黨的認知基本上處于理論基礎上,并沒有付諸于實踐,往往不能深刻理解到革命先烈對于國家所作的貢獻,只是盲目崇拜,甚至于有的大學生根本不想入黨。
(一)盲目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無任何重要意義。
(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也不知道在生活中乃至于實踐中怎么運用。
四、針對當代大學生黨員對紅色文化的理解不足所采取的措施
(一)將必修課堂上的馬克思主義相關課程與現代智能相結合,創(chuàng)新課堂,使得學生上課能夠做到從視覺、聽覺、感覺上的體驗。
(二)在課外實踐課堂上多舉辦一些關于紅色文化學習的活動,不能僅僅是一個,要形成一系列的活動,形成紅色文化月系列活動,先從黨員中發(fā)起,再發(fā)展到預備黨員、積極分子、乃至于先進分子。舉辦“親享低碳騎征情,傳遞美麗中國夢”活動,從此次活動可以衍生一系列紅色文化活動,進而生成紅色文化月。
利用暑假期間,組織5——10名黨員同志,由黨員教師帶隊,從橫店影視職業(yè)學院出發(fā),一路騎行,露營,感受長征路上部分艱辛,到達嘉興南湖紅船,親身感受中國共產黨一大的歷史意義。
(三)引導優(yōu)秀黨員教師、學生積極組織一系列黨史學習,由學生帶動學生,定期鞏固黨性。
總結
加強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任重道遠,是一項長期而不能松懈的工程,我們要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導思想不斷更新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1]余麗.反思性學習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作用的研究 [D], 華南師范大學 2003
[2]鄭新蓉.多元文化視野中的課程與教材建設[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02)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