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文
食品安全監管,關系著13億多人的“舌尖上的安全”,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近年來,食品監管工作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任務越來越繁重。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是順應社會形勢變化的需要,信息化是管理方式、內容和手段的電子化、網絡化和現代化,將是食品監管工作有力抓手,可最大限度延伸監管觸角,保護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同時信息化建設也是提高工作透明度,樹立監管權威,贏得群眾理解支持的需要。
一、基本情況
作者于2019年7月開始與鄂爾多斯市斯創科技公司聯合,通過深入研究和探討,建成智慧監管系統,有效提高監管效能,也讓消費者參與到食品安全監管中來。主要建設情況以食品生產企業為例進行分析論述:
(一)建立了“一品一碼”食品信息追溯體系
以“一品一碼”(一個批次產品有唯一的識別追溯碼)為技術支撐打造統一的食品信息追溯平臺。原輔料進銷庫存管理,電子貨架管理,采購索票在線上傳,檢疫證(檢驗合格報告)綁定上傳,通過批次賦碼、跟蹤原料及產品的檢驗報告、流轉數據以達到產品溯源的目的。例如消費者在超市購買了一袋面包,可以根據面包上追溯二維碼,掃描后進入查詢,了解到該面包所含原材料的具體產地、檢驗信息、流通過程、消費者反饋等信息。
(二)“四位一體”動態監管體系
1.企業端監控互動模式
建設了“互聯網+視頻監控”智慧化管理新模式,通過視頻監控式的“明廠亮檔”,使食品生產加工制作現場可感知、可監控、可識別、可抓拍、可示警,通過“智慧大腦”識別分析技術,及時監測和糾正生產場所不衛生、不安全行為,對食品操作人員進行實時監管。
2.消費端監管模式
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消費者可隨時查看食品加工、食材抽檢、后廚動態、資質證照、食品安全等級、生產企業等信息,食品安全信息陽光透明。平臺可以根據消費者需求篩選最優商家,滿足消費者高質量需求。根據消費者需求和習慣的變化,推出個性服務。
3.執法端監管模式
無紙化監管。實行電子化原有的傳統監督檢查模式,通過監管人員在線填寫各類檢查表,實時保存、上傳、顯示結果,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信息的收集、保存、使用情況,規范管理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信息,文書信息能夠按照時限自動保存,生成一戶一電子檔案,實現無紙化監管。
全區域網格化監督。將各基層監督管理所管片人員信息錄入系統,企業信息錄入系統,實施對應網格化管理,通過系統監控AI違法行為識別、電子臺賬不記錄等系統自動監測到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反饋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人員,及時進行糾正和監管。
4.社會端監管模式
推動信息互通互享,平臺能夠實現監管部門、食品企業、消費者、學校形成社會共治局面。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信息對食品安全進行社會監督。
(三)風險預警功能
1.食品信息預警功能。對食品來源、食品檢驗檢疫、食品加工環節信息進行全程跟蹤,若食品企業將檢測不合格的食品進行配送,平臺將對市場監管部門發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執法人員將會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執法處理。對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風險信息及時警報提示和整改結果,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讓“四位一體”監管各主體參與和監督,做到共建共治。
2.商家信息預警功能。可實現庫存原輔料過期預警功能、從業人員電子健康證到期預警功能、不規范行為預警功能等。如食品操作人員是否穿工作服、是否帶口罩和帽子、是否在食品操作場所吸煙、打電話、垃圾桶桶蓋是否蓋上、是否有鼠害等。
3.執法信息預警。通過大數據分析平臺,對監管對象存在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掌握監管人員行為不合規、監管處置措施不到位、監管力量配置不合理等信息,在此基礎上確定監管部門的監管重點和薄弱環節,為下一步合理調配監管資源,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提供數據支撐。
4.大數據綜合分析預警。通過食品安全大數據分析,智慧化研判高頻次違法行為,自動提示可能存在的風險點,提高執法效能。
二、目前基層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
盡管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在基層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但目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體系還是存在一定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消費者對食品追溯體系的認知度低; 二是源頭外阜食品供應商配合度不高;三是食品追溯體系不兼容,與其他地區追溯體系不能實現互聯互通;四是食品安全監管平臺建設不完善,不能有效發揮其監督管理的作用;五是企業操作便利程度不夠高,參與熱情不高;六是公眾參與缺失,缺少意見反饋。
三、未來基層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發展方向
(一)建立轄區范圍內可追溯系統。目前基層食品生產主體多為中小企業或分散客戶,生產自動化的程度不高,監控條件較為薄弱的問題,基層食品安全信息化可以實施“分步驟、分品種、分類型”的模式開展逐步推進,如在步驟上先完成食品加工園區—菜市場—餐飲單位的追溯鏈條和菜市場—消費者的追溯鏈條;在品種上可以選定米面糧油、地產食品、食用農產品進行試點推進;在類型上可以選定有一定地域特色和有一定經營規模的企業推行。
(二)建立食品安全相關信息管理和綜合服務平臺。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整體鏈條中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涉及到市場監管、農牧業、衛生、公安等多個部門,所以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必須要做到有效的統籌規劃與協作,構建政府各部門之間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平臺,實現監管信息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解決多頭發布、相互矛盾、誤導消費者、影響政府權威的問題。
(三)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與同城配送相結合。信息化時代因消費者的需求而選擇供給方式,利用現有消費者認可的APP或平臺與信息化建設工作進行深度融合,盡快把食品生產、物流配送、商場、農貿市場、餐飲店、消費者運輸配送環節有機結合起來,讓同城配送服務方便你我他。將食品安全信息化平臺建設更便捷企業。
(四)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逐步融入信息化平臺。可以將基層監管所日常監管工作融入平臺,執法人員可以用手機就可以方便操作和記錄,提高監管效能,減少因人員數量不足的困境。
(五)加強同科研院所合作。加強監管部門和科研院所的廣泛合作,讓他們將食品信息化列入科研課題,進行專題研究,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管理系統、食品安全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預警等方面。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01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