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聰 李治杰 馬驍
摘要:進入新時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黨和國家在黨群建設方面新理念的提出,對高校工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工會作為聯系黨委和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必須不斷推進高校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各類教育、激勵保障和考核評價機制,提升干部工作水平,優化干部成長路徑,打造專職為主、兼職掛職相結合的干部隊伍,以此推進高校工會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高校;工會;干部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412 ? ? ?文獻標識碼:A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未來工會發展必須要發揮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高校工會作為高校黨委聯系高校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組織和聯系教職工的重要使命,是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豐富教職工的業余生活、提升教職工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機構。而高校工會干部作為高校工會的管理者、決策者、執行者,對于高校工會工作的開展與實施承擔著統籌協調、綜合推進的重要職責。因此,新時代下加強高校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提升高校工會干部業務能力和綜合素養,對于發揮工會的組織、團結、創新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1.高校工會工作的特點
高校的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問題,與我國其他類型的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問題既有相似點,又有不同。一方面,高校工會干部隊伍建設與其他行業的工會干部隊伍建設一樣,承擔著聯系黨委與職工的橋梁作用、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豐富職工的業余生活和精神文明的職責;另一方面,高校工會干部隊伍存在著與其他工會干部隊伍所不同的鮮明特點:一是高校工會職工自身的素質高,思想文化水平高,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和知識素養,對工會工作有自身獨到的認識和見解,二是大部分高校工會職工負擔著教學、科研、行政事務的壓力,對參與工會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因此,高校工會干部隊伍建設面臨著獨特的工作環境與工作任務。
2. 高校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不足
2.1 工作思想保守,與高校改革與發展不匹配
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帶來了高校各項事業的改革和創新,由此勢必帶來高校工會的組織形式、工作載體和工作內容的變革。高校工會的各項任務的開展與落實,需要高校工會干部隊伍緊跟新時代,接受新思想,樹立新思路,以此在政治、法律、組織、溝通方面實現建設性的進步。然而,目前仍然有部分工會干部難以擺脫思想局限,存在思維定式,難以在工會活動中主動出擊,不能滿足新時代黨在高校黨群工作中的新要求,使得工作成果不能滿足廣大教職工的要求。
2.2 工作方法單一,與教職工對豐富生活的需求不匹配
高校教職工群體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與屬性,在工會工作中有自己偏好的訴求,如在高校住房制度改革方面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需要工會幫助維護,在繁重的本職工作之余需要工會組織工會活動豐富其業余文化生活。同時教職工的個人意識進一步增強,更加注重個人的發展和自我價值實現1。原有的工作形式難以滿足這些需求,還需要在工作方法上以人為本,加強個性化服務。
2.3工作能力有待提高,與新時代高校工作的新目標、新要求不匹配
新時期,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和黨和中央對高校工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工會工作必須要緊緊圍繞保持和增強工會工作和工會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高校工會干部在干政高校教學科研等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主動有效地落實黨的各項精神和政策方針,充分激發廣大教職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繼承傳統工會工作方法的基礎上,利用當下發達的信息化技術和信息化理念更好地服務廣大教職工,然而目前還有部分高校工會干部存在著工作能力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對于突發事件缺乏應有的應變能力,在推進工會工作的過程中決心不夠、能力不足,導致工會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3. 高校工會干部隊伍存在不足的原因
3.1 對高校工會組織的性質和地位認識不充分
工會作為職工自發組成的組織,是聯系高校黨委和廣大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代表和維護廣大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從而更好地推進高校的教學科研等工作。如果簡單地把高校工會視為發布行政行政命令的黨政組織或者只是單純帶領教職工舉辦業余活動的結構,都是認識不充分的,會影響高校工會作用的充分發揮。
3.2 高校工會干部隊伍的生涯規劃不明晰
一方面,高校工會干部兼職現象嚴重,很多高校工會干部不僅承擔著工會工作任務,同時還承擔著教學、科研、黨政等其他工作任務,勢必會分散高校工會干部的精力,影響工會工作成效;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工會干部隊伍不穩定,嚴重影響了高校工會工作的延續性;此外,高校工會干部隊伍在學歷、職稱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劃,缺乏相應的晉升通道,因此使得許多干部并不愿意承擔工會工作。
4. 加強高校工會干部隊伍建設的對策
4.1 提升高校工會干部的理論水平,促進轉變思想觀念
高校工會干部作為高校工會工作事業的管理者和決策者,要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政治站位。要圍繞高校建設的全局,將自身工作放到整個高校的建設當中考慮,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準高校工會服務的著力點、切入點,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積極性投入到高校建設工作當中去。
4.2建立高校工會干部系統化培訓機制,提升工會干部的工作能力
高校工會要加強對工會干部隊伍的培訓,制定明確的培訓計劃,突出培訓目標,可以定期地舉辦工會干部能力培訓班,結合線上和線下的理論學習、外出參觀學習,仿真模擬訓練等,要針對性的加強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法律、管理及工會理論和工會基本知識的學習,培養工會干部在社會保障、勞動法、勞動保護和經濟管理、行政管理方面的能力,增強工會干部的理論知識素養和實踐工作能力。
4.3 優化高校工會干部成長路徑,打造專兼結合的干部隊伍
完善工會干部培養、交流和使用制度,注重在基層一線和職工群眾中培養工會干部,打造專職為主、兼職掛職相結合的干部隊伍,為高校工會不斷增添新鮮血液。同時,還要尋求高校黨委與組織部門的支持,一方面保證有長期從事工會工作的專業型干部在工會干部隊伍當中擔任中堅力量,同時還要積極地把青年工會干部輸送出去,到不同的崗位上鍛煉,做到有進有出,合理流動,從而打造一個專職為主、兼職、掛職相結合的科學的高校工會干部隊伍。
4.4建立健全高校工會干部思想教育、激勵保障和考核評價機制
加強高校工會各類保障和考核評價機制。一方面,對于考核優秀的工會干部要進行及時的表彰和獎勵,激發其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進一步為高校工會工作發光發熱;另一方面,也要對考核不合格的高校工會干部加強理論與實踐培訓,對于確實不適合高校工會工作的干部甚至要調離崗位。通過獎懲結合,進一步推動高校工會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吳麗麗. 高校工會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
[2] 郎國清. 切實保持和增強工會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N]. 工人日報,2015-12-01(007).
作者簡介:尹雪聰(1987-),女,籍貫:河北省灤縣,民族:漢,職稱:館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教師工作部/人力資源部,碩士研究生,已公開發表論文十余篇,研究方向:高校人力資源管理、高層次人才管理。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