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顯東 孫新杰 王偉
摘要:南陽市處于河南省西南部,氣候溫和,自然條件好,是全國的產糧大市,多年來糧食生產為國家做出了很大貢獻。但由于經濟落后,農業投入資金嚴重缺乏,導致雖建設了一大批高標準農田,可是在數量及質量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和不足,現通過全面調查摸清了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并提出了整改意見。
關鍵詞:南陽市;高標準農田;現狀;問題;措施。
2015年以來,南陽在市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農村發展的總體目標,狠抓落實,完成了省市規劃34.67多萬hm2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任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高標準農田的面積和質量,糧食平均產量提高了近20%,為農民創收、脫貧致富創造了有利條件。但由于南陽是一個農業大市,經濟落后,農業投入資金缺乏,導致雖然建設了一大批高標準農田,可是在數量及質量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和不足,現通過全面調查摸清了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并提出了一套整改意見。
1 高標準農田建設現狀
從2012年起,南陽市開始組織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先期實施中低產田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在土地質量中等以上,缺乏水利灌溉設備、耕作運輸道路差的區域進行,每百畝土地投入量僅為5萬元左右,建設標準偏低,至2015年,累計建設近6.67萬hm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當地農田的生產條件,有效提高了糧食產量。
2015年我市開始大力組織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標準提高、速度加快,標準為1500~1800元/667m2,從基礎選擇、改善道路狀況,解決水電灌溉配套、土地平整、土壤肥力調整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方案設計,并且聘請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研究論證,修改完善,確定了最終實施方案。6年來,全市完成建設34.67多萬hm2。再建農田耕作生產道路6115.5km,新架設小橋3210座,新增機械化作業面積30多萬hm2;再建電力提灌設備2820座,配套用變壓器2150座,增設線路1220.5km;全面調整了農田防護林,栽種了優質樹木479萬多株。2021年,我市再次掀起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潮,計劃兩年再建高標準農田10.67萬hm2,同時對前期已建設的高標準農田,適時進行改造提升,從根本上保證全市每年糧食產量達到65億kg以上。
2 高標準農田建設路線
2.1 加強管理,爭取資金
針對南陽市土地面積大,但高效高產田地相對少的局面,南陽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從組織領導、建設規劃、制訂方案、招投標、實施建設、監督驗收等方面全程組織管理,同時積極向國家發改委、國家農業農村局、省政府和農業農村廳申報項目,爭取資金,地方自籌資金。2015年以來,南陽市共爭取國家、省政府及農業農村建設部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00多個,獲得各項支持建設資金83.5億元,地方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參與企業籌集資金35億元。
2.2 全力組織,提升水平
南陽市各有關縣市區農業農村局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主體,市農業農村局為項目的指導、監督和驗收組織單位,市及有關縣市區財政部門作為項目建設資金使用的監管單位。在項目建設中重點抓好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抓招標。按照國家項目建設招投標法律、法規,委托有經驗的專業代理公司,從全省專家庫中選擇有經驗的專家進行項目評審,對所有參與投標的公司進行嚴格的資格、資質審查,選出最優秀的單位。二是抓質量。監理單位選派有經驗、有業務能力和責任心的人員,進駐現場,嚴格按照各項流程、設計工藝進行施工,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要求整改。每個業主單位選調2~3名業務技能熟練、高度負責的人員為項目建設的督查員。市農業農村局定期召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作會,研究分析全市項目建設工作情況,必要時選派專家到有關縣市區抽查項目建設情況,對建設情況進行考核評比。三是抓驗收。每項工程施工完成后,先由施工單位組織全面檢查后,報請監理單位進行核實檢查,再由業主單位進行詳細驗收,最后由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綜合驗收。四是抓資金管理。建設資金由市縣級財政部門專項管理,任何單位不得截留使用。項目驗收合格后,資金由縣級財政部門據實結算轉賬,同時由審計部門對資金實用情況進行核查。
3 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的成就
2012年開始南陽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至今,取得了豐碩成果,大大改善了農田的質量,提高了糧食產量,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和加快現代化農業騰飛,做出了重大貢獻。一是加快了土地流轉進度。全市基本農田生產區域,優質農田由公司或大戶承包經營面積由20%提高到了55%。二是增進了現代化農業機械應用效率。大部分高標準農田建成以后,改善了農業生產、機械使用道路,現代化大機械可以直接入田收割,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益。三是有效調整了農業種植結構。大部分地區高標準農田建成后,農業的種植結構得到了優化和提高,擴大了設施農業,種植了優質的糧種或瓜果蔬菜,常規種植農作物也實現了全流程機械化。四是提高了農民收入。項目建成區,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平均增加收益500~800元/667m2或土地使用租金收益平均增加400元/667m2左右,同時使大量勞力解放出來,從事工商業生產,大大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4 主要存在問題
4.1 高標準農田占比仍較低
目前南陽市有總耕地面積98.89萬hm2,據2020年底統計,全市建成高標準農田數量僅為全市部耕地總面積41.80%,在全省18個地市中占比位于倒數第五位,與南陽市提出的戰略目標,到十三五期末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達到55%的要求,建設任務還很艱巨。
4.2 部分鄉鎮建設高標準農田的積極性不高
南陽市人口眾多而可利用土地面積少,平均每個農戶的承包田地面積多為0.27hm2左右,并且分散在3~5處,同時不同縣市區差異也非常大,客觀上限制了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規模。另外,南陽市工商業嚴重落后,可接納農民工數量很有限,使得相當部分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的農民只能在家,以種植農業、養殖業為生,他們不愿意流轉土地或流轉土地面積小,再加上部分區域承包戶的農田地塊面積小、數量多,在建設項目時,往往因道路、線路、水渠、倉庫等基礎設施的分配使用產生矛盾,也阻礙影響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
4.3 建設定向難以確定
我市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定向取向困難。從已經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情況看,土地流轉順利、面積大、土地質量好的地塊,種植模式容易確定,項目建設的施備的使用率高。而土地沒有進行流轉,由多家農戶共同使用同一塊高標準田地,農戶種植作物品種、種植方式自然不能統一,無法確定合理的建設定向,同時建設的多種設施也無法得到合理利用,有的甚至被擅自損毀,降低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
4.4 參與建設人員缺乏、技術力量相對薄弱
2019年底,南陽市縣把涉農的多個單位合在一起,成立了農業農村局,導致機構減少、人員編制減少,直接負責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人員更少,多數僅為一個科室,人員不過5~6人,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需要工程建設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而實際人員主要是農業技術人員,嚴重影響了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5 整改措施
5.1 加快建設進度
“十四五”期間,南陽市將再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25.33萬hm2,每年建設5.33萬hm2。到“十四五”期末,將建設高標準農田超過66.67萬hm2,要占到全市耕地總面積的65%。在新建設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域內,新增加的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要達到1.5%以上,通過由土地流轉而建設的高標準農田需要占到總高標準農田數量的60%左右。
5.2 加大資金投入
近年來,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原材料及勞力漲價和建設面積增加,建設高標準農田需要大量資金,我市在財政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已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列入市縣財政預算,確保資金能夠及時支付到位,同時市縣政府和有關部門也要竭力向國家和省級政府部門提交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立項報告,爭取獲得國家和省級政府部門的財政大力支持,保證項目建設所需資金。
5.3 充實建設隊伍
目前,南陽市縣各部門負責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單位僅是市縣農業農村局下面的一個科室,部門級別低、人員少,根本無法承擔起下一步巨大的建設目標任務。市縣政府決定,下一步將把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科單列出來,增加管理、技術人員和辦公設施,將農田建設科提升為農田建設局,規格由科級升格為副處級,提高其職能和管理權限,同時選擇引進一批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強化學習培訓演練,提高其建設、管理技術水平,為更好服務標準農田建設提供基本保障。
5.4 加快土地合理流轉
土地流轉是決定能否建設好高標準農田的關鍵因素,下一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全力做好建設項目的土地流轉工作,重點通過加大在建設區域經辦工商、養殖業和食品、礦業深加工等項目,大量吸納剩余農民工,讓其將大量土地租給土地生產經營公司或種糧大戶,由土地生產經營公司或種糧大戶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行合理規劃,準確定向,充分利用和挖掘資金,提高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標準和各項設施的利用效率,從而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 張新振.高標準農田建設問題分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8):253.
[2] 靳樂樂.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J].農村科學實驗,2021(13):56-57.
簡介作者:祁顯東(1980—),女,本科學歷河南省淅川縣人,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