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5G時代職業教育教師TPACK的重解與再育

2021-09-10 18:06:26唐丹白玲
職業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關鍵詞:時代信息技術教育

唐丹 白玲

摘要:5G具有的高速度、泛在網、低功耗、低時延等特點重新定義了技術的內涵,致使對TPACK的傳統解讀日益顯現局限性。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升級,對職業教育教師TPACK進行重解已十分必要。根據5G時代的技術特點,可將職業教育教師TPACK重解為四部分,即V-TK(融合職業背景的技術知識)、 V-TCK(融合技術的職業教育知識)、 V-TPK(融合技術的職業教育教學法知識)和 V-TPACK(融合技術的職業教育教學知識)。為更好響應5G時代對職業教育教師提出的訴求,可通過技術浸潤加強職業教育教師TPACK的自我發展意識,利用技術賦能創新職業教育教師TPACK的提升方式,依托技術聯盟構建職業教育教師TPACK再育共同體,從而實現5G時代職業教育教師TPACK的再育。

關鍵詞:5G時代;職業教育教師;TPACK;信息技術

2021年,5G已進入規模商用時期。5G具有的高速度、泛在網、低功耗、低時延等特點重新定義了技術的內涵。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納米科技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迅猛發展,徹底顛覆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狀態。正如陳寶生部長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所講:“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賦能、可以賦權,將帶來教育革命性的變化。”因此,源自美國的教師TPACK的傳統解讀已無法適應當前的5G時代,尤其是“T”的內涵在新技術背景下急需重新解讀。

同時,“十四五”期間將深化落實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深入實施職業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升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大力推進“互聯網+智能+教育”新形態。職業教育教師作為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重要承擔者,其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對TPACK的掌握直接影響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加之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升級,重解職業教育教師TPACK的內涵,探索職業教育教師TPACK再育的路徑則顯得更為必要且迫切。

一、5G時代職業教育教師TPACK重解的必要性

(一)技術泛化:5G時代TPACK傳統解讀存在的局限

TPACK(Technology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于2005年由美國學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在舒爾曼(Shulman)PCK(學科教學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是對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技術整合的要求,以擴充教師現有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師綜合素養。TPACK包括三個核心要素,即學科內容知識(CK)、教學法知識(PK)、技術知識(TK),以及由三個核心要素交叉組合而成的四個復合要素,即學科教學知識(PCK)、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TPK)、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TCK)和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

從2005年開始,國內外學者對TPACK展開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大家一致認為對于TPACK的研究將有利于提高教師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這一能力是未來教師必備的能力。該框架也被廣泛應用于職業教育領域。綜合已有研究,過去職業教育教師TPACK的架構承襲了普通教育(見圖1),只是在內涵解讀上有所不同,融入了職業教育的特征。但隨著5G時代的到來,職業教育領域對TPACK的解讀日顯局限,且對其技術的理解存在泛化問題。

已有的職業教育教師TPACK的研究中,大多將TK(Technological Knowledge)解讀為關于職業教育信息技術的知識[1],從其內涵看,不但沒有體現“T”的技術變化,更沒有彰顯職業教育中“T”所具有的特殊要義,僅僅指職業教育教師要能夠熟練使用多媒體,如投影儀、交互式電子白板等,能夠熟練制作Word、Excel、PPT等。TCK(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亦如此。隨著信息技術和E-learning的迅猛發展,教師利用計算機搜索相關教學資源更多地指網絡資源,其質量難以保證,能運用于職業教育教學的非常有限。TP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是關于使用信息技術支持某教學策略或教學方法的知識,主要指職業教育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需要,選擇適當的方法,完成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夠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線上教學或者混合式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創造性學習;能夠利用技術工具,開展信息化教學評價。TPACK是關于教師使用信息技術來高效率開展某個學科內容教學的知識。總體來看,有關TPACK的解讀都比較泛化,沒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教與學,沒有彰顯5G時代萬物互聯、泛在網、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低功耗等技術特征,更忽視了新興技術如虛擬現實技術、智能技術、光學和電子媒介技術在職業學校中的廣泛應用。

(二)技術升級:5G時代對職業教育教師提出的挑戰

隨著5G時代技術的發展,擔負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業教育教師正面臨進行技術升級的挑戰。這種技術挑戰不僅指專業技術技能的錘煉與提升,更指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和進行管理的能力,主要體現為信息資源獲取與應用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和信息化教學管理能力。

1.對職業教育教師信息資源獲取與應用能力提出的挑戰

傳統的職業教育教師獲取信息資源的途徑單一,大多通過閱讀相關書籍、瀏覽大眾網頁來獲取教育信息資源,傳統時代對職業教育教師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的要求不高。然而,進入5G時代,網絡迅速發展,把突破時空限制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典型應用,為職業教育教師的資源獲取提供了多樣化的方式和途徑。職業教育教師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獲取有價值的教育信息資源,如何結合職業教育學生的特點,找到最適合職業教育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將技術與內容(V-TCK)融合起來以促進受教育者的學習,這是信息化時代職業教育教師面臨的一大考驗。此外,在5G時代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中,教師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能否借助網絡工具,如Blog、ICQ等通過網絡與國外職業教育教師交流學習,從而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合作交流,將現代教育技術高效地應用于教育教學中,這對職業教育教師來說已成為巨大挑戰。

2.對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的挑戰

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教師對于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囿于課前使用計算機進行簡單備課、課中利用多媒體進行知識傳授等。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技術作為一種學習工具已融入職業教育,這對職業教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教師會通過多媒體或者實地參觀的方式進行教學,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一些高危行業,職業學校難以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如化工實訓室等,為避免現實場地造成的危險,就可依托現今的5G技術,采用虛擬仿真技術,建立虛擬實驗室,將危險的環境虛擬地呈現出來,讓學生利用頭戴式顯示設備,身臨其境地操作虛擬儀器,進行虛擬實驗。這不僅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教師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參與度,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相應行為的后果,從而降低從業之后的風險性,并且培養學生的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2]。目前很多職業學校為使學生了解到最真實的操作,專業技能課上每個學生都配有一臺計算機,計算機系統內都安裝了專業所需的仿真系統軟件,教師可利用虛擬技術等先進教育技術開展教學。在這樣的環境中,職業教育教師如果沒有較強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就無法根據職業教育教學的特點編寫電子教案、設計課件,無法游刃有余地借助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3]。因此,5G時代對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挑戰。

3.對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管理能力提出的挑戰

傳統的學生管理方式局限于班主任對學生的線下管理,如平時對班內情況多觀察,課上加大對學生秩序的巡視等。 然而,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可以基于培養過程數據庫構建學業成就數據管理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跟蹤與動態監測[4]。如目前流行的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 System,LMS)就是一個典型的可供教師使用的基于技術的教學管理系統,該系統可提供學生課堂實際情況與可視化報告。此外,教師也可利用人工智能、VR等技術,監控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診斷,進行學情分析,因材施教,使學習內容最大限度地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激發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從厭惡學習轉向愛上學習。根據自我價值理論,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學生學習的欲望就會更加強烈,學習的效果就得到了體現,從而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然而,這都是在技術支持下利用大數據才能實現的,教師不可能直接將智能教學系統生成的個性化學習方案推送給學生。相反,職業教育教師還需利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進行自我反思,構建個性化教學,開展個性化的教學管理,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

(三)技術進化:5G時代對職業教育教師TPACK重解的訴求

5G時代,信息技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技術的不斷進化對教師也提出了相應要求。2019年,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標志著5G時代正式開啟。2020年,5G技術研發和標準取得突破性進展,《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也提出要大力推進5G聯合研發、試驗和預商用試點[5]。5G時代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職業教育的教與學帶來了便利,也給職業教育教師帶來了更大挑戰。職業教育教學環境變得更加智能化、立體化,教學內容也呈現跨學科的趨勢,高清超清移動視頻、3D視頻、VR、AR等在職業教育中被廣泛運用。職業教育教師是“三教改革”的關鍵,不論是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是教材內容的更新都需要其來帶動。5G時代,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多為“數字原住民”,因此,職業教育教師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積極學習并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職業教育中,以更好地實現教學、技術和教學內容的融合。

二、5G時代職業教育教師TPACK的重新解讀

5G時代是由互聯網技術革新主導的信息技術革命時代[6]。技術的變革與升級賦能職業教育,諸多職業學校引入VR、AR、MR、XR、IOT、DB、AI、互聯網+等技術,建立了大量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開放式實驗教學管理平臺、數媒教學共享管理中心等,使得職業教育教師原有的技術知識、職業教育知識、職業教育教學法知識、職業教育教學知識在新時代的教育教學中受到了巨大沖擊。為使職業教育教師更好地適應職業學校現代化教學需求,融合5G新技術特點,可將其TPACK重解為以下四部分。

(一)V-TK:融合職業背景的技術知識

5G是實現萬物互聯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技術的升級更新了教育的內容,提升了教育信息的傳播速度,改變了信息交流方式。這對目前職業教育教師的技術知識提出了挑戰。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職業教育教師必須要具備三年企業工作經驗。這足以說明職業教育教師擁有職業背景知識、了解企業先進技術的重要性。職業教育教師應該結合職業教育特點,將技術納入到職業教育中,這就要求職業教育教師掌握全新的技術知識,即融合職業背景的技術知識(V-TK,Vocational-Technological Knowledge)。V-TK是指一系列與職業教育信息技術相關的硬件與軟件知識。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進一步推進新時期教育信息化發展,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18年6月7日發布了《智慧校園總體框架》。目前,智慧校園就是利用5G新技術實現泛在無線接入,實現“萬物互聯”的智能教學環境,打造遠程互動式教學;通過超高清視頻數據邊緣計算,打造智慧平安校園;通過高清音頻實時互交,打造AR沉浸式互動教學等。因此在5G技術的支持下,教師需要學習如何利用VR、AR技術,將智能化學習環境與學習者特征匹配。5G時代,職業教育教師要能結合專業背景,掌握相應的現代化技術操作,了解知識和技術操作的深度聯系,讓學生更好的將理論轉化為實踐,以滿足國家對于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V-TCK:融合技術的職業教育知識

5G時代為職業教育的教學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載體支持。教師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借助物聯網、互聯網等獲取相應的教學資源,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讓學生在未來工作場景中學習,并能夠操縱相關工具,且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都能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隨時答疑,從而獲得與實際場景相同的體驗,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與職業教育相關的知識。因此,在5G時代,教師需要掌握融合技術的職業教育知識,即V-TCK(Vocational-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通過技術將職業教育知識傳遞給學生。融合技術的職業教育知識是由技術與職業教育知識雙向互動產生的,是職業教育教師利用新的技術合理表征職業教育內容的知識。V-TCK包括職業教育教師獲取相關職業知識的能力和根據職業教育教學內容選擇相關信息技術的能力[7]。教師必須具備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獲取信息資源與應用的能力,從而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與信息化時代緊密相連,以培養符合信息時代要求的人。《信息化2.0行動計劃》指出,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是要推動“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在職業院校中將出現啟發式的專家資源庫、學分銀行和資源銀行等虛擬資源倉庫,以供教師資源共享。當前,高職院校普遍開始向數字化教學轉型,因此,職業教育教師要遵循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基本規律,加強技術T與內容C的聯系,使數字化資源在職業教育中發揮最大功效。

(三)V-TPK:融合技術的職業教育教學法知識

5G時代,人才培養方式已經全面發生改變,教育面臨更多來自非傳統領域的挑戰。職業教育將不再受時空的限制,學習者能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隨時隨地抓住零碎的時間去學習。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對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要求較高,因此,職業教育教師掌握創新職業教育教學法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即職業教育教師需要掌握融合技術的職業教育教學法知識(V-TPK,Vocational-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V-TPK包括職業教育教師主動獲取信息技術資源的能力、批判性的選擇信息技術資源的思維以及創造性的使用信息技術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未來的職業教育將走向多樣化、全時空的智能化新時代,這也預示著職業教育教學方法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以學生成長,職業素養,學習效果”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方法將占主導。5G時代,職業教育教師可將先進的技術融合到教學中,若教師欲檢測學生掌握職業知識的程度,可以通過答題反饋器,了解學生答題結果,獲得學生的最終數據,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職業教育理論知識。新一代數字技術重構了教育教學生態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利用VR、AR等技術可以給學生創建和現場類似的效果,從而帶給學生具象的教學體驗[8]。由傳統的純粹講授知識教學轉變到實際的教學,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四)V-TPACK:融合技術的職業教育教學知識

V-TPACK(Vocational-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目前對職業教育教師素養的一種訴求,旨在提高職業教育教師將技術、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V-TPACK教學實施能力是由“理論”到“實踐”的轉變,也就是要求教師不僅要學會相關的技術知識,還需要將自身學習到的技術知識加以運用,即教師不僅要懂得各種技術的操作步驟,還需要了解如何將技術運用于職業教育的相關專業。教師要根據專業需求,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傳遞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從而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9]。V-TPACK實際上是教師將技術知識應用于實際課堂的能力,而不是單純地掌握技術知識。如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如果只是具有創建網站的技術,卻不懂得創建網站和教學的聯系,不懂得如何運用創建網站進行教學,不知道如何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這就是技術與教學嚴重脫離的表現。整合技術的教學就是利用技術在特定情境中進行相關教學問題的解決,當技術元素融入教學情境時,教師應該考慮如何利用技術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如何運用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切忌只注重技術,而是必須把技術、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結合起來考慮。教師也不能只關注于拿什么技術來運用,而是要考慮這個技術怎樣才能更好地支持教學。

三、5G時代職業教育教師TPACK的再培育

TPACK由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ma)提出后就成為了國內外教師培養和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5G時代的到來,5G技術作為2G、3G、4G迭代賡續和創新的產物,對教育教學產生了深刻影響。職業教育教師作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只有在重解其TPACK內涵的基礎上,重新探索其培育路徑,才能滿足5G時代提出的要求。

(一)通過技術浸潤加強職業教育教師TPACK的自我發展意識

職業教育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態度會影響其對教學的感知。在職業教育中,教師如果認為采取傳統的信息技術講學的方式同樣也可以讓學生了解與職業相關的知識,獲得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技能,教師對新興技術持有默然甚至拒斥的態度,則可能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操作技能不強,無法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職業教育教師對信息技術對于教學作用的認知會直接影響其是否會使用新興技術進行教學。

目前,針對教師TK知識欠缺的情況,需要提升教師的技術素養,用觀念引導行為。職業教育教師要自覺轉變傳統傳授式教學理念,樹立信息意識,提高利用技術辨別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適應職業教育教學的超前性需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的時空不再僅僅局限于線下課堂,學生的學習區域已經擴大到線上、企業以及家庭。這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利用課堂實時互動系統等技術,在課堂上實時聯系專家,使多元主體參加成為可能[10]。轉變職業教育教師的傳統思維,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學習,同樣,職業學校也需要為教師創造教育信息化教學環境與資源。如果職業教育教師有很強的信息意識,當他在教學方面遇到問題時,最開始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利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職業院校教師對技術的敏感度越高,也就越容易解決問題。職業教育教師需要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區別,職業教育不僅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傳授與職業相關的知識,更可以起到訓練學生思維以及讓學生體驗虛擬現場,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作用。除此之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技術的進步,職業教育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積極采取行動提升技術素養,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如教師了解并且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課堂行為管理系統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監督,幫助學生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分鐘,從而保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二)利用技術賦能創新職業教育教師TPACK的提升方式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改革意見》指出“轉變培訓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師培訓的有機融合,全面提升職業院校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隊伍”。

首先,學校要支持教師參加多種信息化教學培訓活動,為職業教育教師提供“技術實踐”的機會,使其在技術支持的環境下開展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以及教學反思的練習,從而有效提升其技術整合能力。除此之外,學校也可建立擁有多專業背景的教師團隊。現實中,只有少部分教師對職業教育技術知識、職業教育學科知識以及職業教育教學法知識都有很深入的了解,團隊合作可以彌補個體某些知識的欠缺,實現優勢互補。由職業教育教學法的教師專門負責指導關于如何進行職業教育教學的問題;由職業教育專職教師指導有關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的問題;由職業教育技術教師指導關于職業教育技術問題;關于技術的缺失,每個團隊可配備一個技術型教師,隨時為其他職業教育教師解答相關的技術問題,以增加其他職業教育教師在技術上的自信,從而推動整個團隊技術的發展。其次,創立教師實踐項目。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謝奎教授創立的EDCITE(Evaluation Digital Content for Instructional and Teaching Excellence)教師實踐項目,在教給教師技術知識、學科知識、教學法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教師對可應用于教學的數字化技術的評估能力,即教師要能夠識別可應用于教學的各種技術,在評估各種技術質量的基礎之上,確定使用何種技術可使教師教學效果最大化[11]。這個項目不僅可以提升教師TPACK能力,還有利于增強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技術的內在動力。最后,改善學校教學軟硬件設施。職業院校應該為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提供數字化教學環境。5G 時代,職業學校應提供免費WiFi,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實驗室等,購置相關儀器設備,為教師開展實訓教學提供必要的硬件設備。同時,對于購置的部分設備的使用,應組織專業課教師參加培訓,鼓勵他們參加技術購買單位的技術開發與應用推廣研究項目,讓技術真正賦能教師,進而促進教師TPACK的提升。

(三)依托技術聯盟構建職業教育教師TPACK再育共同體

創建信息化教學共同體首先是為教師探究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提供一種保障與支持,為他們創造一種歸屬感,而不至于感覺自己在信息化教學的進程中孤軍奮戰[12]。同時,TPACK具有緘默性,很難通過文字傳遞,教師之間需要借助共同體的平臺進行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可以借鑒科勒和米什拉提出的LBD(Learning by Design)方法,在職業教師群體中形成設計小組,針對某一具體的教學問題,小組成員合作共同尋求對問題的技術解決方案,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利用技術,同時,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和發展“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

為了促進技術與教學的創新融合,還可以基于網絡學習空間,通過自主學習或者項目合作的方式形成學習共同體。TPACK的性質決定了它只能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在不斷反思中發展,在交流與共享中增值,因此,構建具有共同目標的虛擬學習社區對一線教師TPACK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虛擬學習社區是為教師搭建的交流協作平臺,通過互聯網圍繞共同的主題,團隊協作,相互對話,參與社會活動。在虛擬學習社區,教師之間反復討論,可讓教師意識到信息技術知識是教師知識的基礎,讓教師在交流實踐中領悟TPACK的魅力。

此外,在5G時代,欲提高職業教育教師信息技能,也可利用“兩培一研”雙贏利益驅動模式,以利益機制為紐帶,深化校企合作,推動基地與企業協作發展。“兩培”是指職業教育培訓基地為企業員工提供培訓,企業參與基地職教師資的培訓,為職教師資提供實踐基地。“一研”就是基地為企業提供科研技術服務[13]。其核心就是企業和學校共同協作培養職教師資。職業學校教師在上課之余,可深入企業內部學習相關的先進技術。在信息化時代,對職業教育教師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適應企業發展的職業知識以及實踐操作層面,還需要恰當運用教育技術,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以適應當下企業的發展。教師只有在深入了解并熟知專業的操作技能之后,才能向職業教育的受教育者描述企業工作的真正過程。總之,不論是信息化教學共同體,還是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學習共同體,抑或是“兩培一研”的雙贏利益驅動模式,都是希望依托技術聯盟,借助共同體的力量促進職業教師融合職業背景的技術知識(V-TK)、融合技術的職業教育知識(V-TCK)和融合技術的職業教育教學法知識(V-TPK)的提升,進而促進教師TPACK的培養。

參考文獻:

[1][9]董同強,馬秀峰.高職院校教師TPACK:績效分析及改進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9(1):52-57.

[2]張琳.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78-81.

[3]李紅波.職業教育信息化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23-25.

[4]閆廣芬,張棟科.“互聯網+職業教育”體系架構與創新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6(8):7-13.

[5]莊榕霞,楊俊鋒,黃榮懷.5G時代教育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J].中國電化教育,2020(12):1-8.

[6]李煒煒,袁軍.融合視角下媒介素養演進研究:從1G到5G[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9):161-165.

[7]宋雨璇,董艷,蔡翔英.基于V-TPACK模型的職教教師信息化教學素養研究[J].職教論壇,2020(8):91-98.

[8]劉向永.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91-95.

[10]陳衛東.教育技術學視野下的未來課堂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45-48.

[11]李鵬,石偉平.中國職業教育類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與行動路徑——《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內容分析與實施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0(1):106-114.

[12]楊寧.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發展:目標層次、影響因素與培養策略[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68-71.

[13]周志剛,米靖.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制度與機制創新[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43-144.

(責任編輯:張維佳)

猜你喜歡
時代信息技術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嫩模喷白浆| 国产人人射|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日韩资源站|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青青草综合网|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 国产白浆视频| 五月天福利视频| 亚洲综合九九|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亚洲精品va|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九九九国产| 欧美色丁香|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99精品在线看|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国产|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天堂首页|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成肉网|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精品欧美视频|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欧美成一级|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女主播一区|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