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穎
從歷屆的高考語文作文中總結經驗并提取教學技巧是許多語文教師所掌握的能力,對于作文教學來說,高考作文是重要的教學素材。基于此,本文以實際高考作文題以及高考模擬題為例,對高中作文教學進行了分析。
一、新課標下高中作文教學的特點
新課標下的課程是以學習任務群為主要內容,將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融入其中。作文教學作為“表達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該僅僅采用背誦素材、學習結構、背誦套路這些傳統的方法,而應該是把閱讀與思考、體驗與感受、現實與表達結合起來,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高中作文教學的程序應該更加嚴謹,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主題,作文質量與學生對主題的理解有很大關系,因而高中作文教學應引導學生看重挖掘主題;另一方面是關注生活,注重思辨表達,這樣的作文才能夠在考試中脫穎而出[1]。
二、從高考作文題中談高中作文教學的方向與途徑
1.關注作文材料中的“關鍵要素”,深入挖掘主題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近年來的高考作文開始逐漸變得多樣化,而這對高中作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語文教師幫助學生摸索和總結多種作文形式,讓學生真正理解各種作文形式的含義,構建其自身的思維方式和寫作方法,其中對作文材料中關鍵要素的把握尤為重要。圍繞關鍵要素的思考、分析,不只是審題立意的需要,也是分析說理的一種重要方法。要想真正用好這個概念分析法,可以從關鍵要素的來源、表現、本質和意義四個層面來追問探索,進而把具體分析進行到底。例如,2021屆蘇州高考一模考試關于“雷鋒精神與當代中學生”的話題作文,可以寫為:
毛澤東提倡雷鋒精神,距今時間久遠。(來源)但雷鋒精神卻依然閃光,前有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后有熊庚香夫婦舉手之勞助人為樂……雷鋒精神與中華傳統美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有著民族精神的加持。(表現)其精神內核是一種“向上”的人生姿態,一種“向善”的價值追求,是“臻于至善”的人生追求。(本質)“你快樂,所以我快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我們在努力踐行的同時也能獲得精神的滿足,實現個人存在的價值。(意義升華)
通過對“雷鋒精神”概念的界定,我們可以對“雷鋒精神”的內涵和價值有清楚的把握,然后再去談“雷鋒精神”對當代中學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的引領作用,從“是什么”到“為什么”,文章層層遞進,可以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思想可表達,給學生提供了必要的思維支架。
2.關注作文材料中的“寫作任務”,促進延伸寫作
近年來,隨著作文形式的多樣化發展,高考材料作文也在不斷發生改變,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學生要讀懂材料的真正含義,并根據自身的經歷靈活表述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還應當緊扣立意,關注材料中的任務,要搞清楚作文“誰寫的”“寫給誰”“寫什么”“怎么寫”,不能脫離材料及作文要求自說自話,最終導致失分。
例如,在2019年全國乙卷作文中要求考生“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分別寫給“1919年參加學生游行集會的學生”“1949年自己的家人”“1979年的同學”“2019年觀看開國大典后的自己”“2049年的國家功勛人物”。對于“寫什么”,考生應該運用所學歷史知識,了解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19年)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2049年)的特定歷史時空,關注到出題者給出的五個標志性歷史節點:五四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改革開放、五四運動10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這啟示考生領悟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寫作任務設置五種身份,意在引導考生以參與者的身份設身處地地體驗歷史,思考未來,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民族的發展融為一體,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最后以書信體、觀后感、演講稿等形式完成“怎么寫”的任務要求。
另外,在2021年的全國甲卷中,其作文題目為《可為與有為》,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其給出的材料也是關于黨的精神、黨的文化以及黨中央的歷史偉人等。在關注當下熱點的同時,出題者也對考生提出了關于“有為”和“可為”關系的辯證性思考。如果“可為”而“不為”或“無為”,那又何談“有為”?在“可為”通向“有為”的路上,我們還需要哪些優秀的品質等。可見,“可為”是自身能力或外界條件達到后的一種狀態,而“有為”是在“可為”基礎上的一種內在意愿的驅使,是一種積極向上態度的表現,而我們的共產黨人就是靠著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經受住考驗,迎來今天幸福的生活。考生在閱讀作文要求時,不僅要關注作文題目的表層任務要求,還要關注出題者更為深層的任務要求,即對關系型話題思辨能力的考查。只有這樣,才能將作文引向更深層次的論證,新課標的素養理念才能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張永虎.從高考作文題談高中作文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2020(5):47-48.
[2]潘菊.從高考作文題談高中作文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0):10.
[3]周曼云.高考寫作命題及教學的應然性[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