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飛
摘 要:高中是學生從青年走向成年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雖然已經逐漸形成,但是基于青春期敏感、易煩躁的特點,高中生在行為方面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果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甚至妄自菲薄、自我放棄。研究農村高中生厭學的原因是當今教師以及家長必須解決的問題。解決學生厭學的問題是心理研究的范疇之一。高中語文科目對學生的心理建設具有一定范圍的影響,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對農村高中生厭學的問題創建可行性的解決措施,幫助學生摒棄錯誤的學習態度,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平穩地度過高中生涯,為自己的未來構建平坦的道路。
關鍵詞:農村高中生;厭學;解決措施
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厭學是導致學生討厭學習、學習效率差的主要因素。根據實際調查顯示,許多農村高中出現一些產生厭學心理的學生,給學校和家長帶來不少困擾。為了解決這一困擾,我們從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學生自身等多個方面出發分析厭學心理形成的原因,以便找出有效策略,幫助農村高中生摒棄厭學的不良心理態度,培養積極樂觀的學習心理,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提升綜合學習素養。
一、農村高中生厭學的原因
1.學校因素
在農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才流失比較嚴重,因而造成當地學校教學水平和師資力量都比較有限。由于思想相對落后,部分農村學校重智育、輕德育,只看重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分數的奴隸,滋長了其厭學情緒,學生的學習習慣出現偏差。因為師資力量有限,在農村高中,一位老師往往要同時教授很多學生,工作量大而精力有限導致他們不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洞悉每一個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無法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提供必要和及時的指導。此外,很多農村高中的教師缺少開放性的視野,依舊沿用老套路進行教學,教學方式缺乏變通。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久而久之產生厭學的情緒。
2.學生自身問題
農村部分高中學生對學習認知有偏差,也是造成他們厭學的重要原因。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迫于經濟壓力,很多學生在很小的年紀就開始考慮如何能夠盡快為自己的家出一份力。雖然說他們也知道學習能改變命運,但那是未知的未來,“打工能賺錢,學習要花錢”卻是赤裸裸的現實,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不少農村高中生對學習這件事并不在乎,在學校學習更像應付公事,只等著拿到畢業證就步入社會打工賺錢。這就導致他們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學習被動化、機械化,缺乏探究精神。
二、農村高中生厭學的解決措施
1.提高學識修養,加強文化積淀
在學科知識上,無論是學術知識研討、學術期刊閱讀還是相關知識改革變化,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必須第一時間趕往一線,并及時將相關知識歸納總結,傳授給學生,這或許只是平淡的教學工作中簡單的日常,但是對高中學生的思想灌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堅持培養積極的學習理念,堅持傳道授業,堅持做好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鋪路人和引路人,學生就會被老師的理念熏陶,養成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
2.進行教師考評,保證師資環境
在強化師資培訓的過程中進行教師考評,保證師資環境非常關鍵。不只是學生要進行測評,教師亦是如此,這是檢驗標準的直接途徑,只有合格的教師,才能保證高中語文教育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在以往師資培訓中,形式主義較嚴重,真正得到能力提高的教師卻寥寥無幾,這也嚴重影響了師資環境的建設,也影響到了高中教育的質量。因此,要想改變現狀,強化培訓,提高質量,定期對教師進行考評,保證師資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3.增強農村高中生學習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激發學生學習潛力的基本,只有增強學生的自信,學生才可以積極面對高中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科興趣,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教師可以在日常學習中多鼓勵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進步的樂趣。此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創造一些自我展示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其他人對自己的贊同,激發學生學習的靈感,認同自我進步,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高中學生養成厭學情緒的因素有很多。學校和家長需要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多渠道預防和糾正學生的不良情緒。對于農村高中生這一群體,學校、家庭和社會需要共同關注,正確認識和研究,從而制訂可行性方案,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只有做到這些,農村高中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明白“學習改變命運”的真諦。
參考文獻:
[1]王軻.中學生厭學行為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27).
[2]鄧嘉利,王聰,楊燦,等.高中生厭學的成因與對策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