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士明 高雅琦



摘 要:在昂普理論(RMP)的基礎上,基于研學旅行的特殊性,提出P(Policy政策)-RMP維度的產品開發分析模式,運用邏輯分析法和實證分析法,分析國家政策、南京市研學旅行資源,并進行南京市思政研學旅行市場分析,在市場分析時,主要考慮旅游產品選擇偏好與動機以及對研學旅行的忠誠度三個維度,最終提出南京市思政研學旅行產品的開發思路及策略,以期為南京市思政研學旅行產品開發提供參考。
關鍵詞:昂普理論;P-RMP;研學旅行;德育;產品開發
中圖分類號:G642.4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2-0053-04
當前對研學旅行的研究主要以描述性方法為主,實證研究法相對較少,本文參考(吳必虎,2001)昂普(RMP)分析理論中對產品開發策略的論述,以其為理論基礎,同時,考慮到研學旅行是政策導向性極強的旅游活動,需要對現有的國家和地方相關的研學旅行政策進行分析。因此,本文開創性地提出P-RMP模式如圖1所示,即以旅游產品為中心,進行Policy(政策)、Resourse(資源)、Market(市場)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Product(產品)分析,研究當前南京市思政研學旅游產品開發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南京市思政研學旅游產品開發框架及思路對策。
一、P:國家政策分析(Policy)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意見》后,截至2019年4月,為了推動本地研學旅行活動健康發展,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已有20個省市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出臺研學旅行相關地方政策。匯總歷年國家教育部、國家旅游局和部分省市地方性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指導意見、服務規范、課程指導綱要等共計15份文件,運用ROST-CM6軟件進行社會網絡和語義網絡分析,可得到研學旅行相關國家政策的語義結構的多維度分析。
據分析可知,國家對于研學旅行的政策導向主要集中在“學生”“教育”“綜合”“實踐”“精神”這幾個核心語義詞源,這說明我國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統籌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校外教育活動方式開展的探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融合的綜合性教育實踐活動。因此,研學旅行活動方案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不但要重知識,而且要重視精神培養,引導學生全面高素質發展。綜上,政策上的支持為南京市思政研學旅行提供了保障。
二、R:南京市研學旅行資源分析(Resourse)
1.南京市文化旅游資源分析。南京市在文化旅游資源的廣度和深度上一直處于我國旅游城市的前列。從文化資源類型來看,南京的科技教育文化資源、宗教文化資源、名人文化資源、園林建筑資源、文學藝術資源、歷史大事件資源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從現有的物質文化資源來分析,南京市有世界文化遺產14處,省級文化遺產超過110處,這在全國各類城市中都處于前列。南京的文化旅游資源無論是古城墻、書法碑刻、名人故居、宮苑陵寢、宗教寺廟,還是博物館及紀念館、高校和科研機構都有所涉及,囊括了文化類研學旅行活動所能選擇的常規研學地點。另外,南京市的非物質文化資源也異常豐富,如云錦制作、白局、歷代吟詠金陵的詩文、在南京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等。而且南京市現代的文化旅游資源也十分有特色,如長江大橋、奧體中心、國展中心等,能夠豐富研學旅行活動的線路設計,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使其感受南京這座城市燦爛的歷史文化。
2.南京市自然旅游資源分析。自然類的研學旅行的線路很多是依托于生態環境較好的自然區域,或農業生態環境較好的鄉村和農業種植區,南京市能夠進行研學旅行活動的自然旅游資源相對豐富,包括森林、湖泊、山地、鄉村農業等類型。如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八卦洲、棲霞山、老山國家森林公園、金牛湖、南京市農業科技園、溧水鄉村旅游示范點等。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勞動德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思政研學活動很多都選擇在鄉村農業基地進行農事學習,以此打通勞動教育、研學旅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界限隔閡,回歸教育本義。
三、M:南京市思政研學旅行市場分析(Market)
按照P-RMP分析理論的內容,對南京市研學旅游的市場特征M性分析應從南京市學生及其家長的旅游產品選擇偏好、參與研學旅行的動機和對研學旅行的忠誠度三個維度來分析。采用李克特量表的5分賦值法,對回收到的438份有效問卷,根據調查問卷所涉及的問題,通過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結果。
1.被調查者基本信息。本次調查,共得到有效樣本438份,其中男性217人,女性221人;學生、家長、教師分別170人、133人、135人,農村樣本192份、城市樣本246份,考慮了調查對象的性別、身份、學校所在地和旅游次數,取樣合理,男女比例合理,城市生活的對象比鄉村要略多,也符合當前城市研學旅行開展水平高于鄉村的基本現狀,樣本可信度較高。
2.研學旅行動機和偏好分析。從表1可知,卡方檢驗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加認可游學可以減輕課業壓力(χ2=9.73,p<0.05)。此外,在身份差異上,學生更加認可游學可以開闊眼界,豐富閱歷(χ2=29.57,p<0.05)、放松心情,減輕課業壓力(χ2=29.24,p<0.05)、參加戶外活動,鍛煉身體(χ2=24.23,p<0.05)、能夠接觸到不同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俗(χ2=24.08,p<0.05),同時也更認為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χ2=22.53,p<0.05);且會因學校所在地不同而呈現顯著差異,在城市的孩子相對于農村的孩子更認可游學能夠接觸到不同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俗(χ2=9.88,p<0.05),同時也更認為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χ2=12.65,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