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克孜爾石窟菱格畫具有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本文經過查閱和分析大量的資料,并結合藝術設計研究方向,選擇極具研究價值的石窟菱形畫進行平面元素的剖析,其中包括石窟菱格畫的色彩、構圖形式、人物特征三部分。研究發現克孜爾石窟菱格畫有突出的視覺藝術性,本文對此提出幾個新的設計觀點。
關鍵詞:克孜爾石窟壁畫;菱形構圖;色彩;視覺傳達設計
1 克孜爾石窟壁畫菱格畫和視覺傳達設計概述
1.1 克孜爾石窟菱格畫的簡述及特征
克孜爾石窟壁畫是古代絲綢之路這一文明的結晶。克孜爾石窟壁畫形象生動、內容豐富、色彩獨特,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區別于其他地區石窟壁畫,克孜爾石窟壁畫以菱格畫最為著名,在克孜爾石窟壁畫中,菱格畫構圖規整,常常以每一個菱格表現一個獨立的故事,這也表現了古代龜茲人樸素的自然觀。
克孜爾石窟壁畫作為傳播佛教的載體,其菱格式構圖和裝飾布局的多樣性具有地域性審美特征。壁畫一般采用獨幅菱格構圖形式,并且以菱格為基本單元進行四方連續設計圖案,每個菱格畫繪制單幅本生故事。龜茲作為佛教東漸西進的交匯中心,易于接受多遠文化。當地人民將壁畫構圖形成標準的規范體系,用獨特的繪畫語言表現地域性,達到了對稱、規整、平衡的圖像效果,體現了當地人們對具有穩定性圖形的熱愛。
1.2 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概述及其使用范圍
視覺傳達設計也稱為平面設計,是指使用視覺符號傳達各種信息的設計。通過視覺形式擴散特定事物是一種主動行為,包括“視覺符號”和“交流”兩個重要概念[1],換句話說它通過常見文字、不同符號、圖像形狀捕捉美、表達意象,達到溝通和說服的效果。
視覺傳達設計是處理可視化信息的傳遞與溝通的設計行為,其設計領域包括品牌設計、商業營銷、企業識別等。良好的視覺傳達設計不但能促銷商品及宣傳活動,更能提升人們的審美觀和生活品位。視覺傳達設計的范圍包含字體設計、圖形設計、CIS企業識別系統設計、插畫設計、包裝設計、海報設計、導視系統設計、網頁設計等。
2 克孜爾石窟菱格畫中的平面元素及其應用
2.1 關于菱格畫的色彩與運用
克孜爾石窟菱格畫的賦色別具一格,壁畫中的色彩呈現出復雜的變化。菱格畫中經典配色采用石青、石綠、赭石、褐色、土紅和灰色等,整體色調偏冷清,這是為了渲染出一種宗教氛圍,形成一種肅穆雅致、清新明快的藝術格調,但由于每幅石窟菱格畫的繪制時代和繪畫技法不同,又經過自然和時間的洗禮,壁畫的色彩呈現出復雜的變化。在新疆龜茲研究院展示出的菱格本生故事畫中,一面菱形壁畫大致由十幾個單獨的菱形格組合拼湊而成,每一個菱形格單獨講述一個本生故事,其畫面的主色調表達了不同故事,這些菱形格被放在一起,其色塊區域的形狀大小、顏色圖案和方向各不相同。它們相互聯系、組合,形成深淺對比、明暗對比、動靜對比的效果,每一個菱形都可以單獨繪制,也可以與周圍的菱形組合。菱格畫既有豐富的配色又與菱形結構相統一,呈現出了鮮明的平面特征。再者壁畫形成時間過長加上繪畫材料的氧化,菱格畫中的色塊會呈現深淺、明暗等差別,但這反而使得克孜爾石窟菱格畫的色彩層次更具多樣性,設計師在做色彩提取時可借鑒性更高。此外,大量運用三色對比也是克孜爾石窟菱格畫的特點之一,即明度對比、補色對比、冷暖對比。三色對比的運用就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如石青和褐色等色彩明度的對比讓整個畫面具有色彩層次感,會讓人感受到光明、舒適、昏暗、朦朧的多重心理感知;朱砂和石綠等互補色的大量運用會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反制,形成一種強有力的色彩張力;壁畫中也較多運用紅綠、黃紫、藍橙等高純度互補對比,豐富了色階。當然菱格畫中的冷暖色對比也使得壁畫錦上添花,冷暖色對比的巧妙運用也足夠引起人們視覺心理的不同差異表現,冷暖色的不同屬性豐富了畫面的情感,增強了畫面氛圍的烘托力。
基于對石窟菱格畫的色彩分析,發現壁畫配色給人特殊的宗教清冷美感,整個菱格畫色彩有較強的記憶點和沖擊力,而且壁畫經過長期氧化、修補等,色彩變得斑駁,越發呈現傳統礦物色的特點,在現代視覺藝術效果中也可以對這種色彩進行多種調和,運用視覺傳達手段按照色彩與色彩之間存在的差異性結合配置,分析并運用色彩的明度、純度、色相的共性,產生和諧的調和色彩。克孜爾石窟菱格畫大面積運用三色對比也給我們帶來了超前的平面設計意識,這種配色具有很強的裝飾美感。筆者認為菱格畫的色彩是個性化的,在提取色彩時,我們應該注重主觀情感的表達,不光要注意作品的主題性還要根據形式和內容的需要,重新編排顏色,菱格畫的色調給人一種神秘、靜謐的感覺,多適用于宗教、歷史類題材作品,以及繪本等。
2.2 菱格畫構圖形式與運用
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菱形組合構圖與其他石窟壁畫中常見的長條形構圖不同,菱形這種特殊形狀呈現的是兩頭窄、左右寬的特征[2],所以菱格圖案的畫面往往會受到空間限制,不適合用來表現連續性的繪畫故事,但這種特殊的構圖形式也使得繪畫工匠腦洞大開,用一個菱格繪制一個本生故事,用獨副畫面完美地表現故事情節(見圖1),當多幅故事拼接在一起時又使得菱形格的規則排列滿足統一、均衡、穩定等形式美法則,體現出裝飾性平面視覺效果。
通過資料調研發現,克孜爾石窟壁畫有六種構圖組合形式,分別是乳突菱形式、規則形式、穹頂中菱形裝飾形、平頂山形、魚鱗形、波浪形。多種菱形構圖形式將個體化整體,表現出獨特的地域審美[3]。這些菱形構圖形式組合豐富、造型奇特,如果能夠巧妙地提取構圖形式和圖案并結合視覺傳達的現代表現手法,就能創造出獨具特色和風格的創新設計。例如,乳突形菱格的原始雛形是山巒,仿佛成片山巒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大菱形,是龜茲人民對美好自然的向往,由于組成的是規則的菱形,每個菱形的邊界又可以很好地和其他菱形邊界拼接在一起,這種構圖跟我們常見的拼圖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們可以很好地提取這種菱格邊框,淡化和打破菱格中的故事感,用簡單的線條繪制(見圖2),這樣可以將主體或者圖形畫在菱格的中心,四個邊角留白處也可以添加主題字體和元素,這種線條外框的提取也具備一定的平面特征,可以很好地運用在標志設計和插畫設計中。規則幾何菱形的內部結構比較簡單,可以用單線分割,其色彩和裝飾圖形也都可以平鋪在菱形格中,巧妙地運用在平面設計中,當然,菱形構圖形式的運用不止一種,我們可以深入挖掘菱形格的造型美,探索更多的方法并將其在現代設計中表現出來。
2.3 菱格畫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與應用
菱格畫中的人物打破了宗教壁畫帶給人的莊重感,有很強的趣味性和裝飾性。菱格中的人物造型風格受到了外來藝術的影響,如古羅馬、古印度、波斯國等地區和國家的藝術,所以人物面部輪廓大部分偏圓潤,眼眶也較大,鼻梁高挺,五官和眼神比較深邃[4],人物的四肢由簡單的幾何圖形構成,手臂和軀干都極具速寫性,用簡單的長形橢圓簡單勾勒軀體,而人物的服飾則刻畫得十分精致,這種藝術繪制減弱了人體造型,將人體和服飾通過疏密關系區分開來。例如,克孜爾石窟第17窟主室券頂的“阿蘭伽蘭苦修”故事畫(見圖3),圖中畫的是一個名叫阿蘭伽蘭的僧人,他為了得到解脫,穿著黑色的皮衣來到一個僻靜的地方,端坐在一棵大樹下,開始苦修。他饑餓時,就以野果野草充饑;干渴時,就用泉水解渴。由于長期的苦修,他的面部漸漸消瘦。畫師對阿蘭伽蘭這個主題人物的進行繪制時,將阿蘭伽蘭由于苦修面部和身體消瘦的特征刻畫得尤為生動,僅僅運用精簡的速寫線條進行繪制,但卻將阿蘭伽蘭長期苦修和他堅定的信念刻畫得淋漓盡致。此外,由于菱形格的特殊性,其利用空間十分有限,所以菱格畫中的人物不宜造型繁雜,用有限的精確的線條表現人物的形象和動態是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家深厚繪畫功底的表現。這種具有速寫性的人物造型方法,也給我們的藝術創作帶來了很好的啟蒙。
基于克孜爾石窟菱格畫人物形象速寫性的靈感,將壁畫中人物形象運用視覺傳達的手法進行設計提煉,借助提煉出的輔助圖形將人物形態進行延伸,擴展更多層次的輔助圖形。例如,人物造型矢量化剪影、人物造型反白繪制及其人物造型線稿描繪等,甚至可以結合菱形格的背景,打破壁畫原有構圖形式,將人物形象特征的速寫性、動態性運用在插畫繪本中。也可以保留壁畫人物速寫性的風格,并將其運用在人物形象設計、吉祥物及其衍生品的設計中。值得注意的是,從傳統壁畫中提取元素并運用到現代設計中時,一定要結合現代的審美和理念[5],不必追求原有人物客觀形象的一致性,突破創新才能讓作品具有生命力。
3 關于克孜爾石窟菱格畫的藝術價值與傳承
本文對克孜爾石窟菱格畫進行了研究,發現石窟菱格畫對于現代藝術設計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克孜爾石窟壁畫具有特殊的創作環境,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與碰撞,擁有無可替代的藝術魅力。但克孜爾石窟菱格畫由于種種原因瀕臨失傳,一部分在德國博物館保存,一部分壁畫因時間久遠不斷脫落。作為當代設計研究者,我們應該立足于傳承與創新的觀念,嘗試創新多種藝術形式,將其藝術底蘊永久留存下來,讓克孜爾菱格畫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能夠通過現代的視覺藝術手段得到傳承。
4 結語
克孜爾石窟菱格畫以菱形圖案為主要表現形式,向世人展現其獨創性,這種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體現了特定時期的審美情趣,在現代設計中了具有很大的借鑒價值。菱格畫的色彩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菱格畫特殊的構圖形式也體現了其較強的獨特性,菱格畫中的人物造型所蘊含的審美價值及其文化影響也為當代人物造型設計創造提供了參考價值。不難發現,克孜爾石窟菱形畫的一些設計運用也慢慢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如生活中的一些菱形剪裁的布匹和菱形花紋的地毯、絲綢、服飾等。但克孜爾石窟菱形畫在視覺傳達中的運用研究過于淺顯,本文嘗試從視覺傳達設計的角度分析克孜爾石窟菱格畫部分特點,并對此提出了幾點設計建議,希望有機會接觸更多有關克孜爾石窟菱格畫的相關研究。
參考文獻:
[1] 葛菁.淺談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的新趨勢[J].科技展望,2016,26(23):301.
[2] 宗成.論克孜爾石窟壁畫菱形構圖方式的審美形態[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5:14.
[3] 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克孜爾石窟內容總錄[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出版社,2000:108-115.
[4] 姚士宏.中國石窟三:克孜爾石窟[M].文物出版社,1997:68-97.
[5] 吳翔.設計形態學[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113-119.
作者簡介:賀敏(1996—),女,四川成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