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芬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德育教育的開展越來越受到校內外的關注。社會各界除了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關注,還更加注重學生隊伍的素質水平。對于社會來說,學生代表著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培養學生全方面的發展,更是為了給祖國留下堅實的種子,以及在未來為國家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實現社會價值。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搞好德育教育,確保德育教育工作有效開展,讓德育教育的成果在學生的言行舉止中自然流露,展現學生們的素質水平。通過教師的關注和培養,提高學生的品德和修養,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才能讓德育教育工作繼續展開.本文研究小學德育教育的開展,目的是提高學生各方面水平的全面發展,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從而使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措施
小學教育作為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要重視學生小學階段的培養。教師作為學生的掌舵人,要時刻關注、關心學生的動態。尤其是學生的素質教育,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在學習旅途中邁向更好的明天。因此,教師應熱衷于教學工作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找到適合學生的方法才能把學習效果最大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良性溝通,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積極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做出努力。
一、小學德育教育有效開展的相關措施
1.營造舒適學習氛圍,開展德育知識講座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他們思想意識淡薄,對于出現的問題一般不會有自己的想法以及做出正確地判斷,他們的做事方法會因為老師的言傳身教而受到影響,可見教師的引導對于學生的影響極大。因此,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考慮學生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營造舒適的學習氛圍,是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有效保障。同時,應多開展德育知識講座,加深學生關于德育知識的了解。
例如,在學習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在學習完課文之后,可組織學生開展德育知識講座,通過課文的引入,更能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制作圖片,展示當時的情景,以此來贏得與學生的互動,在與學生探討文章時,注重結合課文來引起學生共鳴,可以像學生提問‘學習完整篇課文自己有什么感悟’,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就可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進而更加了解學生。通過引入寓言故事開展有關德育知識的講座,能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知識的同時應試教育提高個人品德修養,爭取讓學生從小學開始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德育意識
由于我國現在仍然處于傳統教學模式,需通過考試來評判學生是否是好學生,卻忽視了學生的個人素質水平,譬如學生的品德教育。由于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注重考試學習,缺少靈活的教學,以至于德育教學不具實效性。因此,可通過組織課外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德育意識。
例如,教師在自習課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由于小學生愛玩好動,學生可以在快樂中參與實踐,學習到知識。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增加生活經驗了解生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幫助一些年紀長的爺爺奶奶收拾屋子,清理垃圾,通過身體力行鍛煉學生,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通過組織課外活動,幫助學生養成尊老愛幼、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傳統美德,從而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德育意識。
3.借助信息技術,開展德育教育
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模式,通過信息技術開展德育教育,利用信息技術將德育教育構成一個網絡體系,方便教師與學生、家長三方面的溝通交流。通過現在信息技術開展德育教育,使得教師大大縮短了教學工作時間,可以快速有效的獲得勞動成果,從而更方便的開展教育工作。
例如,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在網絡大數據上搜到一些信息,像一些正能量的內容,譬如最近的一則信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隕落,眾網友紛紛發帖悼念,結合這個主題在課堂上進行有關德育方面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思想道路。通過這種創新使得教師與家長、孩子完成跨空間的交流,教師也應在此基礎上嚴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提高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介于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之快,教師也應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來加強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和個人品德修養
二、結束語:
當今社會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對于學生的培養更是要求各方面全面發展,確保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本文研究教師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有效開展并提出相關措施,以此來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爭取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德育教育落到實處。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應得到應有的重視,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就是確保祖國在未來全民素質得到更好的提高,使得國家發展蒸蒸日上。
參考文獻:
[1]隋金龍.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德育教育模式創設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36):147.
[2]邵瑋瑋.德育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25):54-97.
汕尾市海豐縣海城鎮中心小學 51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