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思齊 沈雨涵





摘要:在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元語言占據(jù)重要地位,其使用情況也影響著教學效果。本項目通過調研,考察鹽城地區(qū)中學英語教師的元語言知識、課堂教學情況和作業(yè)反饋中元語言的使用情況,并從受教育者的視角分析語法課程是否有必要進行元語言的系統(tǒng)介紹及學習,為中學英語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英語教學;原語言;調查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國歷來高度重視教育,長期以來一直重視并在努力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因此本團隊著眼于相較于蘇南地區(qū)而言英語基礎教育較為薄弱的鹽城市。
鹽城地處蘇東北,英語教學水平相對于南京以及蘇南、蘇中地區(qū)還存在一些差距,英語語法教學尚未形成較為高效的體系,本項目的研究旨在利用項目小組成員的地緣優(yōu)勢,為推進家鄉(xiāng)的英語教育提供參考。此次重點調研江蘇省鹽城地區(qū)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元語言使用現(xiàn)狀,并期望得出是否需要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大量引入元語言的相關結論。
一、關于元語言
當我們討論一件事物時,我們所使用的語言被稱為對象語言;同樣,當我們談論一種語言時,我們所使用的語言被稱為元語言。元語言指的是時用來分析和描寫語言的語言或一種符號,與對象語言同為語言的兩個層次,我們用以描述、談論對象語言而不可或缺的工具,從而是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內容。
在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元語言占據(jù)重要地位。隨著教育部改革的進行,中學英語課中語法逐漸獲得重視,而在部分地區(qū),元語言尚未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得以運用。我們進行理論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中學教學過程中元語言的使用情況,研究元語言在語法教學中的地位和語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以期充實英語教學的理論,為英語教育做一些貢獻。
二、項目研究主要內容
1.考察中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語法教學時的主要工作語言(英語/中文),是否會在中文教學的基礎上給學生灌輸講授相關語法知識的元語言解釋,對于使用元語言教學的態(tài)度及其原因,調研利用元語言進行英語語法教學的頻率和覆蓋面,從中學生的英語語法知識掌握情況分別對英文和中文英語語法教學的效果做簡單測評。
2. 采訪在職教師對于英語語法教學的看法,觀察主流英語課堂是使用何種語法教學方法,以及在中高考大環(huán)境背景下受教育群體(中學生)更傾向于接受何種語法教學方法(傳統(tǒng)語法翻譯法、任務型教學法、交際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
3. 考察教師與學生課堂與課后互動中的元語言使用情況判斷教師自身的元語言掌握情況,是否具有判斷一個句子合乎語法與否的能力、在平時的作業(yè)批改反饋中能否從語法層面糾正出學生的錯誤、在介紹相關語法概念是是否可以勾畫出某套完整的元語言體系。
4.調研教師在執(zhí)教時采用何種英語元語言體系,是否有足夠能力擁有合理完善的一套元語言教學理論體系并能完整系統(tǒng)地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考察在職教師自身語言結構層次性掌握情況,詢問教師們在學生時代對于元語言教學的接受程度。
三、調研結果分析
(一)問卷分析
有效問卷共708份,調查對象為不同年齡段、教授不同年級的英語教師,調查結果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和綜合性。
(1)教齡、年齡、學歷
(2)所教年級
在708位調查的教師中,教授初一的有266人,教授初二的有144人,教授初三的有234人,教授高一的有20人,教授高二的有21人,教授高三的有23人。具體情況如圖:
(3)班級狀況
受訪人群的教授班級主要有平行班和重點班,如圖所占比例大約為12:1,可以看到平行班數(shù)量大大多于重點班,學生水平相對平均。
(4)具體分析
以下是調研問卷中關于既定事實的一些問題整合,可以從中根據(jù)708位鹽城地區(qū)受訪教師的回答看出目前英語元語言教學在現(xiàn)代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情況。
由圖3可以看到,約85%的受訪教師所在學校堅持語法和其他語言知識、技能學習結合并重,有11.3%的受訪教師所在學校語法課比重大,英語課上主要講授語法,但還有2.12%的受訪教師所在學校不重視英語語法教學,也就是說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得不到語法知識的習得,這部分學校應在后期加強對英語語法的重視。
但如圖4所示,有超過一半的受訪教師所在學校會在考試或測驗中設置有25%-50%的語法題,比重一般;在測試中設有一半以上的語法題目的學校占將近1/3;少于1/5的受訪教師所在學校在測試中設置很少的語法題,結合這兩張圖可以看出鹽城地區(qū)大部分學校對語法都給予了一定的重視,只有少數(shù)的學校還缺乏對語法重要性的認識。
而受訪教師們本身在自己的實際語法教學中主要會采用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如下圖所示,這些方法都是比較重視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或在交流互動中進行語法教學,從而加強學生對語法的靈活運用能力;少數(shù)的受訪教師會選擇傳統(tǒng)語法翻譯法,即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灌輸知識,學生在這種教學方法下略顯被動,對語法的接受效果也比前幾種教學方法相應弱化。但與此同時,部分教師也已經(jīng)有意識地去進行有趣生動的語法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運用語法知識。
在現(xiàn)有的英語教學情況下,學生們對于英語中基本元語言/語法術語的中文解釋和英文解釋的熟悉度也間接反應了教師們在英語教學中是否運用了英語元語言以及是否注重語法的系統(tǒng)教學。如圖6,受訪教師的所教學生中有一半比例的學生對其很熟悉,38.56%基本熟悉, 12.43%的學生基本不熟悉,可以得出,大部分教師能夠基本讓學生了解到英語基本元語言/語法術語,少數(shù)但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接觸不到這方面的教學和知識,因此對一些基本概念的認知有欠缺。
在教師不同的教學方式之下,學生對于語法學習的熱情也各不相同,如圖7所示,約八成的學生熱情一般,對語法熱情很高的學生和熱情很低的學生占比相差不大,均不到十成。
結合相關數(shù)據(jù),部分學生對語法熱情不高有學校不重視、教師方法欠佳、語法的習得過程晦澀或自身原因所導致,可以通過后期提高學校與教師對英語元語言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重視度來同步提升學生對于英語語法學習的了解和熱情。
(二)訪談分析
本次訪談采用了一對一單獨訪談的方式,即指調查員單獨與被調查對象進行的訪談活動,具有保密性強,訪談形式靈活,調查結果準確,訪問表回收率高等優(yōu)點。
本次訪談的對象分為兩大類群體:中學教師群體和中學生群體。接受訪談的教師在校執(zhí)教期間均是幾個年級循環(huán)教學,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接受采訪的中學生年級分布均勻,來自不同的班級,為此次調研提供了多元化的數(shù)據(jù)。
根據(jù)訪談對象的不同,訪談內容分為兩大類。
(1)針對中學教師群體,本團隊設計的采訪問題主要包括教師對于學生語法掌握情況的評價,教師平時上課對于語法知識點的把握,教師課堂上對于元語言/語法的教學安排,以及教師自身對于中學元語言/語法教學的態(tài)度等。
(2)針對中學生群體,本團隊設計的問題主要包括中學生對于中學語法學習的看法,中學生自身語法學習的方法,中學生對于教師平時課堂上語法教學的評價,以及中學生對于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建議。
訪談的主要結論
(1)中學教師群體對于語法/元語言的態(tài)度
通過對中學教師的線下訪談,我們發(fā)現(xiàn)中學教師對于中學生的英語語法掌握情況比較有信心,認為絕大多數(shù)中學生都較好地掌握了英語語法的知識要點,并且對于英語語法體系也有比較完整的認識和了解。通過訪談我們也了解到,在新課標和新課改的要求之下,語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比重并沒有那么大,即便語法是考試的必考點,絕大多數(shù)中學英語教師也不會刻意去為學生介紹語法的整體體系框架。現(xiàn)今在鹽城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依舊是根據(jù)課本的單元知識點劃分來教授中學生零碎的相關語法知識點,多數(shù)教師認為,“語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際和文化的傳遞”,因此“語法固然重要,但不可過分強調”,否則將不利于中學生語言習慣的養(yǎng)成。大多數(shù)鹽城地區(qū)中學英語教師在教授學生語法知識點時會采用固定的專業(yè)術語,其中絕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以中文專業(yè)術語為主以英語專業(yè)術語為輔助來幫助學生構建相關概念,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師會著重介紹英語專業(yè)術語而只在學生難以理解之時加以中文進行解釋。
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鹽城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自身對元語言有較好的基礎,但是訪談過程中也有部分自身并不知道元語言為何物的英語教師。雖然眾多英語教師自身興趣不同、上課風格迥異,他們或多或少、或有意或無意都會給學生介紹自己曾經(jīng)學過的專業(yè)類英語元語言知識。大多數(shù)中學英語教師依舊認為,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應該讓學生知道語言的起源、背景、文化以及發(fā)展的歷史、走向,或多或少可以讓學生接觸一些元語言知識,有助于更地道的向學生呈現(xiàn)這門語言,但如果想更高層次的在中學課堂中推廣元語言,不管是市直中學還是農村中學都會顯得有點操之過急。如果有學生感興趣,教師可以做好引導作用,但在課堂上推廣元語言不僅知識有難度,可能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所以不能著急,可以慢慢滲透。
(2)中學生群體對于語法/元語言的態(tài)度
不少中學生都認為英語的語法學習是存在一定難度,且認為語法學習在中學英語學習中并不十分重要,他們認為“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只要交流的雙方都可以聽懂就行了”。在平時的閱讀與寫作中,中學生很少關注英語語法,他們更多的是憑借語感和理解。他們認為單純的英語語法學習是枯燥的、困難的,因此希望中學英語教師在講授語法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增強些趣味性。
訪談的建議與啟示
在線下采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關于教師教學方式及元語言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使用現(xiàn)狀的相關問題,繼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及建議。
(1)對教師的建議
英語語法是中高考不可避免地語法學習的關鍵知識點,語法對于英語的基礎系統(tǒng)學習是很重要的,大部分教師都會重視語法的教學的,但語法學習相對枯燥,部分學生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教師應能做到提高語法在學生心中的重要性,盡量避免枯燥的應試教育。在平時的作業(yè)批改和講評過程中,可以適當穿插英語元語言知識的運用,應重視學生英語寫作中的語法錯誤并予以糾正,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法思維,要重視學生會犯的語法錯誤,及時提點鞏固,讓學生自我訂正,以免以后繼續(xù)犯同樣的錯誤。
通過對學生的采訪,我們了解到教師們在講授語法的時候都會使用固定的專有名詞,不會變更對某語法名詞的描述,但用的常常是中文,也會有少部分教師使用專業(yè)的英語名詞即元語言來講述語法。大部分學生由于自身水平和學習能力、學習寬度、廣度的限制,一部分情況下影響著教師對于元語言在英語語法教授中的情況,因此學生為了滿足英語語法更深層次的學習,需要多加提升自身的能力,對于英語語法元語言的廣泛涉獵,以此來增加對于元語言教學更廣泛的推廣和教學水平的進步。從這一方面來看,希望教師們可以在英語教學課堂上盡量多使用元語言來給學生們傳授知識,一方面元語言的專有名詞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最基本的解釋,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會產(chǎn)生誤解,另一方面元語言教學比較專業(yè)比較系統(tǒng)更方便學生對語法學習有系統(tǒng)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們可以在有時間的情況下,給學生梳理系統(tǒng)的語法框架,這會讓學生在學習語法的過程中更有條理性,能更好地接受分散的語法點,從而形成完整的體系。
語法的學習固然枯燥,教師們可以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語法知識點教授方式的趣味性。比如進行適當?shù)馁N近生活,易于理解的舉例,從而吸引學生注意。
E.g. To have too much family. (=too heavy family burden)
Buy smart: Get more car for your money.
從訪談結果來看,絕大多數(shù)中學英語教師認為中學系統(tǒng)教授英語語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一部分教師指出無論是為了滿足新課標的課程教學要求,還是為了英語的學習、為英語閱讀或是英語選擇題的做題做準備,學習英語語法都是十分必要的。少部分教師認為在中學系統(tǒng)教授英語語法并非十分必要,出于專門開設語法課程的困難和不可實施性,盡管語法學習對于英語體系的貫穿有一定意義,但不需要專門教授。因此對于學生的建議就是可以在學習英語其他專項知識,比如英語寫作或者英語閱讀的同時,堅持學會每一個英語語法點,以此來應對英語語法專項課缺失的遺憾。
五、小結
鹽城地區(qū)英語教學中并未大量使用元語言,且對于是否需要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元語言依舊未得出統(tǒng)一結論。一方面,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使得語法講解無需過于深入,另一方面,中學生尚不能完全消化課程中教師講解的語法內容。在線下訪談的過程中,部分教師認為中學生對于英語語法掌握較好,但這也僅限于高考對于中學生語法的要求。因此建議中學生在課堂上要盡可能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爭取把教師上課講的語法/元語言知識完全的消化,盡早建立良好的英語語法體系,這不僅是為了滿足高考的要求和學習層次的進步,也為以后的英語語法學習打好基礎。
少部分教師認為應該努力應對高考改革的趨勢,增加對元語言教學之類的專業(yè)性推廣,而大部分教師認為中學課程元語言使用“必不可少,但不可過分強調”,“如果想更高層次的在中學課堂中推廣元語言,有點操之過急”,“教學生外語應該讓學生知道語言的起源、背景、文化以及發(fā)展的歷史,走向”。對于這個問題中學英語教師們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團隊以為對于元語言的使用,“須知此事要躬行”,中學英語教學中是否應適當引入元語言是需要我們長期實踐和不斷探索的,在不能得知何為最好辦法的時候,只有不斷實踐才能得出真知。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張道真,實用英語語法[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3]葛川梅,對英語專業(yè)語法教學的幾點建議[J].英語教學研究,2009:73-75.
[4]戴煒棟,任慶梅,語法教學的新視角:外顯意識增強式任務模式[J].外語界,2006(1):7-15.
南京師范大學 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