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瓊
摘要: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成為了學科教學的重點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通過在課堂中的有效引導,促使學生不斷提升個人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養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小學時期教師就應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樹立創新觀念,為學生日后的高效學習提供有效助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培養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尚未養成,其身心以及心智發展不足,在此基礎上,學生具備著天馬行空的想象能力。若是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生所產生的想法加以指導,在數學課堂中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那么便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巨大的幫助,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目標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發現,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課程教學時,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還存在一些問題,很多教師將教學的教學目標放在了讓學生單一化的理解數學理論知識上面,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目標中還缺乏體現,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方向,缺乏對于學生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2、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首先,部分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明確的指向性,課堂教學沒有突顯出學生的自主參與性,沒有明確指向學生的興趣培養和創新意識培養,在教學中缺乏課程實踐;其次,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沒有突顯出教學模式的完整性,在課堂中僅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少部分教師利用了多樣化的教具和教學活動來進行數學學科教學;最后,教師沒有從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做更有創造性的工作,比如利用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中的創新意識。
二、聯系生活實際,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應該只是局限于數學學科理論知識的思維,而是需要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體現,使學生擺脫枯燥的理論知識,從而在數學學習中尋找到樂趣,體驗到實際的價值,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解決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時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理論結合生活原理的教學,這樣可以幫助小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和生活各方面息息相關的關系,增強對于數學思維的運用,在運用中對數學知識進行創新思考。為了能夠激發學生探討數學問題的興趣,教師應當在教學設計之前,了解當前學生感興趣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然后找到其與小學數學知識之間的一些關聯,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內容融入到數學知識點里面,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探討和解決數學問題時就像是在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一樣,使一些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掌握和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自主思考中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三、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解決數學問題
在傳統的授課模式下,部分教師有時會讓學生記憶一些數學公式,和將解決數學問題的“標準步驟”傳遞給學生,以及讓學生在題海戰術的訓練中形成對數學問題的固定思維模式,這樣的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更加熟練地解決考試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但是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尤其是對于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作用。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時,應當善于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同一個數學問題,這樣學生就不會局限于標準化的思維模式,讓學生的思維能夠盡可能發散出去,培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創新思維。
四、將主導變為引導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沖擊,一直以來教師長期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跟隨自己的思路進行被動性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避免學生陷入思維誤區,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導致學生對教師充滿依賴,為杜絕這一現象,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主導變為引導,使學生在實際課堂中能夠擁有更多的學習時間,以便完成獨立性學習。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幾何圖形”這一章節知識點時,在以往學習過程當中,都會先進行一個單元小結,使學生提前認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避免復雜的幾何圖形影響學生的分辨能力。一般來說,教師都會針對教材內容中的長方形、正方形特點與面積等知識進行籠統的區分,使學生自主地進行單元總結,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使學生對于本章知識有更深層次的認知與理解。促使他們在認真思考之后,學有所獲、有所創新,及時添補自身學習的不足,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靈活地進行教案設計,提升自身的執教水平。
五、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元素
一般來說,我國教育相關部門會針對學生所使用的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編排以及修改,在此基礎上對教學當中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問題進行更新,或者引入一些通俗易懂的運算方法,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絕佳時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找出新舊版本教材當中不一樣的地方,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意識到所學教材的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的,而這樣的演變過程正是以創新為基礎的。同時,針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所產生的質疑,教師不能全盤否定,需要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肯定這種質疑精神,引導他們在思考中進行創新。例如,部分數學應用題忽略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其問題答案并不符合現實邏輯,若是學生對此果斷地提出質疑,教師就應對學生的這一精神進行肯定,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推動課程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結束語: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社會的廣大關注,為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不斷拓展個人的知識儲備,提升個人的執教水平;其次,拋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改革創新。進而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蒲明川.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48-49.
[2]姜成波.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45.
[3]吳周立.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J].學周刊,2019(1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