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菁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進展,幼兒園教學的相關理念與課程也在不斷發生改變。主題活動是幼兒進行課程學習的重要課程形式,其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要從常規的游戲活動中挖掘對幼兒的教育價值,讓游戲活動成為幼兒長期發展的重要依托,在設計時要基于兒童視角,組織幼兒開展生成性主題活動,這樣才能更加適合幼兒身心發展,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本文針對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生成性主題活動建設進行研究。
關鍵詞:兒童視角;幼兒園;生成性主題活動
一、兒童視角下生成性主題活動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幼兒自主性
基于兒童視角的生成性主題活動有助于提升幼兒自主性,是指保持幼兒本真、尊重幼兒自身的活動,其站在幼兒的視角與立場,按照幼兒喜歡的形式,遵從其思考模式,在此基礎上生成以幼兒為主體的主題活動,其更加關注幼兒本身,幫助幼兒在情感方面、認知方面、生活技能方面得到良好的提升,該課程內容非常適合幼兒的發展。
(二)確保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游戲活動中,多數游戲形式都是按照教材編排的,雖然幼兒真實參與到每個環節,但在實際開展中其內心想法與真實聲音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兒童視角下的活動更加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注重了解幼兒到底需要什么、想法是怎樣的,以此開展符合其喜好與需求的活動,進而可以讓其可以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并為其成長提供推動力。
二、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生成性主題活動建設策略
(一)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發揮幼兒自主性
游戲的本質在于對幼兒已有經驗或新學知識的再利用,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多傾聽幼兒的聲音,尊重幼兒的想法,為其提供自由擴展、積極參與的機會,讓幼兒在不斷參與中將自身的經驗運動起來,并不斷嘗試與摸索,獲得新的經驗,以充分發揮其自主性。此類游戲并非教師自己決定、設立的,也不是幼兒獨自決定,而是由所有幼兒與教師共同建立的民主、自由的活動。
例如,幼兒園附近在建造樓房,每天都有工人在施工,小朋友們非常好奇建筑工人是如何將小小的磚頭建造成多種多樣的建筑物的,經過師幼的共同討論,我們生成了“了不起的建筑師”這一主題活動,深度挖掘,開展了一系列的游戲活動。活動開展前,我組織幼兒與家長收集各種各樣的廢舊物品,如廢舊積木、紙盒、廢舊茶葉罐等。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幼兒們將各種大小的廢舊物品放在了活動室里,幼兒們拿著這些物品擺放出各種造型,接著教師為幼兒創建情境:“今天我們每位小朋友都是優秀的建筑師,我們一起用這些“磚塊”來建造房子吧!”接著幼兒們分開找“磚塊”,他們此時轉變為建筑工人的角色,用身體模仿建筑工人的動作,有的幼兒遞磚塊,有的幼兒砌墻,分工明確,所有幼兒很快可以融入進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借此組織美術活動“小小建筑師”、“建筑師的一天”演講比賽等。
(二)從生活取材,激發幼兒參與熱情
幼兒年齡較小,性格較為鮮明,教師在傳授一定道理時不能采取說教式,這樣幼兒無法長時間記憶、難以深入了解,且會逐漸失去了解興趣,對幼兒的成長沒有太大幫助。對此,教師可以合理利用生活的材料,就地取材,為幼兒創建熟悉的場景,在場景中體現教育價值,一方面激發幼兒參與熱情,另一方面可以潛移默化影響幼兒。
例如,“米”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雖然幼兒在生活中經常吃到米飯,但多數幼兒并不知道“米是怎么來的”,對此師幼生成了圍繞“米”的一系列主題活動。在主題實施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開展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如帶領幼兒參觀超市米柜,了解米的種類與各種衍生品,感受農業技術的更新;播放“米飯從哪里來”PPT課件,讓幼兒了解到米的來源,包括種植過程、各個階段的名稱、加工流程等,通過了解種植過程感受農民種植的辛勤勞動,教育幼兒要珍惜糧食、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等等。
(三)靈活轉變教師角色,擴展幼兒活動空間
教師是幼兒教育中的創造者,可以在教育進行中扮演多種角色,其中最多、最常見的角色是管教者,但在幼兒活動中,教師要盡量避免使用“管教者”這一角色,避免對幼兒互動較大的控制與決定,要學會當參與者、配合者、旁觀者、支持者。幼兒在不同活動中對教師角色的需求不同,教師要靈活轉變角色,積極融入幼兒群體中,以擴展幼兒活動、發揮的空間。
部分教師在日常活動中普遍任由幼兒玩耍,經常扮演旁觀者的角色,脫離幼兒活動,而幼兒表示更希望教師由旁觀者的角色轉變為合作者、陪伴者的角色,希望教師能和他們參與到活動中,成為他們在活動中的玩伴。
(四)創新主題活動,提升活動教育價值
幼兒本身較為喜歡新鮮事物,教師若在開展活動中一直按照單一形式、單一玩法組織幼兒,長時間會導致幼兒出現厭倦、配合度降低情況,進而引起活動效果下降,教育價值難以體現。因此,教師要積極創新主題形式,原有游戲創新玩法、引進新游戲形式、綜合多種游戲等,打造出高效、高質量的生成新主題活動。
例如,教師組織幼兒“搶椅子”活動,以往游戲形式是按照音樂節奏圍著椅子走動,等音樂停下來需要幼兒快速搶到椅子并坐下,為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可以對其中的規則適當調整,首先引導幼兒:“小椅子有很多有趣的玩法,今天來做一個全新的搶椅子游戲,好不好?”接著介紹規則,一種是雙腳跳搶椅子,幼兒跟隨音樂圍著椅子雙腳跳,音樂停下時快速找到一把椅子站上去或坐上去;一種是蛇形跑搶椅子,拉開椅子之間的距離,讓幼兒在椅子之間蛇形穿梭;一種是大圈套小圈搶椅子,將幼兒順序打亂,幼兒正常按照音樂繞著椅子走,但音樂停下時需要男生搶外圈的椅子,女生搶內圈的椅子。創新的形式可以提升幼兒的興奮度與積極性,可以讓幼兒在逐漸提升難度的游戲中提升自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師對幼兒來說既是引導者、管理者的身份,也可以是朋友、伙伴的角色。教師要善于站在幼兒的角度分析活動形式,在活動中多轉變自身角色,生成多種主題活動,這樣才能更符合幼兒的發展,幫助幼兒綜合能力得到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冰清.兒童視域觀照下幼兒園美術活動存在的問題與相關思考——以中班美術活動“煙花”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4}(16):129-130.
[2]李萍. 在生成活動中發展孩子的自主性——生成性主題活動《自動門》的感悟與反思[A]. 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