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慧
摘要:我們知道小學語文在傳統教學方式幾乎大同小異,而教學方式的定位受思維定式革新的直接影響,好的思維模式一定會綻放出全新的教學方式,本文就何謂創新思維展開討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并總結出幾點有效的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創新思維;語文教學;復述
一、何謂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思維的高級形態,因此既有一般思維的基本性質,又有其自身特征,其最大特點在于它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這一特性可以很好的激發大腦系統思維的潛能,迸發出全新的、優越的、新穎的思維模式定式。普通勞動者的創造性活動,藝術家的創作,甚至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解決從未遇到過的難題的活動都是創新思維,發現新路子的思維都屬于創新思維。創新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通過人們的學習和實踐不斷培養出來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靈活的運用教科書,把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1、立足雙基,精心設置教案,激發創新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仍占主導地位。如單純機械的跟讀,程式化的操練等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了可憐的應聲蟲或是人云亦云的鸚鵡。這些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埋沒了學生的閃光點,創新思維也得不到很好的發展。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課前備課,精心設計教案,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把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學好,掌握好基本技能技巧。要求學生在練習應用中學習知識,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然后把掌握知識的重點放在啟發思考力上,根據學生思考的方式和特點,通過各種渠道把知識結構鋪建成學生思維的方式,通過提問、啟發、點撥來引導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訓練思維方法,并用思維方法指導學習。也就是古語所云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了解了如何學習的方法,掌握了學習的技能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透析所學習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營造寬松、愉悅的心理氛圍,激發創新思維
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注意結合學生好動、愛說、愛唱,善于模仿等特點,通過說唱、游戲,使學生主動、大膽、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在語言、表情、態度等方面都應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關懷、欣賞、肯定和鼓勵,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減少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讓他們有成就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建立一種平等和諧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教師還要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努力掌握時代所要求的知識。了解學生的喜好,要與學生有共同語言,掃除代溝。所以無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課外,都要努力營造這種良好的氛圍,并且根據語言點設計一些學生所喜歡的游戲。
3、有效地運用復述,開發創新思維
伴隨著現代化教學思維定式的不斷革新,教育手段和教學模式的改變,以拓寬學生思維和視野范圍為起點,推動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改變學生固有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的形成。然而,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問題上,要從改革教學方法入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復述的方法進行教學,鞏固知識。復述是思維意識的鞏固,是基礎知識的夯實過程,更是訓練學生激發思維意識形成的重要過程。復述并非我們理解的重復性操作,更是創新性操作,是讓學生在所認知到的課文原文的基礎上,對故事的發展進行大膽、合理、創新性的構想和想象,在課文原文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加工、整理、擴充、創新等操作后再實施改寫后進行復述。這樣做,能夠促進學生語言知識能力的迅速轉化,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其創造性思維。創造性復述可分為三種:
1、變更復述:讓學生劃出句子或段落中的重點描述人物的語句或者詞匯,通過文中的人物、人稱、時間等相關要素的變換,讓學生通過語言從新復述一段新的文章體裁。如在教學口語交際時,可以把人稱改了再讓學生進行復述。
2、續編復述:利用學生固有的世界觀,發揮學生大膽的想象,實踐中可根據文中的一段故事片段,讓學生自發的想象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結局,這種復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意識。如在教學作文續寫時展開聯想進行復述。
3、概括性復述:概括性復述就要求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辨別能力,學生能夠很好的詮釋段落的中心思想,是需要不斷的對知識進行積累和實踐。根據材料所展示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推理,這是較高水平的復述,學生需要有很強的歸納推理能力。如在教學短篇小說時讓學生針對故事的具體內容進行復述。
復述是一種培養學生各種語言能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教學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同層次,選擇適當方法,靈活使用,使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4、積極評價,鼓勵創新思維
學生是一個需要肯定表揚、需要體驗成功喜悅刺激的群體。課堂上,學生只有處于一種和諧寬松的環境中,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這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學習結果、反應等,做出積極主動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評價中,注意客觀、公正、熱情、誠懇,使學生體驗到評價的嚴肅性,注意發揮評價的鼓勵作用。以鼓勵為主。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不同程度的贊揚,如“我的理想”作文。對于作文中的錯誤,也不單單劃錯就了事,而是在錯誤部分下面劃線,并在作業旁注上“?”,示意學生再考慮。
綜上所述,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就是對學生擁有積極心態的鼓勵,學生也只有在滿懷信心地看待和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他們所表達的才是他們所了解的真實想法,教師的職能不僅是教和授,更是輔助和推動,讓學生的學習自主起來,有自己的思想和方向,教會他們與教師和同學們進行思想溝通和問題的辯證,只有通過他們親身經歷并驗證取得進步之后,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以發展,并最終使學生發展成為勇于思考,勇于創新的時代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丁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04):20.
[2]趙瑩鳳.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