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鈺露
一、故事緣起:(背景)
這個故事發生在上學期的冬天,戶外活動時間,孩子們涌向了大操場上的各個游戲場地。“快看!這里有冰!”瞬間把孩子們都吸引了過來!
(思考與支持:大班幼兒好奇心、探索性很強。《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得經驗。孩子們偶然發現了“冰”,并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為什么會有冰”“冰從哪兒來”這些成為孩子們熱議的話題。《指南》中也指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于是我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生發了“冰冰”有禮的故事。)
二、“冰冰有禮”故事展開:
(一)什么樣的溫度下會有冰?
萌萌:“氣溫低的時候會結冰。”
老師:“多少度的時候會結冰呢?”
瑞瑞:“就是很冷很冷的時候,我也不知道多少度才是冷。”
(思考與支持:由此可見,孩子的已有經驗里,已具備“氣溫極低的時候會出現結冰現象”這一知識,但對于具體的氣溫條件和結冰過程的知識經驗還是比較匱乏的。如何讓孩子深入地體驗和了解“結冰”現象呢,我們和孩子在商討中找到了解決的好辦法,通過兩種方式幫助孩子獲取經驗。)
方法一:實驗“今天會結冰嗎?”
第一次實驗:水放在外面,沒有結冰。第二次實驗:水放在外面,結冰了。
小朋友通過看自己的記錄發現,溫度可能要到零下5度以下才可能結冰。
方法二:上網查找科普小知識
結冰的過程:
通過讓孩子們觀看小視頻,了解水結冰是一個放熱過程,要讓水結冰塊,必須將水溫降低至冰的熔點。水結冰需要溫度小于等于0攝氏度。
原來,冰是寒冷的冬天送給我們的禮物呢!
(二)幼兒園哪里還有冰?
1.幼兒猜想
大家覺得小池塘里、滑梯上……可能有冰,是不是如此呢?孩子們找了起來……
2.找冰大行動
大家在管子里、洗手池、輪胎里……都找到了冰。這時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3.思考:為什么這幾個地方會有冰?
妞妞:我在輪胎里找到了冰。
一一:我在洗手池里找到了冰。
小米:為什么這些地方會有冰呢?
于是我們以此為話題進行了討論,孩子們透過現象來分析問題,最終得出一個共同點:這幾個地方都有水,潮濕的地方遇到低溫就會結冰
孩子們一起討論、分析著自己的小發現,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經驗互為補充,不斷豐富。
4.意外小收獲:快樂滑冰
小河里結了一層冰,我們能站上去嗎?孩子們議論紛紛,膽大的孩子開始在小橋下面的冰面上試了試,發現能夠在上面玩,于是召集了小伙伴一起開始了滑冰游戲,太神奇了,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思考與支持: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在此階段幼兒在與冰積極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提升孩子的探索解決問題能力。)
(三)我也想擁有一塊晶瑩剔透的“水晶”(冰)
萌萌:冰好漂亮啊!像水晶,可以做公主的皇冠。
點點:亮晶晶的像鉆石,我要把它送給媽媽。
小藝:可是我們要怎么樣才能把它取出來呢?
小池塘、洗手池、輪胎里都有冰,于是孩子們開始想辦法取冰。
1.小朋友的好辦法
2.好辦法用起來
小雪:用塑料管子和湯勺幫忙,取出來了許多冰
瑞瑞:直接用手拿也可以取冰。
點點:我用的是跳繩的柄,用力敲一敲,冰就掉下來了,就能取到冰了。
萌萌:我用玩具碗去取的冰,用力敲一敲、挖一挖也可以取冰。
(四)神奇的冰
軒軒:快看,我拿到了一塊超級大的冰,放學的時候能帶回家嗎?
開心:到下午就變成水了。
小雪:我們有辦法不讓冰化掉。
點點:樹葉能被凍在冰里,那小玩具和其他漂亮的東西可以被凍住嗎?
趣味制冰
怎么做呢?孩子們可是做了一番功課啦!瞧瞧制作過程啦!
制冰開始啦:
先在自己喜歡的器皿里裝適量的水,再將喜歡的物品放入水中,然后放一根繩子,最后將裝有水的器皿放到室外靜置一段時間,耐心等待。
冰鑼完成啦
經過一晚上的低溫,水果然凍成了冰。孩子們覺得太神奇了,花朵、小球、山楂和彩條都被凍住了!并且查了資料知道這種漂亮的東西叫冰鑼!
(思考與支持:虞永平教授說過:課程就在兒童的生活和行動里。大自然的點滴變化總逃不過孩子們的眼睛。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在孩子們眼中都充滿著哲理和趣味,延伸出很多說不完的話題。冰是大自然給予的一份禮物,孩子們了解自然,敬畏自然,也感恩大自然,大自然就是孩子們的成長源泉,冰帶給孩子們的,遠遠不止驚喜……
孩子們覺得這么漂亮的冰鑼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禮物呢,神奇又美麗!孩子們開始設計自己想做的冰鑼,各有特色呢!
冰在生活中的運用
冰塊可以用于保鮮。
摔傷了,可以用冰袋敷一敷;天氣熱的時候還可以降溫呢!
摔傷了,可以用冰袋敷一敷;天氣熱的時候還可以降溫呢!
在老師的參與支持下,孩子們持續地進行著“關于冰”的探索。他們的經驗不斷得到拓展,探究能力不斷提升,而我們也一直收獲著來自孩子們的驚喜發現!
三、活動感悟:
幼兒:幼兒在課程故事行進中的收獲,首先孩子們是從興趣出發,開啟自主自發的學習與探索。幼兒通過一次次的操作獲得知識,利用已有知識獲取更多新知,從淺到深,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內驅力。幼兒在課程故事的開展中逐漸擁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于教師而言,我們的收獲是,看見兒童,及時的捕捉孩子生活中的偶發事件。發現兒童,抓住幼兒興趣點。支持兒童,在過程中為幼兒搭建支架。助推兒童,不斷的支持和鼓勵幼兒去收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