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各行各業均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而人才則是推動企業發展、社會進步的關鍵性因素。為此,我國教育部門對人才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德育勵志教育是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學生思想品質的重要教育形式。我國初中教學工作者,在做好各項學科教育的同時,逐步加大了德育勵志教育在學科教育中的滲透力度。本文則結合教育中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滲透策略。以供相關教學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德育;勵志教育;滲透策略
勵志教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勵志教學質量則會受到諸多內外因素的影響。比如,教師或者學校給予的重視程度,教學方法的合理性等。以下內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勵志教育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對策。
1初中德育中勵志教育問題
1.1未給予德育勵志教育足夠的重視
從初中教學情況來看,因學校或者教師等未給予德育勵志教育足夠的重視,導致勵志教育成效甚微。在我國多數初中學校,學校或者教學人員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學科知識教學上,卻未充分認識到勵志教育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未認真分析教學內容中蘊含的勵志知識,進而影響到勵志教育知識的滲透質量。
1.2學校未建立起完善的勵志教育機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初中學生接觸電子設備的幾率大大增加。面對繁雜的思想價值觀念,學生的辨別能力較差,極易受到不良思想理念的侵蝕,進而形成錯誤的價值體系。社會中頻現的惡性初中生社會事件,向我國初中學校敲響了警鐘,并對初中學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現實中,因部分初中學校未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等建立起健全的勵志教育機制,導致勵志教育中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互脫節,進而影響到勵志教學成效。
1.3教學方法缺乏合理性
教學方法的科學性直接影響到初中德育勵志教學成效。在現實中,有些初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缺乏合理性,不僅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造成大量教學資源的浪費。比如,有些教師仍然延續著過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枯燥的課堂教學氛圍,大幅度降低了德育勵志知識傳輸效率。
2初中德育中勵志教育的滲透策略
2.1給予德育勵志教育足夠的重視
首先,學校或者教學人員應該給予德育勵志教育足夠的重視。各個學科教學工作者要認真研讀學科知識中所包含的勵志教育知識,并將勵志教育滲透都學科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并幫助學生建立起健全的價值體系。其次,初中德育教師要積極貫徹與執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接受程度等,為學生選擇出高質量的勵志教育案例,幫助學生體會到勵志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斷積累良好的品格,激勵自身全方位發展。
2.2建立完善的教育機制
首先,建立起完善的教師德育勵志教育引導機制。學校要幫助教師意識到勵志教育的重要性,并引導著教師樹立先進的德育教育理念,并將各項教育任務落實到各個教學工作者身上,推動德育勵志教育工作有序進行。其次,積極組織勵志教育課程。初中學校,應該結合新時期教學工作需要,積極為學生研發勵志校本課程,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勵志知識,進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或者生活實踐。最后,積極組織課外實踐教育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需要,為學生播放勵志影視、勵志人物事例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2.3合理改進教學方法
新時期,初中德育教師或者學科教學人員應該結合勵志教育現狀,不斷更新與優化教學方法,以此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并優化教學成效。首先,在選取教學方法時,教師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出最佳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積極引入多媒體教學方法,將德育勵志知識以短視頻、圖片等方式直觀地呈現給學生,使得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勵志知識。亦或者,教師可以定期不定期舉辦一些趣味性的知識競賽,調動起學生的德育勵志教育參與積極性。在課余時間,教師要積極引導著學生參加一些課外健步走活動或者公益助人活動,激勵著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為社會或者大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端正學生的價值體系。其次,教師要與學生家長建立起良好的協作關系。通過與家長積極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在生活或者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制定出富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品質。
3結束語
總之,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育部門對學生德育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勵志教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因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缺乏多元性、勵志教育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等諸多問題,直接降低了初中德育勵志教育效果。以上內容在分析了相關教學問題后,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給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并促進褚初中德育勵志教育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黃永波,高雙方.初中德育中勵志教育的滲透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97.
[2]刁小偉.初中丁瑞軍.初中德育中勵志教育的滲透策略探析[J].新課程(下),2019(9):2248.
[3]德育中勵志教育的滲透方案分析[J].新課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