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 劉文彬 楊國福
教育科學研究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究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單地說,就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以解決新問題的活動。教育科研是有目的的、有計劃的、連續的、系統的探索活動。具有選題的針對性、方法的恰當性、過程的完整性。中小學教師科研知識較少,尤其是在課題的申報、研究和結題等環節上比較困難。比如,課題結題前的備工作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做好了也有利于課題的順利結題,現僅就課題結題前要做的幾項準備工作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般而言,我們課題研究結束后,便要申請對該課題研究的成果進行評審,經專家鑒定后,方可結題,進行推廣。這個環節直接關系到課題鑒定的成敗。從我從事多年的教育科學研究的經驗來看,結題準備工作一定要細致、科學、周全。課題結題前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分析結題條件
當我們按照課題的研究實施方案完成了研究任務后,我們要對照方案一項一項的檢查完成情況,以便查漏補缺,主要是看研究的目的是否達到,各階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動是否按研究方案得到落實,看看研究的質量水平如何,研究的成果是不是有價值,成果是不是有創新性和推廣價值,還要看看我們研究的各種研究資料是否齊全。
2.整理研究材料
一項研究課題在申請結題時候,必須要提供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規范的材料供專家審閱,整理完整、科學、規范的課題結題材料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鑒別,就是篩選。課題研究結束后,我們應該對所有材料進行甄別,對不可靠、不必要或與課題不相關的材料進行篩出,保留有價值的聯系。
第二步,分類,分四類:
一類是結果材料,主要有研究報告、論文(含發表和未發表的文章)、個案分析、調查報告、地方教材、獲獎證書、媒體報道等文字材料和軟盤、圖表等非文字成果。
二類是原始材料,即在研究過程中進行觀察、調查等方式采集的所有與課題有關的有保存價值的材料,如問卷、訪問筆錄、調查表、研討會記錄、活動圖片等。
三類是工作材料,主要包括立項申報書,批復文件(通知)、開題報告(實施方案)、中期報告、階段計劃總結、研究工作報告、參與研究人員的基本情況,研究人員變更說明以及結題申請報告及批復等。
四類是主體材料,課題立項通知書、《課題申請·評審書》、開題報告(實施方案)、中期報告、《***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果評審表》、成果主件(研究總報告)、成果附件(書稿及合同、著作、已發表和未發表的相關研究論文)、相關證明(領導批示、獲獎情況、媒體報道等的證明文件)、重要變更的申請及獲準批復。
第三步,編目。上述四類材料分類后分別編上目錄并裝訂成冊將以上三類材料編目裝訂成冊。
3、撰寫研究報告
結題前的準備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撰寫好課題結題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就是用文字、圖表、公式等符號形式表達教育研究成果的形式。
依據研究內容和方法的不同,研究報告也有不同的類型。一類是實證性研究的報告;一類是理論性研究報告重點說一下實證性研究報告的一般寫法。就實證性研究報告而言一般包括:教育調查報告、教育行動研究報告、教育實驗報告和教育經驗總結報告等。
以上四類的實證性研究報告,具體寫法上雖不相同,但還是有共性可找,它們的結構一般由三個主要部分和三個次要部分組成。即:三個主要部分是:前言、正文和結論;三個次要部分是:標題、署名和引文注釋或參考文獻:。這6個部分所包含的具體內容為:標題、署名、問題的提出(該內容應包括課題研究的背景、同類課題研究的形狀、該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等三方面內容)、研究的目的和內容、研究的方法和步驟、研究的結果(該內容是重點,文字要占整個報告的3/5,要用案例和數據說話)、研究的效果及分析、引文注釋或參考文獻:
4.申請結題鑒定
課題結題準備工作最后一項工作就寫好結題申請報告,申請報告要簡明扼要。評審部門接到申請報告后,根據準備情況下結題批復,決定評審鑒定。
鑒定的形式一般有兩種,一是現場會議方式評審,二是通信方式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