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玥
民俗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從鐘敬文先生開始就強調民俗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解釋和服務功能,民俗學是一門關注人類日常生活的人文學科,可以指導我們更好地生活。鐘敬文先生主編的《民俗學概論》至今仍是各個高校進行民俗學教學時所采用的首選教材,在其中他提出了民俗具有教化、規范、維系、調節的社會功能,這也就決定了民俗學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四個社會功能為切入點,分別詮釋民俗學的現實意義。
從全球范圍來看,現代民俗學學科體系是伴隨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結構與社會生活劇烈變化而逐步確立起來的。也正是由于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開始重視自身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開始追求現實生活,以謀求現世的幸福為生活主題曲。十八世紀下半葉德國歌德、赫爾德等人鼓吹的民族主義與浪漫主義為十九世紀初現代民俗學學科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在以德國、芬蘭等國家和地區為代表的歐陸民俗研究出現近半個世紀后,一八四六年英國博物學家湯姆斯首次提出“Folklore”這個概念,用以指代民眾的知識,在民俗學史的經典論述中,Folklore概念的提出標志著現代學術意義上的民俗學正式形成。二十世紀初,此概念又幾經輾轉傳到中國,最終被確定為“民俗”,同時也指代研究民俗的學問,即“民俗學”。雖說由于全球化時代和科技飛速發展等多因素,民俗學研究課題面臨深化改革和被動的創新發展等問題,民俗學作為一門相對較年輕的學科,也是依靠人類智慧的結晶和生活經驗的總結發展起來的,民俗學對傳統節日、文學創作、社會格局、政治制度、行業規范、社交禮儀、養生健康等具有深遠持久的意義。
一、教化
教化,即教育和感化,鐘敬文先生在《民俗學概論》中提到,笑話是“生活故事接近而篇幅特別短小的一種故事體裁,它大多截取人物生活的一個片段,是口頭敘事文學中專門進行諷刺和嘲笑否定性言行和現象的故事”。民間故事以它“接地氣”的語言完成感化人民和教育大眾的雙重任務,對于兒童啟蒙、中年工作、晚年生活等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以神話為例,其虛構性和浪漫的想象,體現了我們的祖先在探索自然、謀求生存時的智慧,盤古開天辟地、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故事,其中蘊含的不畏艱險、集體主義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無論是八年抗日的浴血奮戰和壯烈犧牲,還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國人民面對每一次苦難時,這種精神在苦難中熠熠生輝,支撐著民族前進。
二、規范
規范,即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的標準,陳勤建先生認為:“所謂民俗,即是‘人’俗”,就是“現實社會民眾群體中風行的不成文(法)的規矩。” 由于我國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歷史發展時期都是以農業為主的農耕國家,在物質生產方面的農業民俗,例如“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朗朗上口的節氣歌,表現了每一個節氣都伴隨著特定的農事活動和有趣的民俗活動,“清明吃潤餅,立春吃蔥韭,冬至吃湯圓餃子……”在無形中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人們按照二十四節氣進行農業耕種、增減衣物、吃食飲茶等,一年四季的生活井井有條。
三、維系
維系,即維持和練習,達到保持不使其渙散的目的。春節是傳統歷法新年的開端,是中國的第一大節,除夕的年夜飯,更是具有非凡的意義。從民俗學角度看,民俗可以反應“一個國家和民族中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文化,”民俗的存在又為年夜飯賦予了很多文化性質,使之成為包含多種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首先,年夜飯的意義除去充饑之外,更多是對過去一年的回憶和總結、對即將到來一年的期待和愿景,因此,在備料、名稱、擺盤上已經有頗多講究,雞鴨魚肉樣樣俱全,古時有以天、地、人為三元的,取三元吉祥之意,命名為“三元白汁鴨”,祝開年大吉、愿諸事如意之意;其中以魚必不可少,寓意為“年年有余”;比平日里更注重菜肴的形象特征和藝術造型效果,比如龍船送寶、百鳥歸巢等此類名稱無不取美好的意象,不僅寄托了長輩對晚輩的期望,還有晚輩對長輩的祝福。其次,年夜飯是團圓飯,晚清詩人筱廷在《成都年景竹枝詞》中說 :“一餐年飯送殘年,臘味鮮肴雜幾筵。歡喜連天堂屋內,一家大小合團圓。”一首小詩生動體現了除夕夜一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景象。盛飯菜的器皿和人們坐的桌凳一般均采用圓形、方形,取天圓地方、團團圓圓、闔家美滿之意,之后由長輩先動筷,晚輩方可隨后。最后,以上對菜名的命名和理解、晚輩和長輩相處的行為規范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特有的默契,是維系家庭和諧、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的強大力量。
四、調節
調節,即整理、調制、使適度。民間藝術作為民俗其中的一個種類,以一種較為直觀、立體的方式滲透在人們日常的生活起居。以河南省開封市為例,每年在春節期間舉辦一次的開封廟會集中展示了豐富多彩、特色濃郁的民間藝術。舞龍舞獅、盤鼓、旱船等以其傳統性、多樣性和廣泛性,增強了市民們的文化認同感,給普通百姓的生活增添了儀式感,給在外忙碌一年的游子提供了一個感情寄托和外出賞玩的場所。鳥市養鳥是七朝古都開封的風俗,是其他古都都所不及的特點。追溯汴京鳥市的歷史,在《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到了清代,開封的養鳥達到鼎盛時期,鳥市就在大相國寺。近年來在汴京公園西側自發形成的汴京鳥市,是開封市一個獨特的景觀。開封的元宵燈會自宋代以來綿延千年,每當元宵之夜,市內造型各異的彩燈比比皆是,整個古城璀璨奪目,好一個“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絢爛風姿。
結語
綜上所述,民俗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和多個學科相交叉,不單單是表面的語言、飲食習慣等的概括或闡述,更重要的是無形中、隨時隨地對每一個人產生的影響。民俗學也漸漸超越了國家與民族的局限,對人類共通文化、全球問題等多方面進行的探索與表達,推動了我們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