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高計劃”和“雙城經濟圈”為新時代成渝地區高職院校發展提供了融合化與高水平發展的立體性契機。圍繞以高職院校人工智能專業群建設的現狀為研究對象,以“雙高計劃”為專業群水平提升的指向,以“成渝雙城經濟圈”為專業群服務面的拓展,探索人工智能高水平專業群人才培養定位,專業群對接智慧城市價值鏈,實現專業群對應產業鏈,符合產業鏈走向,符合數據流方向,促進人工智能專業群人才高質量培養。
關鍵詞:雙城經濟圈;人才培養;人工智能
一、專業群與產業鏈的對應性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近年來緊抓大數據產業機遇,建設有國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城市、首批大數據試點區域,如今正依托重慶云谷大數據產業園,搶抓全國、全市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機遇,積極建設智慧城市。
對接智慧城市產業價值鏈,以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開設的7個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為例,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支持。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主要對接智慧網絡部署與網站建設。移動應用開發專業重點面向手機端、平板端智慧城市APP業務邏輯設計與開發。移動互聯網專業重點面向在物聯網的基礎上,完成嵌入式智慧城市終端功能開發。智能產品開發專業主要對接智慧城市建設智能產品的維護與推廣。云計算技術專業重點向數據庫應用、云計算應用、網絡安全應用方向發展,主要對接智慧城市云存儲、云安全、云計算產業。大數據技術專業和人工智能專業重點向大數據采集、大數據清洗、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應用方向發展,主要對接智慧城市數據中心建設與智慧城市數據智能化建設。
二、專業群組群邏輯
以人工智能專業作為群內核心專業,在專業群中發揮以用驅動作用,主要培養學生以數據驅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能力,大數據技術專業培養學生操控數據能力,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培養學生網站設計與管理能力,移動互聯網專業與云計算專業培養學生移動網絡服務管理能力與云計算數據庫服務管理能力,移動應用開發專業培養學生移動端APP設計能力,智能產品開發專業培養學生智能產品服務管理能力,從而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教學資源共享,培養具備“善技術,巧應用”核心技術能力的復合型技能應用人才。
三、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培養具有“愛心、責任、服務、奉獻”職業精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智慧城市信息技術能力,面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下的智慧城市產業鏈和行業企業崗位群,以硬件保障、終端開發、產品運營、數據共享分析、人工智能為重點,立足西部、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學生目標如下:
① 培養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智慧城市網頁建設與智慧城市網絡布置的能力,從事網絡及網站工程師崗位;
② 培養智能產品開發學生,能夠具備智慧城市產品推廣與產品維護的能力,從事產品運營與智能產品工程師崗位;
③ 培養移動應用開發專業學生,能夠獨立開發智慧城市終端APP業務的能力,從事安卓開發工程師與小程序開發工程師崗位;
④ 培養移動互聯網專業學生,能夠具有完成智慧城市終端交互設計與業務推廣的能力,從事前端工程師與產品經理崗位;
⑤ 培養云計算專業學生,能夠獨立的維護智慧城市云端環境與云安全的能力,從事云環境運維工程師與信息安全工程師崗位;
⑥ 培養大數據專業學生,能夠獨立進行智慧城市數據采集與分析及界面可視化的能力,從事大數據運維和大數據分析工程師崗位;
⑦ 培養人工智能專業學生,能夠通過大數據進行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訓練的能力,從事AI工程師與AI產品經理崗位。
參考文獻:
[1]葉緒娟.新時期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的現狀與調整方向 [J].南方農機,2020,51(10):81-83.
[2]祝振欣.基于學科視角下軟件技術專業課程群的建設與規劃[J].辦公自動化,2021,26(12):42-43.
[3]尹霞,凌旭,戴俊良.高職院校智能制造特色專業群的建設與實踐[J].內燃機與配件,2021(10):249-250.
基金:2021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一般項目:成渝雙城經濟圈背景下高職高水平信息技術專業群建設研究(21SKGH375);2020年重慶財經職業學院校級重點課題:雙城記背景下人工智能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研究與探索。
作者簡介:鄧小云(1987-),女,漢族,重慶永川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移動應用開發、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