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鄭
1 背景
技巧類項目是體操的內容之一,是通過對單個項目的學習與掌握,進一步完成由單個動作連接而成的整套動作,并通過練習提高身體各項素質,最終實現全面鍛煉身體的目的。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黃金期,可塑性強,學動作快,此時進行技巧項目的練習,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形體,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技巧類項目技術較為復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要求頗高。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在授課方式上進行創新,即運用微視頻教學的方式來突破,使學生能夠更好得掌握技能。
1.1 傳統“面授”式教學的缺陷和不足
(1)學生人均教學時間不足。
傳統“面授”式教學往往一位老師要面對三四十位學生進行教學,練習指導時間分攤到每一位學生上可能連30 秒都不到。
(2)動作示范次數有限。老師無法做到每次指導時都做一遍動作示范。
(3)對體育老師專業技能要求很高。體操技能不夠扎實或年齡較大的體育老師動作示范不夠到位,直接影響到學生完成動作的質量。
1.2 “微課視頻”相較“傳統面授”教學的優勢:
(1)可反復觀看。學生對技術動作可以反復的觀看,做到“哪里不懂看哪里”,跟著微課一步步進行練習,提高學習效率。
(2)示范動作規范。由體操專業的老師和動作質量高的學生來進行微視頻的拍攝,保證教學動作的規范性和高質量。
(3)“一對一”教學不僅在課堂中可以看,還能在家里觀看練習,實現“一對一”教學。
2 技巧類微課視頻設計與教學實踐
根據項目特點設計制作微課視頻,并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實踐操作,同時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力求做到最好。
2.1 結合內容和項目特點設計微課視頻
各技巧類項目的特點進行微課視頻的設計,包括語言講解詞、重難點技術的教學方法、練習手段、后期制作等環節,分步驟逐一錄制教學微視頻。
(1)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動作特性創編視頻講解詞及教學口訣。
例如:
水平一:《滾翻》口訣:小小烏龜背靠墊,頭粘膝蓋手抱腿,變成小球前后滾。(水平一的孩子形象思維比較好,所以口訣要形象又具有童趣)。
水平二、三:《側手翻》口訣:手腳依次走一線,身體翻轉一垂面。
水平四:《肩肘倒立》口訣:倒、撐、夾、伸、挺、繃。(水平四的學生認知能力較強,所以口訣簡潔明了)。
(2)“微課”制作與保存
錄制“微課”教學視頻挑選有體操或舞蹈基礎的學生,女生2人,男生1人(更貼近學生,激發其他同學的學習興趣,提升自信心)。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教授及拍攝。然后對錄像進行后期剪輯、配音、注解等處理,完成“微課”視頻的制作。
關注個體差異,分層制作考慮到班里不同能力層次的同學,我們的教學視頻設有兩塊內容:“基礎動作”和“拓展動作”?;A動作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完成,拓展動作是同學們在已經掌握“基礎動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練習。
2.2 微課視頻教學實踐
課例:《肩肘倒立》(水平四 課時2)
教學重點:肩、肘、頭著墊支撐穩,夾肘立腰,繃腳尖。
教學難點:兩肘關節內夾,控制身體平衡。
基本內容部分教學環節:
老師跟著視頻講解一起做“肩肘倒立”的動作示范,側面、正面、背面示范共3次,學生仔細觀看。接下來,學生分組跟著視頻一起練習,特別注意觀察如何將手臂夾緊,很重要。兩人練習,兩人保護與幫助,時間10分鐘,開始。
練習中,學生的活動:
學生跟著《肩肘倒立》微課視頻練習。一些同學在夾肘關節的環節上不是很清楚,就將視頻定格在這個片段反復觀看,再練習,尋找用力點,學會夾手肘的動作。一些同學身體已經撐起來了,可是不能保持一條直線,于是再停下來觀看視頻。發現原來沒有頂髖,于是在保護同學的幫助下,將動作做標準。
練習中,老師的活動:
老師巡回指導,幫助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動作,使能力弱的同學形成動作,使能力強的同學規范動作。與此同時,用手機將好的動作和有問題的動作拍攝下來,以備后用。
10分鐘后,教師吹哨集合……
教師將剛剛練習時拍下來的動作照片投影在電子屏幕上,與同學們一起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法。再進行5分鐘改進提高練習。
5分鐘后,教師吹哨集合……
在老師的組織下,各組進行展示,老師為每一組動作拍照。所有組完成展示后,教師將8組照片都投影在電子屏上,讓所有同學進行現場評價,最后評出了2組最佳獎……
本課利用了“微課”視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反復觀看自己薄弱的環節,反復地“定點”練習,極大得提高了練習效率。同時,課堂還運用多媒體投屏功能,對學生的動作實時分析、指導和評價,使評價更客觀公正,更有實效性。在激發了學生練習積極性的同時,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 成效與思考
通過“微課視頻”教學,同學們在學習技巧項目的效率和質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筆者在探究“ 微課視頻”教學的過程當中進行了一些思考和設想,微課有“不受課堂時間限制、一對一教學、可以反復播放”等優點,但是要清楚的認識到不是所有體育課內容都適用微課,用不好甚至會適得其反,例如跑類教材,面授肯定比微課教學的效率要來的高。不管課堂教學的方式如何變化或創新,都要基于學情,微課始終是輔助教學的手段。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