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鳳


一、案例背景
中國孩子學習英語經常采取按部就班的模式——學字母、學音標、背單詞、背語法、背詞組。隨著時代要求與現代技術的發展,學習的方式已在悄然變得多樣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符合未來的教育發展趨勢,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推動學生學習自主性,有效擴充課堂知識容量,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在故事教學中,有效運用線上線下的融合,避免了傳統故事教學由于缺乏合適的情境和情感滲透,影響深入學習、一定程度上的思維局限性、語言發展進步幅度小等弊端。
二、關鍵詞匯線上線下混合融合故事教學
三、教材實例
牛津英語上海版5BM2U3 School subjects
P4 In the Art class
(一)課時目標
1.在故事語境中,知曉核心詞匯詞組的含義,在語境中準確運用。
2.理解故事,能根據故事內容回答,嘗試表達故事。
(二)教學準備
構建小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故事教學模式,可以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部分,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自己和學生方面,以期整個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課前,教師需要全面熟悉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并進行有效歸納總結。可以利用“空中課堂”,截取其中的重點片段,提前一天利用網絡線上平臺發送給學生進行預習。同時,教師要善于利用網絡,尋找并篩選優質的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中,轉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可以采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模式,給與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培養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適當指導,輔導學生進行協作和互動。
課后,借助網絡平臺發送分級作業及閱讀資料、繪本資源等,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水平的作業和學習資料進行學習,并在互動平臺上分享。教師根據線上數據的反饋,了解每位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及欠缺的地方,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及時對其進行個別輔導。
四、過程敘述
(一)課前
在上課前一天,通過曉黑板或者微信、QQ等平臺,推送相關預習內容。
1.任務一:
聽讀一遍課文錄音,初步熟悉課本內容,了解故事脈絡;根據老師提供的預習資料,將文中的新單詞和新知識點標記在書上。預習資料如下:
(1) 標題中的 In the Art class 和圖 1 中的 I don’t like Art class.其中的 class 都為單數,作集體名詞使用,類似 family, group等詞,標題中加定冠詞 the,意為特指
(2) just 意為“僅僅”
(3) lines and dots, line 線,dot 點
(4) nothing意為“沒有什么”
(5) look like rain, 意為“看起來像雨”
(6) carefully 仔細地(副詞),careful 仔細的(形容詞)
(7) Peter shows Danny his picture. 彼得把他的畫展示給丹尼看。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sb. 把某物展示給某人看 e.g. show Danny his picture = show his picture to Danny
(8) colour his picture 意為“為他的畫涂顏色”,colour 作動詞。完成后,同學們將自己在書上圈畫、整理的內容拍照上傳到曉黑板討論中,大家比一比誰的筆記更清晰、美觀、完善。
2.任務二:
觀看教師事先截取的空中課堂的重點內容,觀看微課后完成思維導圖中的Title、Setting和Characters這三塊內容。
(二)課中
老師將學生分成三人一組,以小組協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角色扮演
以小組為單位,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演一演,其中一人為Danny,一人為Peter,一人擔當旁白。通過沉浸式的表演,學生們能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2.問題引領
老師出示問題,小組互相討論,嘗試從文中尋找答案。
(1)At the beginning, Peter is not happy. Why?
(2)What does Peter do then?
(3)What is Peter drawing?
(4)What does Danny say about Peter's lines and dots?
(5)What does Peter draw then?
這些精心設計的問題,啟發學生自主在文中尋找答案,問答過程中,漸入佳境深入故事,厘清故事脈絡,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
3.完成思維導圖
通過角色扮演和在文中尋找答案這兩個環節之后,同學們對于文本的內容更加熟悉,因此,可以給與更高難度的任務:完成思維導圖。同學們三人一組,分工協作,分別負責beginning、middle和ending這三個部分。先將關鍵信息填寫在思維導圖中,再嘗試通過完成的思維導圖復述故事。最后,每個小組在全班面前展示,教師要及時給與評價,并組織學生互相評價,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
(三)課后
教師通過曉黑板發送如下作業,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中一項或幾項完成:
1.觀看微課《IntheArtclass》
2.給書P36、37內容配音
3.根據思維導圖復述故事
教師可以通過在線評價學生作業、設置優秀作品等方式給與學生一定的鼓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能夠激發學生的不斷奮發向上的斗志和學習興趣。對于課后作業反饋不理想的同學,教師可以及時在線上個別輔導,給與幫助,讓其一步步建立起英語學習的信心。
五、成效分析
(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通過課前組織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網上查找有關資料、查字典等方式,學生在完成預習作業時,就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反復觀看微課或者多跟讀課文錄音。這個過程需要學生自覺、自主地去完成,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大部分的同學自主學習能力較之前有顯著提升,預習作業質量越來越高。
(二)學生合作互動水平得以培養
以前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僅僅是被動的聽的角色,主體地位不明顯。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互相合作、幫助、進步。除了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學生還可以在線上以小組的形式繼續溝通學習。
(三)學生閱讀表達信心得以增強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這種新型的模式把線上和線下的優勢有效地結合起來,課堂上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借以故事開展深度學習,強化了英語閱讀表達能力,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六、實踐思考
(一)強強結合,精心篩選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課改的一次機遇,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線上資源和線下教學各有各的優缺點,教師要做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兩者的優勢強強聯合,實現多層次教學,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明確目標,精準設計
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混合式教學與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課前的自學,課中的合作探究及課后的延伸學習環節層層遞進,如:課前的自學任務不宜難度過高,應選擇難度適中,題目適量的檢測題;課中的合作環節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激發學生討論、交流的欲望。另外,教師在整個線上線下教學環節中要起到一個指導、輔助、監督的作用,不能簡單粗暴的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
(三)拓新觀念,精湛技能
教師應該要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意識到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切實重視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合。不斷學習信息技術,熟悉各個在線教學平臺的功能及使用方法,靈活運用微課、錄屏、直播、問卷調查等技術,更好地為英語教學服務。
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將越來越受這個時代歡迎。線上資源與線下課堂的有機整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思考、合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網絡平臺的應用成為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有助于學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檢索、分析、評價、轉變和利用的技能,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的互動交流。教育家陶行知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巧妙運用線上教學的優勢,通過線下教學彌補線上教學的局限性,做到線上線下齊發力,切實提升教學實效性,這是當前擺在新時期教師面前的又一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