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丁 趙芳

摘要:目的 探討婦產科優質護理背景下品質管理圈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婦產科選取96例患者參與本次分組對比研究,選取時間區間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其中48例通過成立品質管理圈方式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患者命名為研究組,另外48例按照其疾病類型實施常規護理服務的患者所組成的研究小組命名為普通組,觀察兩組患者在應用不同的護理服務模式的基礎上,患者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可見,經過專門的品質管理團隊監督和管理的優質護理服務使得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得到了非常顯著地提升,組間對比顯示出的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5)。結論 對于婦產科病人而言,優質護理中融入品管圈監督管理團隊對于提升整個護理工作的效果,優化患者對于護理效果的滿意度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應當重視護理品質管理團隊的作用,積極應用這種護理管理方式。
關鍵詞:品質管理圈;婦產科;優質護理;應用
引言:
品質管理團隊在優質護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于控制和監督整體護理工作流程的執行落實質量與效果,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人員在針對性的優質護理工作落實中存在的問題,這種護理管理方式也有利于幫助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對護理工作的開展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最終實現提升整體的護理管理工作質量的目標。本文選擇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患者參與分組研究,詳細研究過程報告在下文中。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開展所選取的對象群體總數為96人,按照不同的護理管理模式進行人數均等原則下的分組,即結合品管圈實施優質護理的患者48人分入研究組,其余48人分入普通組,患者基礎臨床資料的各項對比分析中均未顯示出非常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1.2.1普通組方法
本組患者所采用的護理管理方式是基于婦產科常規護理的一般方法,結合患者的不同疾病類型采取常規的護理管理方式開展管理工作。
1.2.2研究組方法
本組患者通過依托品管圈的優質護理模式開展針對性地護理工作,具體護理流程如下。①成立專門的護理管理工作小組,結合患者所患的不同類型的婦科病進行溝通交流,總結分析疾病治療的具體方式方法。組織團隊內部工作人員開展針對性地培訓教育工作,具體的培訓教育工作要點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分別按照衛生部規定的相關優質護理工作落實開展的具體要求分別從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護理工作技術水平以及護理工作細節性出發進行培訓教育,確保團隊內的護理工作人員具備相應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1]。②建立針對性地護理給管理工作制度,從護理人員日常工作的實際以及患者的實際需求出發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工作流程,為了提升護理工作的全面性,還應當安排靈活輪班制度,確保各項護理工作流程的推進能夠結合不同患者的實際需求和疾病類型合理有效地推進。③針對具體的護理方案,要結合疾病類型以及患者的問題反饋情況進行針對性地優化完善,分別按照專業的理論知識宣教、患者風險事件的控制以及患者主觀上對于護理工作的實際需求滿意情況對護理工作質量進行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2]。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方面對于護理效果的滿意度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應用的統計學專業軟件為SPSS20.0,當P<0.05時,可判定研究結果具備非常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觀察兩組患者對于護理效果的主觀滿意程度,可知研究組患者的滿意程度相對更高,組間對比顯示出的統計學差異更為顯著(P<0.05)。詳細統計結果在下表1中顯示。
3.討論
品質管理圈是一個專業的護理管理團隊,可結合患者的需求和優質護理的多方面具體要求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在建立品質管理權的過程中,醫院方面應當結合護理人員團隊的質量水平加強監督和管理,避免團隊工作人員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思想意識上存在問題,另外,基于婦產科疾病的特征,相應的品質管理圈的建立也應當考慮這類疾病的特征,分別從多方面細節入手做好質量監督與管理工作。
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運用了品管權作為質量控制和管理的手段后,針對婦產科患者實施的針對性管理工作在質量和效果上都得到了顯著地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更高,組間對比顯示出的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品管圈的支持下,婦產科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效果會得到非常顯著地提升和促進,患者自主反饋的滿意度會得到顯著提升,應當面向婦產科患者積極采用這種護理方式,提升護理工作質量水平,發揮品管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淑景.研究品質管理圈在婦產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臨床實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005(007): P.173-173.
[2]白世芳.品質管理圈在婦產科優質護理服務中開展的效果分析[J].母嬰世界,2019,000(00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