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東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日常生活到教育學習,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它與科技的融合不僅為生活帶來了便利,也推動著社會的經濟發展。因此,信息技術已經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重要綜合素養,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以打造學生基礎為主,只有奠定良好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筑,提高教學實效,改善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提高
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信息技術課程在初中教學中一直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也就是說教師并沒有對信息技術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信息技術的理論與實踐課程只是一筆帶過,為考試為教學,缺乏系統系的課程方案,導致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普遍較弱,也間接影響了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新課實施標準下,教師要重新明確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重視信息技術教學,構建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1制定方案,奠定基礎
教師要貫徹新課改的教學原則,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加強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針對信息技術教學制定系統性的教學方案,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開端,奠定扎實的基礎,讓學生更好地進行信息技術學習,提高學習質量,構建高效課堂。
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的過程中,要結合兩個部分進行方案制定。第一個部分是理論學習,理論學習相對枯燥,那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如,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進行融合,以ppt課件的形式進行多媒體教學,也就是將課程內容進行課件分類,按照內容主題進行教學,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動態示范教學,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實操過程,這樣會更加直觀,也不會讓學生覺得刻板枯燥;第二個部分是實操練習,信息技術必須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才是完整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不然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如,理論課程中學習到了郵件的發送,那么在實操練習中也要模擬郵件發送的練習,為了更具真實性,設備進行聯網,但為了避免學生的注意力發生偏差,在學生進行實操練習的時候,教師要統一管控設備進行網絡的限制,也就是說在學生進行練習的狀態下,網絡是受局域限制的,或者教師也可以運用課件制造專門的實操練習程序,從中進行模擬訓練。這樣既讓學生加深了課程印象,同時也踐行了理論知識,理論與實踐得到了很好的結合,這樣的課程方案更具有效性,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學生的基礎。
2趣味融入,有效教學
要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讓課堂充滿趣味性,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興趣去學,并且愿意去學,才能讓學生了解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也能加強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打造趣味課堂進行有效教學,進而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例如,信息技術中的文字錄入環節,如果只是給予學生一段文字,讓學生機械性地去敲打鍵盤,既不能提高效率,也不能讓學生了解文字錄入的技巧,這樣的教學缺乏實效,毫無意義。因此,教師要運用課件打造文字錄入的專屬游戲程序,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文字錄入,加強文字錄入的練習。如,運用課件打造“賽跑”游戲,游戲開始,程序會隨即彈出一個文字錄入框,學生根據其中的文字,進行錄入,只有將文字正確輸入,才能開啟跑程,錄入時間越短,跑的越快,如果其中有錄入錯誤,速度就會下降,錄入字數也是根據跑程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熟悉鍵盤,記住每個字母相對應的位置,進行“盲打”,也就是在腦海中有一個清晰的鍵盤導圖,手指會根據腦中的思維進行文字錄入,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因此,趣味游戲的融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讓教學更具有效性。
3分層評價,增加信心
每一名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情況不同,學習效率自然也不同。有的學生接觸早,在信息技術學習中效率較高,有的學生接觸晚,相對的學習效率就較低。針對學生的情況,教師要分層評價,增強學生的信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例如,以Word操作為例,接觸早的學生,對于其中的一些應用已非常熟悉,那么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的評價就不能過于淺顯,不能只“滿足”于他們的簡單操作,而是要讓他們在基本操作的基礎上,進行Word功能的拓展,加強他們的實操練習,才能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綜合能力;那么相對接觸信息技術較晚的學生,基礎薄弱,那么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先側重理論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先明白這個程序在信息技術里是怎樣使用的,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簡單操作,當學生完成后,教師要對他們給予鼓勵和肯定,增加他們的學習信心,才能投入到日后的學習當中,提高教學實效。
結束語:
信息技術在初中階段非常重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尤為關鍵。教師要制定有效教學方案,奠定學生的基礎;在教學中融入趣味性,提高教學有效性;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和指導,增強學生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梁麗.淺談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電子樂園, 2019(2):0336-0336.
[2] 饒勇.淺談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軟件:電子版, 2018, 000(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