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暉
【摘要】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每個小學數學教師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小學數學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課堂上展開的任何教學活動始終圍繞著學生而進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給予學生適當、適時的評價,構建小學數學的課堂有效性,才能夠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使教學質量得到切實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課堂效率 有效提高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獲得協調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通俗地說,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的認識上,從不懂到懂、從不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比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說的是這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內容有價值,二是學習方式有價值。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聽一位老師上的“與11相乘的速算”,這個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中經常碰到的。學生通過計算、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找出規律,運用規律進行計算,在獲得與11相乘的速算技能的同時感悟到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樂趣。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都曉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新課程對教育評價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視,課堂效率的提高與它有密切的正相關。和諧的教學評價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有成就感,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在課堂上我們都會使用評價。從評價主體上看,分為師生、生生、生師;從評價手段上看有口頭語言和稱贊的目光、親切的微笑等體態語言。如“你的想法很獨特,大家可以來討論一下。”假如學生提出的問題果真有價值,老師應該馬上肯定:“你的問題很有價值,老師很重視。”條件許可的話,可以組織學生一起來探討。有效的評價既能指明優缺點,又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力量。有時,我們會在課堂上聽到“好的”、“不錯”類似這樣的評價。對教師來說簡單了,可對于學生而言缺乏針對性,甚至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習主動性減弱。為了引導學生評價他人,有些老師會說:“你認為他說的怎樣?”……筆者認為學生的自我評價環節在課堂中比較單薄,老師可以讓它厚實一些。如“你對自己的發現怎樣評價?”這樣有利于學生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從而對自己在知識與技能、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時發現并做出不斷的調整。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筆者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三、合理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中選取素材,合理創設有趣味性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其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狀態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就必須精心創設情景, 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促其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 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狀態。但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應該是有價值的、有效的,應蘊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數學問題,即能讓學生“觸景生思”,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或挖掘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數學問題。
四、反思教學實踐,重視有效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師不斷反思教學實踐,更新教學觀念,也需要師生融洽地合作,當然,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先,教師要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差異性,從學生的角度看待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比如,課堂提問要分層次進行,簡單的問題、一般性的問題、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分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針對性強,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其次,要重視評價的作用。這里的評價,既有教師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又有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師生通過自我評價,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糾正錯誤;通過相互評價,發現并肯定對方的優勢,形成評價與教學相互促進的良性機制。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筆者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參考文獻】
[1]徐珊珊.小議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3.07
[2]武景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感悟[J].《中小學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