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期,要想全面培育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人才,最重要的就是積極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目標。在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需要積極探索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措施,比如,完善工學結合模式,明確專業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校企融合,充分發揮政府、專業協會等機構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等。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70-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9-0-02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對于職業人才的需求存在大量缺口,企業需要有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優秀人才。但從實際來看,高職院校在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導致學生缺乏足夠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不符合企業的發展需要。所以要積極轉變對學生的培訓管理思路,加強對人才的培育。采取恰當的技術和策略,解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優化高職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策略,促使學生、企業、學校有機配合,對人才培養建立正確的思路。
一、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瓶頸
(一)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工作動力不足
當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大部分都是針對訂單班開展專業教學。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定向培養人才,通過與企業相互配合,設置專業課程和實踐操作課程,為企業提供更多參與學科建設的機會。企業向學校提供專業化教學場地和科研設備,對學員進行實踐教學,確保人才培養符合企業的實際發展需要。但在實際運行中,很多企業缺乏對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參與,大部分以學校投入為主。盡管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有效創新,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資金投入的問題。這樣也使得企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校企合作成為紙上談兵。校企合作主要以訂單培養為主,學院為企業輸送大量專業人才,而企業為學生提供就業崗位。但是實際中很多企業沒有和學校進行主動合作,對于優秀人才培養漠不關心,不參與人才培養,這些問題都導致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開展缺乏足夠動力。
(二)實訓方式單一,工學結合不理想
當前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訓開展中,主要以課程實訓和綜合實訓為主,而大部分課程實訓主要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仿真實訓進行重點訓練。仿真實訓具有系統性和綜合性的特征,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但依然與真實的工作場景存在顯著差異,無法為學生營造深厚的職業環境。綜合訓練更側重于對學生綜合素質及能力進行培養,通過沙盤模擬企業經營過程,使學生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中對市場營銷策略進行選擇,了解財務管理和戰略制定等相關內容,進一步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之中,增強企業的決策能力。但是開放式的沙盤模擬與真實的社會競爭存在顯著差異,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訓練不夠深入。頂崗實習就是學生在大三最后一個學期進入企業進行相應的工作,也是深入貫徹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重要體現,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科學創新精神,幫助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提高。但目前的頂崗實習方式并沒有貫穿整個高職院校教學全過程,也無法體現出工學交替的專業人才培養思路。
(三)師資隊伍薄弱,“雙師型”教師嚴重缺失和名不副實
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最主要的就是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其中“雙師素質”教師一般要具備有兩年以上基層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能指導本專業實踐教學,具有中級(或以上)教師職稱,亦即相關崗位工作經驗加教師職稱。或者既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專業職稱,亦即雙職稱,同“雙職稱”說的界定一致。但目前很多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更多的是“讀書”考取的專業技能證書,這樣的“雙師型”教師名不副實,尤其是教學理論和教學觀念無法與時俱進,導致科研教學能力不強,無法適應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發展需要。
二、構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
(一)完善工學結合模式,實現工學交替
目前在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類人才培養中需要重點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工學模式相結合的背景下,需要重點確保工學交替。即學生在入學后的第1學年進行專業認知學習,期間實踐教學統一安排在校內的實訓室;第2學年是進行單項技能訓練,在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上,與師傅進行深入溝通和交流,對所學專業有著深入了解,并且總結實踐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第3學年上學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補充,下學期再進入企業進行重點的實踐強化。通過工學交替相結合的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在實踐操作中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增強學習的整體效果。
(二)明確專業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化,學生的畢業前景也日益明朗,為此在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細化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明確專業培養方向。當前工商企業管理發展方向非常廣泛,所以必須根據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培育出具有創新技術型、綜合素質高的專業人才,還要及時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培養方案,培養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等優秀人才。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
在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中,需要提高教師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既可以完成理論知識教學又能夠承擔專業實驗實訓教學和應用技術教學。第1類要求應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第2類要求教師近三年內主持或參與兩項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并獲得縣區級以上的科技成果,或者是在企業有近三年的工作經驗;第3類則是由行業企業管理部門認定的專業技術人員或高技能人才,從事教學工作兩年以上,并擔任過中層管理職務。目前大部分工商企業管理類的雙師都屬于第1類,所以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要求所有新進教師必須到企業實現頂崗一年才能夠授課。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提高雙師型教師的綜合素質,并且為教師教學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四)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高職工商企業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中,必須要以工作任務為重要的教學基礎,從而徹底改變以學科為導向的管理思路。要積極加強人才培養的整體效果,根據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所對應的工作崗位,實施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從而篩選大量的典型工作,確保專業教育的整體效率顯著增強。要將典型的工作整合形成領域,根據職業成長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對行動領域進行轉化,從而優化課程教學體系。
(五)融合專業建設,大力推進1+X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
在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中,需要積極推進落實1+X證書人才培養思路。修訂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重點將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實現證書培訓有機融合,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靈活優化設置,確保統籌教學組織深化教學管理。增強對人才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和針對性特點,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要同步參與職業教育,進行國家學分銀行管理工作;同時還要對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進行全面存儲,將最終學習成績記入個人賬號,并將學習成果認定積累與轉化進行重構。在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中,要高度重視、加強模塊化項目化教學改革,全面確保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同時要建設完善適合1+X證書試點工作實訓室,加強硬件和軟件的建設,以適應對1+X證書制度的新要求;要不斷完善證書培訓專業教學資源庫,探索可行高效的等級技能證書培訓教育典型模式。積極培育工商企業管理相關的職業等級證書師資隊伍,并將證書制度和專業教學標準融入教師培訓的必修模塊。制定完善相關政策,重視頂層設計,增強校內培訓的整體效果,積極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形成專業帶頭人為核心骨干教師為中堅力量的師資團隊,積極組織廣大教師主動參與到證書試點推廣服務中。通過對教師進行全員輪訓,提高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要高度重視培訓標準的對接,聯合第三方機構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技能要求等級證書進行優化。要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的標準以及國內優秀企業標準,強化學生的技能實踐特點,增強綜合素質創新工藝技術規范管理。
三、結語
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中,必須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首先是國家相關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模式的不斷完善,予以明確和富有遠見的精神指示;其次是學校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的積極支持推進,協調各方,整合資源,強化深化校企合作;最后是全體專業教師的積極配合,勇于探索,大膽嘗試,勇擔重任,轉變觀念,共同努力,才能走出一條光明的大道。
參考文獻:
[1]吳勇.以“對接產業”引導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調整[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3,3(4):42-45.
[2]唐帥.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5):98.
[3]彭文武,陳國生,劉小鳳.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軟”專業“硬”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與實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66-68.
(責任編輯:張詠梅)
收稿日期:2021-03-11 修改日期:2021-07-07
基金項目: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科創新研究中心最終研究成果“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探索”(KJCX5159)
作者簡介:余倫臻(1979—),男,廣東湛江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企業戰略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培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