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曉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科中基礎性的學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理論認識,也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性認知,認識在實踐中得以強化,實踐在認知中逐步完善。小學語文的教育活動是一個整體性、系統性的活動,包括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課堂下的課外活動,以及學生的實踐活動,但是不論什么形式的教育活動,教師都要做到“留一點余地,增一番天地”的教學理念,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權限,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讓語文的教學成果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進一步優化。筆者將從小學語文教育活動“留一點余地,增一番天地”的重要性出發,然后從教學、課外、實踐活動三個環節,探究教育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活動;探究
前言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既有教學中的要求,也有實踐中的要求,對學生各方面發展都有所關注,充分的注意到了學生的個性的發展。這也恰好與“留一點余地,增一番天地”的教學理念相吻合,強調的是小學語文在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既要做到統籌的安排規劃,也要做到留出一定的空白,給教師和學生一定 的發揮和展示,強化教育為人的教學目標。尤其是當下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生的學習需求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個性更加凸顯,決定著教育活動必須做到以人為本的開展本質。在一定的指引下,讓語文教育活動高效有序的開展,讓學生在語文教育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1小學語文教育活動的重要性
1.1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育活動的科學合理開展,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強化和提升。合理的教育活動,能夠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給予很好的指引和幫助,尤其是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在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的情況下,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思維下思考語文內容,進一步拓展和豐富學生的學習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活動的指引下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和全面的發展。
1.2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留一點余地,增一番天地”的語文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能夠更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課外活動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特點,在實踐活動中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優勢,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加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進而強化小學語文教育活動的開展效果。
2小學語文教育活動的要求
小學語文教育活動的本質是為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而服務的。教育活動包括的是教學活動、課外活動和實踐活動三個部分,在這三個部分,教育活動都必須堅守一定的教育要求。
其一是要堅持學生為主體,始終把學生的學習發展放在第一位,為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而努力;
其二就是要堅守“留一點余地,增一番天地”的活動開展理念,既要對教育活動有所安排和把控,又要給予活動相當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合理的空間內得到鍛煉和提升,不僅僅是語文成績的提升,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促進和保障,同時也是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促進和強化;
其三就是要堅持新課程改的教育要求,不超綱,科學合理教育。
3小學語文教育活動策略探究
3.1調動學生興趣,打造優質的課堂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的教學,最關鍵的環節就是課堂的教學活動,課堂的教學是語文學習的主要戰場,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定的留白,讓學生的學習實現質的突破。
首先就是在課堂氛圍的營造方面,教師要對整體的課堂氛圍有一個整體的把控,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但是又不能全盤統籌,要留出一定的學生的發揮空間,教師設想好各種應對措施,以便讓課堂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氛圍需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通過播放與課堂有關的視頻或者圖片,調動學生的氛圍,但同時要注意學生的需求和疑問,及時的回答學生的疑問,牢牢的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其次就是對語文教材的使用,教師要依托于教材,但不能完全的使用教材,要對教材的使用留有余地,給學生一定的展示空間。教師在教材內容的展示環節要合理的規劃教材,把握教材和學生,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比如,在學習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材《草船借箭》的內容的時候,教師就不能完全依托于教材的內容來給學生講解。首先教師要把草船借箭所處的歷史背景和發生的前因后果講述給學生,讓學生對草船借箭的背景有進一步的了解。然后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是其中的歷史人物,自己會如何進行借箭,講述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其中做好引導和學生思維的發散即可。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把實際的故事情節講述給學生,讓學生感受自己與古人在思維和處理問題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充分調動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思考性趣,既完成了教學,也提升了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3.2發揮學生特點,設置合理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補充和完善,是教育活動中具有實踐意義的一部分,教師在語文課外活動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就是一個簡單的指引,給學生課外活動的一個方向,然后讓學生在這個方向下去探索,獨立的去完成課外活動,從而達到教育活動的目標和要去。一方面教師要相好課外活動的活動內容,既符合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也符合學生的身理和心理情況,能夠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課外活動的形式,動手、動腦要兼顧,真正大的發揮課外活動的價值。
比如,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有《將相和》這篇文章,教師就可以以此為主題展開課外活動。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將相和中的廉頗和藺相如,然后根據將相和的故事情節,由學生進行演繹故事情節,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而且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分別扮演廉頗和藺相如,給學生設置好故事的清潔,然后讓學生先自己演繹如何處理問題,然后再給學生講述文章中的廉頗藺相如是如何處理兩個人的關系的。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學生既能夠釋放自己的天性,鍛煉自身的表達能力,也能進一步理解文章。
3.3強化學生實踐,促進教育活動的全面提升
教育活動從課上到課下,再到校外的實踐活動,整個教育活動都在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始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留一點余地,增一番天地”的教育活動開展基礎,同樣是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一種拓展。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的就是維護好實踐的秩序,讓學生在合理的實踐空間內,自己完成設定的任務目標,實現鍛煉提升自己的目的。
比如,在部編版四年級語文教材中有《說新聞》這樣一個實踐環節,教師要科學合理的利用好這個環節,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夠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和轉述能力。教師可以布置給學生觀看新聞聯播的教學任務,然后讓學生根據觀看的內容自己整理好一篇短稿,把自己看到的新聞概述進去,模仿新聞主持人將內容表達出來。對于選擇的新聞內容要交給學生自己來選擇,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權和決定權。通過這樣的實踐環節,學生對語文教育活動的認識也能夠進一步加深,在說新聞的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突破自我,拓展自己的語文的學習和思維能力,強化實踐環節的效果,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活動的整體質量。
結語
“留一點余地,增一番天地”體現的就是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和空間,讓那個學生在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下學習語文,激發出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語文的學習環節中迸發出強的能量,為小學語文的活動注入強勁的動力。學校和教師要充分的重視教育活動,從課堂、課后到實踐,開展好,設置好,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艷梅.小議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提高[J].語文課內外,2019,(34):69.
[2]段金池.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探究[J].魅力中國,2019,(51):350-351.
[3]趙海峰.小學語文教研組活動有效性的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1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