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傳俊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難免會對歷史這門課程產生認知誤區,甚至一些學生認為它是一門難學的課程。如何改變學生的錯誤認知,讓學生對歷史形成正確的認知,調動學生學習自主積極性,優化整體教學實效,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亟待探究的重要課題。將歷史人物滲透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歷史思維,對于學生歷史學習質量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形成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章對初中歷史人物教學有效策略探索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人物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筆者嘗試整合歷史人物進行教學。通過歷史人物教學,學生能更好地了解歷史的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也有所提升。不僅如此,學生還通過歷史人物教學提升了自己的歷史核心素養。
一、歷史人物教學的必要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人物,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初中生身心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易于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難以長時間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并且,部分學生認為歷史教學乏味、無趣,不愿意參與歷史學習。對此,教師需要借助生動、趣味的歷史人物激發學生對歷史這門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以此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實效。其次,以往的灌輸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有必要通過歷史人物來集中學生的精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參與歷史學習,以此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最后,歷史是一門知識面十分廣泛的課程,它記錄了許多久遠年代的事件,對于初中生而言,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且由于歷史本身有著較強的枯燥意味,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對此教師有必要借助歷史人物實施教學,讓初中歷史課堂更加高效、精彩。
二、初中歷史人物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用故事豐滿人物教學
在講授“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時,我補充了有關唐太宗的兩個小故事。第一個故事是“生吃蝗蟲”。唐太宗剛登基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蝗災,受災地點就在京城附近。他與朝中大臣趕到現場勘查發現災情十分嚴重,百姓辛苦耕作的糧食都被毀壞了。他甚是惋惜,抓住了一只蝗蟲后,拿在手里教訓道:“老百姓把谷物看得比他們的命都重要,而你們卻忍心毀壞,我寧可讓你們吃掉我的肺腸!”說著就要把蝗蟲往嘴里放,周圍大臣紛紛勸阻,他答道:“朕為民受災,何疾之避!”(我在替老百姓承受災難,不管什么病也不能回避!)說完一口吞下。另一個故事是他廢除了笞背之刑。他在閱讀醫學著作時發現了人的五臟六腑全都靠近背部,深思良久后,說:“靠近背部的五臟六腑都是人的重要器官,受刑的人怎么能受得了呢?”于是下令廢除了笞背之刑。學生聽后為之動容,唐太宗的偉大不僅在于他做了很多大事,更是因為他做了許多有關民生的小事,并且從這些小事推而廣之,使更多人受益,這才成就了“貞觀之治”。小故事中蘊含大道理,如果上課時教師只說“唐太宗愛民如子”,學生是無從感知的。而通過這樣的故事,留給學生印象中的就是一個有血有肉、能體恤民情的仁君。
(二)加強歷史典故的教學引用
就初中歷史教學而言,教材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托。所以,在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滲透時,教師也要以課本為基點,立足教學內容和初中生學習特點,通過創新教學方案、教學設計的方式,對課本中的美德內涵加以深挖,讓整個課堂洋溢出真善美的氛圍。教師還應將教材中的美德內涵與學生實際進行聯系,從而在深化學生歷史知識認知的同時,推動其道德觀念的內化與提升。例如,在講授春秋戰國的知識點時,教師可通過“負荊請罪”的事跡,讓學生思考一下自己和朋友遇到矛盾的時候應該怎么做,然后還可講述一下“高山流水”的典故,讓他們思考什么才是知音和摯友,挖掘他們內心的那份真誠與友善。這樣不但能增添課堂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實現道德修養教育的落實,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結合背景公正客觀
在教學《金與南宋的對峙》時,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觀點:“有些同學認為岳飛是民族英雄,但我認為不夠準確,金已經融合到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了,所以岳飛并不是在抗擊外族的侵略。”學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他沒有站在歷史的角度進行分析。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史料,包括《唐律疏議》中對于“中華”的解釋,梁啟超《中國史敘論》中對于“中華民族”的敘述。在此基礎上,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在幾千年的歷史中逐步擴大的,在當時,人們只認為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原各族是中華民族,所以金國對中國的確是侵略,因此岳飛是民族英雄,這一點是正確的。”在這樣的分析中,學生認識到了只有基于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才能更客觀地評價人物。
(四)突出歷史人物特色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生動的教學內容和語言表達方式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教學內容豐富、語言表達富有特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述萬世師表孔子時,如果用千篇一律的內容分析孔子,如: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如此平鋪直敘的表述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在切合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采用別具一格的方式分析孔子,如:孔子的長相頗怪,他天生的腦袋畸形,‘生而圩頂’,頭頂中間低四周高,其形狀好像倒過來的屋頂。孔子自學而成大才,天賦很高,知名度也很高,在當時的知識界已卓有名聲。孔子想憑借個人的德行與魅力聚集一批年輕人,讓他們傳道義之火、文化之火,解民于倒懸,匡時于既顛……如此立體、豐富的講述為學生呈現出一個鮮活、豐滿的孔子,拉近了學生與歷史人物之間的距離。
結束語
運用歷史人物改進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沒有固定可以套用的模式,教師要注意結合每一課的內容,做好故事教學法應用實施的課前設計,教師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對故事內容做好規劃,對素材做好準備,才能讓故事教學法有效地發揮改進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金蘭.初中歷史人物教學有效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20(36):99-100.
[2]汪玉花.探索初中歷史學科中歷史人物教學的有效策略[J].啟迪與智慧(下),2020(07):31.
[3]范加新.初中歷史人物教學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構建[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