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
摘要:隨著新高考制度的改革與優化,教育考試中心迎來了新的發展空間與改革路徑。在現代教育中,考試是對學生能力考核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選拔人才的關鍵路徑,因此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公開,以完善的制度與管理作為保障,就成為現代教育背景下教育考試中心的發展方向。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展開研究,通過分析教育考試中心的建設內容及注意事項,進而提出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考試中心的有效管理策略。
關鍵詞:新高考;教育考試中心;建設;管理
教育考試中心是統管全市各類考試的獨立機構,不僅包括行政事業單位招考,也包含高考和中考,是總體負責考試管理與研究工作的重要部門。而在新高考制度下,教育考試中心需要進一步優化其建設思路與管理方法。
一、教育考試中心的建設內容及注意事項
在當前的考試環境與技術支持下,教育考試中心的建設需要包括至少三個主體結構。首先,要建設考試間,主要為考生提供考試服務,但對于考試間的環境要做出規范要求。第一,要以封頂墻壁結構的獨立房間為主體空間,不允許使用半墻隔間或透明玻璃墻,同時也要保障其采光與溫度,并不受外界聲音、圖像干擾。第二,考試座位之間有足夠的距離,或設置必要的隔板,避免考試直接偷看或眼神交流。第三,考試間內不能安裝電話、傳真、打印機等設備,要保證空間環境的安靜氛圍。第四,考試間內應設置TCA監控系統,考試服務器要放置于考場外的安全區域。
其次,要建立TCA監控區域,該區域主要用于監考,同時存放錄像系統、安全文檔等必要內容。注意事項包括三方面,第一,要保證Server的隱蔽性和安全性,杜絕無權限人員接觸。第二,考試服務器應存放于安全區域,并設置對應的監控。第三,在存放錄像帶或其他安全文檔時,需要設置帶有安全鎖的櫥柜。
其三,要建立考生候考區域,主要用于接待考生,為考生提供休息區,提供存放物品的空間。注意事項包括兩點,第一要保證該區域空間干凈整潔,擁有足夠的座位。第二,要控制學生帶入考場的各類物品。
二、新高考下教育考試中心的管理策略
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教育考試中心應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考前練習模擬,通過校考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能力,進而引導學生針對性地完善自身的不足。對此,教育考試中心就必須從命題質量、命題過程、考試評價以及教師培訓四個層面介入管理。
(一)命題質量管理
命題質量的管理需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要進一步明確校考的基本性質與主要功能。從其設置的目標來說,校考是以考查學生實際水平與能力,為高考做出提前準備的考試活動。具體來說,校考具有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標,通過衡量學生當前在學習過程中,以其學習方法下得到的學習效果,進而甄別其水平成就和目標達成度。因此在命題質量管理中,要先進行師生調研工作,一方面要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把握學生的學習實情,從而保證試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能夠突出課標考綱的特殊價值。與此同時,教育考試中心也要保證試題具備良好的診斷、促進和導向功能,將“教、學、考、評”融于一體,讓學生在考試后能夠建立更全面、精確的學習數據,通過自我診斷而指導后續的學習過程。
第二,要建立關于校考試卷質量的科學評價制度。在考試之后,必須對考試的相關數據進行質量分析與評估總結,進而對試卷的綜合質量做出科學評價,并能夠以試卷評價優化命題導向。在實際評價過程中,要建立三項基本標準,第一,試題、答案以及評分標準不能出現任何科學性錯誤。第二,考試內容的結構效度比較合理,符合當前學生學習課程的標準與大綱。第三,考試的重點與難點符合課程與學生預期。從測量學量化評價角度來說,需要保證試卷整體的難度合適,形成的標準差或離散系數相對較小,學生成績的總體分數區分度在規范范圍內,且總體分布呈現出負偏態的高峰形狀態,保證學生達到規范人數的優秀率與及格率。
(二)命題過程管理
在命題過程中,教育考試中心則要把握命題設計的七環節。首先,要建立命題工作部門。為保證命題的質量,考試中心必須選拔更多的優秀教師加入命題部門,并在工作組內設置研制、審核和評價三個小組,并保證三個小組的人員結構獨立且合理。研制小組人員需要建立試題結構表、試卷、答案和評分標準等內容。審核小組人員需要對試卷結構、試題內容、答案準確性及評分標準等進行審查,評估其是否具備良好的考查功能。評價小組則要根據學生實際考試成績和數據進行統計,撰寫考試和學業的質量報告。其次,要做好命題進度時間的管理。試卷命題需要教師較長時間的工作,但校考與高考不同,教師需要兼顧教學任務和命題工作,因此考試中心必須做好時間規劃,包括命題部門的設定、小組分工、命題工作計劃、試卷交付日期、審核修改期限等,以保證命題過程的有條不紊。其三,要加強試題結構表和雙向細目表的管理。結構表與細目表是表現命題導向與實踐方向的重要內容,命題者首先要通過備課組或教研組進行探討,以此為基礎制作試題結構表,其次則要制作相對比較簡易的雙向細目表,以此預測試題的難度標準,展示考試內容涉及的章節、單元、知識點等。其四,要同步建立試卷、答案以及評分標準。命題者必須同步完成三個方面的內容交付審核,以保證試題編制符合統一標準,從而提升試卷的信度與效度。
其五,則要進一步強化試題的內容與難度管理。在命題過程中,試題內容與難度控制至關重要,是形成考試與評價導向的主要因素,命題者必須保證試卷不存在內容與難度偏差。在試題來源方面,可以根據考試的基本目標與方向進行設定,比如在考查學生課程學習水平時,可以通過對課本例題、作業試題、課堂教學案例等相關內容進行升級變式,以更多接近教學過程的命題內容導向對學生日常學習效果的考查;而在以高考模擬為目標的校考命題設計中,則要以歷屆高考的命題走向為基礎,設計全新的考試內容與題目,以此給予學生更真切的高考體驗。在試題難度方面,難題的分數占比在8%左右,可以通過增加難題數量,降低題目分數的方式提升試卷區分度,比如將一道9分的開放性試題轉化為3道3分的選擇或填空題,既提升了試卷整體的難度值,也可以凸顯高分段學生的區分效果。其六,教育考試中心應建立統一的審核工作組。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忽視了試卷審核的重要性,僅僅通過核對試題、對照答案的方式判斷是否存在明顯錯誤,卻沒有對試卷的質量、內容結構等進行評價。因此在審核工作管理中,要建立更科學的規范標準,一方面要提高重視程度,規范審核人員的審核時間、地點、內容以及量化標準;另一方面則要提升審核的效力,審核者必須自行作答試題,然后進行答案校對,判斷試題、答案以及評分標準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現象。此外還要根據結構表與細目表進行審核,提出進一步優化試題的方案與意見。最后,還應建立命題材料備案制度。教育考試中心需要將每次命題過程中運用的資料以及命題過程中形成的資料內容、統計數據、表格等進行收集整理,作為后續命題參考的重要內容。
(三)考試評價管理
教育考試中心還需要對考試的評價進行綜合管理。首先,要建立具有數據診斷與反饋功能的管理機制。在每次考試結束時,需要將學生考試的成績與數據進行總結別統計計算,并將其結果建立反饋評價單,將其發放給每一個教師與學生。教師根據反饋單可以綜合判斷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并知曉學生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以此為診斷結果,在教學設計中將學生存在不足的知識點作為重點,以此轉化班級的共性問題。學生則可以根據反饋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反思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方法與態度是否存在問題,進而從方法、思維、態度等層面做出改變與完善,實現個人能力的再提升。其次,教育考試中心應建立以數據驅動的教研機構。根據學生考試所形成的統計數據,建立大數據分析平臺,根據其數據內容開發新的考試和教育應用,尤其在教研方面,可以為廣大教師教學改革提供更可靠的數據支持,發現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根源,進而找到教學升級或轉型的有效對策。
(四)教師培訓管理
在考試管理中,無論是命題還是審核等各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的參與,因此教育考試中心還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管理。首先應對教師進行命題技術培訓。讓教師“會”命題和會命“好”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教師的命題水平會直接影響校考質量,而考試作為學校重要的常規性活動,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以及成長有著直接影響。教育考試中心應通過科學、合理、標準的命題規劃,提高考試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因此在培訓過程中,需要以專題的方式設計培訓板塊。第一,要促進學科命題、命題通識以及命題實踐的三個專題的融合發展,學科命題是引導教師對自身所教學科的深度了解,包括課程內容、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學生實際學情等;命題通識包括教師對命題規則的了解、框架結構的設計等;命題實踐則是通過實際命題過程鍛煉其經驗,通過這三方面的培訓,以強化教師對考試理論、考試性質、功能以及價值的認知。第二,要對教師進行深化培訓,時期掌握試卷審核與考試評價的能力,包括編制結構表、細目表等,提升教師對試題的整體控制、改編技術、原創能力、賦分技術、評分標準設立能力等。其次,教育考試中心也要對教師的數據解讀能力進行培訓。對于命題教師來說,通過解讀考試所形成的的數據與表格,可以讓教師分析試卷命題的實際效果與差異,以此保證在新一輪的命題過程中進行優化完善,更符合考查學生水平區分度的效果與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制度下,教育考試中心應與高中學校全面聯合,建立更完善的考試管理機制,通過對考試中心及相關板塊的設計與優化,以此實現對教師命題能力、評價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的全面提升,從而為學生的高考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王旭東.高考改革新政下的學校考試管理[J].新課程評論,2017(08):89-96.
[2]付英杰.淺談如何優化普通高等學校考試管理工作[J].科技資訊,2018,13(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