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愚
摘要:在大數據、互聯網、數字化時代來臨的背景下,設計類專業和課程面臨著新的改革契機和挑戰。字體設計是一種包含了視覺、裝飾元素的書法藝術,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中重要一部分。面對數字化、網絡化時代的來臨,如何提高字體設計教學有效性、構建科學化的教學體系、革新教育實踐形式,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立足數字化時代背景,結合字體設計教學現狀,重點研究了課程教學改革創新舉措,以確保人才符合當今時代需求。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高校;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在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工具的支持下,數字化時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大眾傳播領域,以往的傳播技術、形式已經被數字化形式取代。人們接受信息的介質不再局限于紙質媒介,也可以通過網絡工具和電子平臺,這就需要提高文字設計的質量,確保字體設計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和受眾需求。高校是培養高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所以,學校和教師應主動迎接數字化時代的來臨,關注到受眾群體對字體設計提出的個性化、情感性、閱讀舒適性需求,推動課程教學改革,確保專業人才能夠靈活地進行字體設計,使其成為符合數字化時代要求的創新型設計人才。
一、高校字體設計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在我國教育水平日漸提升、藝術生招生規模擴大的環境下,越來越多學生能夠接觸高等教育知識。但是,部分學校更側重學生技術、技能的訓練,在理論知識傳授上投入的精力不足。同時,在教學實踐中,容易出現過度依賴互聯網資源的現象,在單一的授課形式下,學生也會形成“復制”練習的思維習慣。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很難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更難以從傳統文化角度把控設計結構、風格和審美要素,限制其設計能力的提高。同時,在既定的摹寫訓練模塊,學生缺乏自覺參與、主動創新的積極性,未能在練習中關注字體結構、筆畫等,制約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數字化時代高校字體設計教學改革對策
(一)引入文化元素,激發創新興趣
我國字體設計課程發展時間較短,未能在教學中有效融入傳統文化元素,這就會影響學生對本國文化的了解。為了增強學生中文字體設計能力,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注重課程教學與中國漢字發展的融合,通過解讀漢字發展歷程,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感知漢字內涵,促使其樹立起民族自豪感、認同感。例如,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文化角度解讀某些漢字的來歷和發展經歷,激發學生自主設計和學習的熱情,更能使其感受到來自傳統文化的熏陶,促使其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高。因此,為了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激發學習和創新興趣,教師應以現代化知識為殼,將傳統文化內容引入教學實踐,讓學生更積極地學習字體設計理論,從中國漢字的發展故事中汲取創新元素,提高其字體設計學習效果和創新設計能力。
(二)導入動態字體,培養設計思維
對于部分字體課程教學,為了兼顧整體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水平,教師往往會利用模仿法開展教學,組織學生以模仿形式學習優秀的字體設計形式。盡管這樣的授課方式實踐性較強,也能幫助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提升字體設計能力,但往往難以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因此,教師應緊跟時代科技發展潮流,靈活地使用和變換教學手段,利用動態化字體激發字體設計課程的活力。與靜態字體相比,動態字體躍動性、趣味性更強,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促進平面設計向著動態化設計發展,為字體設計創意創新提供更多思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強調動態字體的視覺性,讓學生關注到字體在不同維度的變化性、節奏性,通過畫面拆分、顏色變換、位置調整等方式,增強畫面給學生帶來的沖擊力。所以,在進行動態字體設計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走出二維空間設計的思路,兼顧好空間、時間兩個維度,然后鼓勵大家運用草圖進行畫面模擬,以培養其空間概念,促使其設計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三)運用網絡平臺,豐富教學手段
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下,多種平臺、資源和信息可以便捷地實現傳遞、共享。通過將網絡平臺引入字體設計課程教學,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更拓寬學生獲取知識、學習技能的渠道。通過行業、專業網絡平臺,學生可以獲取國內外的優秀資源、案例,也可以在線與業內人士、愛好者進行交流。例如,高校可以搭建字體設計課程與行業專家對接的平臺,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能夠從專業角度學習字體設計,積累設計經驗。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搜集資源、提高教育水平和專業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引入蘋果、安卓系統在字體設計上的案例,讓學生們分析二者的差異,不斷地提高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加快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是培養高技術創新人才、迎接數字化時代挑戰的需要。因此,教師應反思和總結課程教學現狀,通過引入傳統文化、實施動態字體設計、拓展網絡育人渠道等方式,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意設計能力,激發學生自主設計、創意設計的動力,從而成為數字化時代下具備字體設計技能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任莉.字體設計中民族文化符號的創新與應用[J].包裝工程,2019,40(16):294-297.
[2]張高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字體設計信息化教學改革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9(13):134-135.
[3]秦曉娜.“互聯網+”時代下字體設計教學改革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