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英
摘要:美術作為一門經久不衰的藝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去了解和學習,因此許多高校都開設了美術專業課程,同時也招收了許多美術專業的學生。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也逐漸應用于教育行業中,本篇文章就將在“互聯網+”背景下研究高校美術教學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美術教學;創新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美術教學現狀分析
高校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美術課程的教學,不僅需要結合美術課程的特點還要結合互聯網時代的教育特點,“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美術課程教學現狀可簡單歸納為以下三點。
第一,互聯網教學手段使用率不高。“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美術教學提倡使用新型的線上教學手段,大部分高校已經在教學中使用了諸如“微課”、慕課、釘釘直播等手段,有效提升了美術專業的教學效率。但是從整體上看,高校美術課程教學中的互聯網教學手段使用率不高,一些新媒體傳播平臺,如微博、嗶哩嗶哩、抖音等,美術專業教師相對忽視了這些平臺的信息傳播能力,學生也相應地缺乏對這些線上平臺的重視。
第二,美術專業教育目標實現程度不高。高校美術專業的教育目標旨在將學生培養成美術理論知識和藝術創作能力并重的藝術型人才。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美術專業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不高,由于互聯網平臺上各類信息的高速膨脹,學生在進行線上學習時容易受錯誤信息的迷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的偏差,此外“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美術專業學生的自由程度較高,各色良莠不齊的信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埋沒他們的藝術天賦。所以從整體上看高校美術專業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不高。
第三,美術專業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不強。美術是一種需要感悟的藝術,相應的,美術專業對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的要求也較高。“互聯網+”背景下美術專業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不強,盡管一些互聯網線上教學平臺提升了美術專業的教學效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與擴大了學生接觸各類藝術風格的機會,這容易使學生存在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在獨立進行藝術創作時比較容易出現模仿的心理,降低了美術專業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所以“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美術專業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需要提升。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美術教學創新策略分析
(一)豐富美術課堂的線上教學手段,提升高校美術教學質量
為順應教育行業的發展潮流,高校美術專業教學中逐漸開始使用“互聯網+”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平臺,從其使用現狀來看,高校美術專業教師還需要豐富美術課堂的線上教學手段,以此來提升高校美術教學的質量。
美術專業教師可以使用嗶哩嗶哩平臺進行美術教學。嗶哩嗶哩平臺上有許多學習課程,部分學生會選擇在此平臺進行美術知識的學習。同時,嗶哩嗶哩平臺還能通過實時彈幕的形式進行教學,趣味性很強。所以高校美術教師選擇嗶哩嗶哩平臺進行教學是十分合適的,學生的接受程度也較高。比如美術專業教師在講解“國畫”知識時,就可以使用嗶哩嗶哩平臺進行直播教學。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就可以通過彈幕的形式進行提問,還可以申請與教師連麥,這樣一來,高校美術課堂不僅趣味性較強,教學質量也能得到提升。另外,教師在嗶哩嗶哩平臺上進行“國畫”知識教學時還可以與該平臺上的優秀賬號進行聯動,增強學生對“國畫”知識的理解,提升高校美術教學的質量。
(二)規范美術專業學生的網絡學習,促進高校美術育人目標的實現
受“互聯網+”潮流的影響,高校美術專業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渠道變得十分多樣。高校美術專業教師秉持著“藝術是自由的”的理念,很少對學生的網絡學習活動進行規范,這就導致了部分學生受低質信息的影響,其學習質量大打折扣的現象。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美術教師應當規范美術專業學生的網絡學生,促進高校美術育人目標的實現。比如,美術教師可以為學生篩選一些高質量平臺,幫助學生獲取正確的美術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有意識地使用一些安全的學習平臺,讓學生掌握相關平臺的操作規范。
(三)注重培養美術專業學生的靈感,提升高校美術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
美術專業學生的靈感是不可或缺的,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師應當注重學生靈感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
高校美術教師可以利用抖音平臺上的優質視頻來培養學生的靈感。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抖音上的優質風景視頻進行創作,學生可以進行復刻、改編、調色等。這樣一來,美術專業的學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使學生在感受風景美的同時提升藝術的創作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美術教學的創新措施可以從上述三個措施入手,通過豐富線上教學手段、規范學生的網絡學習以及注重培養學生靈感的手段來提升高校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吳強.“互聯網+”時代高校美術教育與教學實踐的幾點探究[J].中國文藝家,2020(11):112-113.
[2]宋南.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美術教學的創新路徑探尋[J].美術教育研究,2021(0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