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

摘要:高職院校作為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中轉站,作為高端應用型人才培養主體,是連接教師、學生、企業各方的中心樞紐。高職院校在進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過程中,應明確人才培養定位,在清晰人才能力培養目標和方向的基礎上,加強教育人才培養、教學設施完善,促進先進教學理念和手段在課程教學的高效運用。結合筆者實踐經驗,本文就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如下探索,以期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需要社會發展服務,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需要迎合我國城市發展的人才需求。在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找準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清晰人才能力發展方向,然后采取相應的教育人才培養、教學設施完善措施,來促進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的一致性。
一、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能力分析
崗位職業能力及素質分析表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高職生畢業之后,多會走上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比如設計專業負責人、設計員、業務工程師、行車調度員、站區長、車場調度員、值班站長、車輛段信號樓值班員、客運或者行車值班員等。根據對口崗位的崗位能力要求與工作內容,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能力分析如下:
(一)能力培養目標
首先,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課程建設落實德育,促進學生職業道德形成,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創新意識。其次,加強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幫助其掌握與行業發展相適應的路網規劃設計、運輸需求分析、車站設備管理、行車組織、票務管理、客運組織理論知識,以及前沿的客運、行車、設計技術技能,使學生通過高職教育獲得行業科研工作、工程技術、規劃設計、中高級管理等崗位任職能力,達到畢業要求與行業人才資格要求,將其培養成設計、管理方面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二)知識體系設計
首先,知識體系設計的第一個層次,幫助學生掌握思想政治、計算機程序設計、外語、高等數學等基礎課程知識,培養從事對口崗位以及學習專業課程的基礎能力。其次,知識體系設計的第二個層次,幫助學生掌握交通運輸經濟、線路戰場、管理學、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運籌學、電路與電子技術基礎、統計學等專業基礎知識,為專業技術學習打好基礎。再次,知識體系設計的第三個層次,幫助學生掌握列車運行計算與設計、交通運輸規劃原理、通信信號、車輛構造、安全管理、設備運用與維護、列車駕駛、規章案例、調度指揮、行車組織、客運組織等專業課程所要求的操作能力與知識能力,并通過實踐課程學習達到崗位任職能力標準。
(三)能力體系分析
首先,基礎能力,即外語應用能力、程序設計能力、辦公自動化操作能力、分析計算能力;其次,專業技術能力,即場站設計能力、運輸規劃設計能力、列車牽引計算能力、車站設備運用與維護能力、票務管理能力、行車組織能力、客運組織能力;再次,拓展能力,即商務溝通與運營管理能力。
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能力培養策略
(一)探尋合作雙贏模式,強化校企人才共育
校企人才共育是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在校教育崗位工作接軌的重要方式。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開展以及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合作共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與企業一同探尋共贏之路,激發企業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參與積極性。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不能僅僅將企業視為學生實習的接收者,而是將其視為教育的合作者,關注其參與利益。
1.發揮院校科研優勢,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專業的高層次團隊——教師團隊。高職課程教師任職要求高,可以說每一名教師都具備高度專業能力,并且在授課、教研過程中,積累了更為豐富的、前沿的技術能力和理論知識,在科研攻關方面的優勢十分突出。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科研公關方面的人才優勢,切實為合作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促進其在服務與產品方面的更新與發展。此外,高職院校與地方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應主動參與到相關企業發展中,根據地方企業發展趨勢與需求打造教育品牌,為地方企業發展輸送可靠的、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合作能力
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浪潮下,各個行業發展日新月異,高校教師應保持終身學習意識,不斷學習前沿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技術與理論,用專業能力的提升來實現對個人發展的追求。首先,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師積極參加院校組織的掛職鍛煉,充分利用掛職鍛煉的機會加強自身能力發展,提升自身能力對合作企業的價值。其次,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搜集學習資源,從中汲取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的營養。再次,高職院校加強與其他教育機構的合作,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師創造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溝通交流的形式,可以是教學技能大賽、學術報告、學生專業技能競賽等。
(二)理實一體化教學,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
1.人才培養定位
抓住“高”和“職”二字,對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課程教學進行優化。首先,“高”決定高職人才培養需要面向現代化管理知識、理念以及前沿科技,保證課程教學的智力含量。其次,“職”決定了高職人才培養需要面向就業,加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圍繞一線崗位內容進行實訓課程設計和理論課程設計。
綜合起來就是,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需要追蹤行業發展的脈搏,以滿足行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特定需求為中心,優化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模式和比例,促進學生職業發展。
2.理實一體化課程優化思路
首先,加強項目教學,在“做”中鍛煉學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應用能力。以學生能力發展為主線,對教材內容編排進行調整,提高實訓課程地位,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會應用。教師根據課程進度與目標,設計“項目”,學生按照接到任務、任務分解、方案設計、方案實施、質量檢查、教學評價的流程開展學習活動。
其次,教師重視教學情景的構建,利用教學情景來幫助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并激發學生對理實一體化課程的學習興趣。配合教學情境為學生設計任務單,讓學生借助情境將知識點、操作要點串聯起來,促使學生能力發展更為系統化。一定的教學情境中,教師發揮引導、點撥作用,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解決困難。
3.實踐教學設施建設
理實一體化教學離不開實訓教學基地的完善,高職院校進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加大對實訓設備的優化。作為實踐教學的主要環境,實訓室需要具備仿真模擬操作平臺、網絡化實驗教學平臺以及相應的模擬工作臺,學生進行實踐訓練。
實訓基地的建設模仿真實企業運營環境,并結合教學需求分成多個實訓室。每一個實訓室之間可以獨立成立成為一個教學系統,又可以相互鏈接,完成更為完整的模擬操作訓練,為教學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提供相應的環境支持。
比如,搭建沙盤系統和信號控制系統,為項目教學提供相應訓練環境。相比于純理論教學,在真實操作平臺和沙盤系統中所構建的教學情景,帶給學生更為豐富的實踐體驗,促使學生對前沿的、常用的操作設備更為熟悉,方便學生理論知識系統地構建。
(三)與“1+X”證書制度融合,促進人才培養
“1+X”證書是一個完整體系,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融合,可以是多方面的。
首先,高職院校以專業群為單位,推動“1+X”證書制度的應用,根據先關職業任職標準對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調整,實現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
相關課程教師組建課程調研小組,對對口崗位進行深入、系統化分析,明確社會發展對軌道人才的能力要求,制作專業課程矩陣圖,對實訓與理論教學的標準進行明確。
已經畢業的往屆畢業生也可以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將他們在個人職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取得成績作為參考,對之后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
其次,根據“1+X”證書制度,強化對相關課程教師的培訓,促進“雙師型”教師成長。同一門課程由院校教師和企業人才共同完成備課和授課,形成資源共享、集體備課、優勢互補的人才培養模式。
院校教師教學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擬定整體人才培養計劃,由企業人才對其可行性、實用性進行評估,并對教學資源進行補充。主備課人完成備課之后,每一門課程的負責教師根據自己的授課風格、學生能力特點來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使其更加符合實際學情。
學分銀行機制的構建,促進“1+X”證書制度與課程教學結合的靈活性,促進學生優勢能力的發揮與呈現。證書制度中的“X”可以與“1”,進行多種組合。這種組合依靠學分制度來實現。
只要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經歷,并且通過對應考核,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學生可以通過學分轉換與積累,達到畢業證書頒發所要求的條件。
比如,學生參加全國專業技能大賽以及選修課的成績都可以通過學分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此既豐富了學生的學分來源,又使得學生經歷和能力更為全面的體現到學習證書和資格證書中。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相應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所需要采取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和課程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對人才培養模式加以優化,促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夠獲得更多的能力發展機會。教學思路和理念、教學環境、師資隊伍,以及對行業前沿發展的了解,是對軌道人才培養影響力度比較大的幾個方面,高職院校應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程鋼,彭密.“課程思政”視角下“工匠精神”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探究——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為例[J].南方農機,2020,51(23):141-143.
[2]袁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冶金管理,2020(09):240+242.
[3]奚進,胡小依.基于“1+X”證書制度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0(04):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