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平
【摘要】“甲馬”是民間流傳的一種木刻版畫,在云南的滇西分布較為廣泛。而大理、保山地區的甲馬分布廣、使用時間長,影響也比較大。本文力圖通過滇西一些比較有代表性地域的甲馬田野調查,在社會經濟洪流中發現它的時代變化的軌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若干發展中,尋覓甲馬文化近幾年的傳承與保護的創新與變遷,繼而對現當代甲馬的傳統工藝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方面的現實意義和創新意義進行簡單探索和思考,分析探討民眾對甲馬使用的認知和方式,對以往的甲馬從圖式、認知結構的轉變中得到新的創新設計。
【關鍵詞】傳承與創新;滇西甲馬;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G1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7-0077-02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非物質文化視域下滇西“甲馬”創新設計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0J0664。
一、甲馬
(一)甲馬的特點
“甲馬”與中國傳統古老的雕刻技術息息相關,繼而也與印刷術、紙文化融為一體,是民間流傳的一種木刻版畫。所以“甲馬”在云南也叫“紙馬”,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宗教性。目前在云南主要分布在大理、巍山、保山、騰沖、昭通、玉溪、紅河、臨滄、怒江等地,使用的民族多為漢族、白族、彝族,在每個地區對其稱呼也各自不同。其功能都是祈福消災的祭祀焚燒或粘貼用品。作為溝通人間與靈界的媒介,甲馬紙上所描繪的內容都是神靈的圖像,這些圖像根據人們所祈福的需求有不同的描繪對象。造型因地域、民族不同而各有差異,但其功能大同小異。從甲馬板尺幅看,小巧不大,一般都在10厘米— 15厘米左右,有的更小,刻制者大都是民間藝人或是普通的老百姓,驅使其制作的動力仍是宗教精神需求,不是為了個人的藝術創作,所以大都簡明概括、簡單易掌握,完全可以由一個人從開始的制版、繪稿、刻印獨立完成,雖然簡單,但線條雕刻隨意,質樸大方、木刻的刀味十足,或陰或陽,或是陰陽結合也有藝術創作的創作自由。隨心所欲,有人對這種創作的造型藝術形式稱為民間的馬蒂斯。
在田野調查中明顯發現甲馬的地域性和時代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甲馬這種傳統民間文化的發展,甚至還限制了它本身的文化傳播和外圍社會群體的認同感。甲馬版畫呈現的內容豐富,涵蓋廣泛,從飛魚走獸到各類神仙、從歷史人物到建筑交通、有宗教符號,也有日月星辰,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民間美術和民俗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研究傳統民間文化的重要文化資料,現如今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持續發展和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的大力發展下,滇西甲馬發展到今天普遍還是存在很高的認同感,但認知度還是很低,還處于一個民俗的低認知中,所以要探尋一種新的認知方法,讓甲馬文化在當代中“活”起來。
(二)甲馬創新設計概念
甲馬最早源于中原的漢族文化,滇西甲馬早于東漢時期。甲馬進入云南后與云南的本土文化共融相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我們可以從精神文化層面去挖掘甲馬文化資源的內涵價值,與現代人的審美思想和情感產生共鳴;二是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現代生活的有形的物質影響,去探討如何將甲馬文化這一靜態形式的文化資源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文化產業當中。
(三)甲馬創新設計意義
滇西甲馬作為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獨特代表,富含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得到“活”化的有力見證,讓這一古老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內涵資源得以轉化并應用,讓這些在歷史洪流中得以保存發展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在跨時空、跨時代需求的局限中賦予它們新的價值意義。在尊重民俗文化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在產品視覺效果、參與體驗、情感寄托上都得到更深層次的升級,為社會服務,為大眾帶來更多效益。對于一個藝術創作者來說,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將傳統文化融入創作中,也是對作品的一個深度解讀,在作品風格多元的今天,探尋傳統文化的內涵價值會使得作品更具有文化價值與意義。
二、甲馬創新設計案例
甲馬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粒瑰寶,它厚重豐富的歷史、古樸的藝術美感十分吸引人。在信息時代的當下,對資源的解讀大多是碎片式的,如何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種文化,傳承人、愛好者、有識之士做了很多探索與實踐,也成功給出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探索之理。
從甲馬圖式的造型觀看,甲馬的主要表現形式還是線,各種各樣的線,粗獷、尖銳,線表現隨心所欲,但畫面效果呈現豐富,這種簡單的線產生了抽象生動的藝術效果。圖式在具象與抽象之間,簡單的幾筆卻能表現精神需求,與觀者有情感共鳴。
(一)大理喜洲“薄技在”
大理是一個聞名世界的旅游城市,在喜洲除了有白族傳統扎染技藝還有甲馬店鋪,“薄技在”是一家甲馬版畫藝術館,館內張仁華老師不僅是甲馬的傳承人,也是甲馬創意的先行者和實踐者。他通過一系列的文創產品和藝術再創作,通過吸取甲馬圖樣中具有祈福寓意的意象,在充分尊重民俗文化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打破甲馬傳統黑白的印制方式,根據個人喜好和情感需求進行手工彩色填色,對甲馬元素進行解構,再通過平面設計制作出符合現代審美的新圖樣。店鋪開設甲馬體驗課,并把甲馬做成大家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東西,比如掛畫、T恤、本子、明信片等等。
“薄技在”甲馬體驗館能夠很好地運行,源于設計者的“時代創意”,也依靠社會大眾的“文化自信”。甲馬造型天馬行空,具有神話色彩又具個人情感,加上造型稚拙,刻制簡單,具有一版多印的版畫復數性質,老少皆宜,深受大眾的喜愛。
三、甲馬創新設計形式
(一)文創產品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類新型產業不斷出現,文化產業作為一種高凈值產業,文化產業的創新在文化創意設計上的要求就更具有內涵和實用可操作性。甲馬傳統文化與甲馬文創產品是相互關聯和推進的,是一個整體。甲馬文化賦予甲馬文創產品精髓,文創產品則推動甲馬傳統文化新的傳承方式。甲馬衍生品的設計需具備新的文化思考方式,解讀甲馬圖樣的寓意,使甲馬造型現代化,圖樣具有符號功能和實用功能,使文化與功能完美結合,打造一系列甲馬品牌文化,使品牌多元化、現代化,并帶動消費進而推動文創產業升級轉型。從服飾到文玩用品再到娛樂休閑,讓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甲馬文化的蹤影,到處彌漫著這種審美美學。
甲馬文創產品的創新,可以從甲馬傳統的圖像中進行個性化解讀,抽象組合來表現。提取甲馬線的另類表現、打破傳統單一色彩的表現,通過線、形、色的組合給大眾新的視覺形象和煥然一新的審美體驗。
(二)設計制作創新
甲馬在一定時期為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做出了貢獻。甲馬文化與一些其他文創產品有著本質的差別。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碎片化時代,現代工業的發展使得很多手工的產品流水線生產,使得文創產品本身的商品價值縮水了,這時精神內涵就顯得更為重要。讓產品擁有內涵,讓消費者感受到其文化價值,甚至能夠從中體會到個性精神世界、滿足感、榮譽感之類的自由情感,甲馬文創產品本身才能夠得到升華。
甲馬制作也可以嘗試新的材料、新的工藝來表現。要創新,就要豐富,豐富的樣式、多樣的類型、多元的材料,嘗試不同的工藝方法,這也是對設計的提升,讓甲馬獲更多的新穎和現代感。不再僅僅是張貼焚燒的民俗用品,或陶藝、或布藝、或刺繡等多種方式,讓甲馬形成新的審美形象,這對甲馬的設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既要是工藝與材料的完美結合,還得突出甲馬本身的質樸與神秘。
(三)新媒體創新結合
在甲馬的歷史文化中,能看到的是沉重的木版印刷后的痕跡,在互聯網技術與數字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它的信息傳播速度、呈現方式和轉化方式都令人嘆為觀止,如抖音、小紅書、微視頻,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把甲馬文化的靜態形式通過科學技術可達到動態的“人、物、事、場、景”,讓甲馬文化的呈現方式更為豐富。這種豐富也是一種趣味性的改造。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有趣的東西可以帶給人輕松愉悅的生活方式,讓甲馬文化動起來活起來,不僅僅是在紙張上,可以有音樂、動畫,從平面到立體的呈現,在原有的造型上或夸張、變形,用卡通的形式來夸張某些動態特點來增加它的趣味性,但還得尊崇文化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不能脫離社會需求和時代審美,讓大眾更好地接觸到甲馬文化。
四、結語
當今,非物質文化創新設計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使大眾更真實地感受到甲馬文化的魅力,甲馬文化的創新應加強甲馬技藝、文化信仰的保護,避免傳承不遵循文化本身的內涵。以改變呈現手法,以科技之美展現文化精髓,讓傳統甲馬形式換新顏,這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新形式。目前,我國對于甲馬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孵化還處于初級階段,手藝人對甲馬文化的堅守與傳承,在甲馬文化的傳播上進行的嘗試與創新,但不管怎樣,任何形式的轉化都不能失去文化本身的特征和價值。甲馬的創新設計需要找到一種合理的準確的方式,從社會大眾出發,尊崇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時代審美的方式,設計出有自己特色的創新產品,讓甲馬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在社會發展潮流中繼續散發它的獨特光芒。
參考文獻:
[1]常經宇,孫永剛.略談文創產品的設計構思——從一次隨機調查談起[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11).
[2]楊郁生.云南甲馬[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78-130.
[3]顧方宋.從景頗族的工藝美術所想到的[J].中國民間工藝,1987,(3).